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斯氏瞪羚

阅读(82)

动物百科小编龙★虎★豹给大家整理了斯氏瞪羚的资料,包括斯氏瞪羚的图片资料、斯氏瞪羚的形态特征、斯氏瞪羚的生活习性、斯氏瞪羚的品种和种类、斯氏瞪羚的寿命等与斯氏瞪羚相关的详细信息。

斯氏瞪羚Speke’s gazelle

斯氏瞪羚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牛科 Bovidae
亚科: 羚羊亚科 Antilopinae
属: 瞪羚属 Gazella
种: 斯氏瞪羚 G. spekei
        ( Blyth, 1863 )
分布: 非洲东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斯氏瞪羚(拼音:sī shì dèng líng);
英文名:Speke’s gazelle;
学名:Gazella spekei。
斯氏瞪羚,分布于非洲东部的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栖于炎热干燥的草原、灌木丛和半沙漠地区,结小群活动,由雄性带领,有领地意识。早晨和傍晚觅食,植食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体长: 95-105厘米

身高: 肩高50-60厘米

体重: 15-25千克

生命:

食性: 植食性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有领地意识

分布: 非洲东部

斯氏瞪羚

雄性斯氏瞪羚

斯氏瞪羚

雌性斯氏瞪羚

斯氏瞪羚

斯氏瞪羚的幼仔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斯氏瞪羚体长95-105厘米;尾长15-20厘米;肩高50-60厘米;体重15-25千克。斯氏瞪羚是最小的瞪羚,毛色为浅棕色,腹部为白色。雄性与雌性均有角,平均长度29厘。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斯氏瞪羚繁殖季节在5-6月份,孕期185-190天,每胎产1仔。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斯氏瞪羚,分布于非洲东部的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

斯氏瞪羚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Speke’s gazelle (Gazella spekei) is the smallest of the gazelle species. It is confined to the Horn of Africa, where it inhabits stony brush, grass steppes, and semideserts. This species has been sometimes regarded as a subspecies of the Dorcas gazelle, though this is now widely disregarded. Severe habitat fragmentation means it is now impossible to assess the natural migratory or nomadic patterns of G. spekei. Its numbers are under threat, and despite an increase in population, the IUCN in 2007 announced its status had changed from vulnerable to endangered. A captive population is maintained, and the wild population exists in the lower tens of thousands. As of 2008, this gazelle is classified as endangered under the IUCN Red List.

赤额瞪羚

阅读(187)

动物百科小编、铃铛羊给大家整理了赤额瞪羚的资料,包括赤额瞪羚的图片资料、赤额瞪羚的形态特征、赤额瞪羚的生活习性、赤额瞪羚的品种和种类、赤额瞪羚的寿命等与赤额瞪羚相关的详细信息。

赤额瞪羚Red-fronted gazelle

赤额瞪羚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牛科 Bovidae
亚科: 羚羊亚科 Antilopinae
属: 瞪羚属 Eudorcas
种: 赤额瞪羚 E. rufifrons
        ( Gray, 1846 )
分布: 非洲中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赤额瞪羚(拼音:chì é dèng líng);
英文名:Red-fronted gazelle;
学名:Eudorcas rufifrons。
赤额瞪羚,广泛但不平均的分布在中非洲地区,由塞内加尔至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都可看到它们的踪影,主要居住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的萨赫勒地区,生活在干燥草原、稀树大草原及灌木沙地。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体长:

身高: 肩高68.7厘米

体重: 29.7公斤

生命:

食性: 食草

繁殖:

习性:

分布: 非洲中部

赤额瞪羚

赤额瞪羚学名:Eudorcas rufifrons

赤额瞪羚

赤额瞪羚英文名:Red-fronted gazelle

赤额瞪羚

年幼的赤额瞪羚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赤额瞪羚肩高68.7厘米;尾长14厘米;重量29.7公斤。雄性较大。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赤额瞪羚,广泛但不平均的分布在中非洲地区,由塞内加尔至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都可看到它们的踪影。

赤额瞪羚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red-fronted gazelle (Eudorcas rufifrons), a species of gazelle, is widely but unevenly distributed across the middle of Africa from Senegal to northeastern Ethiopia. It is mainly resident in the Sahel zone, a narrow cross-Africa band south of the Sahara, where it prefers arid grasslands, wooded savannas and shrubby steppes.

普氏原羚

阅读(104)

动物百科小编甜心♂猫猫给大家整理了普氏原羚的资料,包括普氏原羚的图片资料、普氏原羚的形态特征、普氏原羚的生活习性、普氏原羚的品种和种类、普氏原羚的寿命等与普氏原羚相关的详细信息。

普氏原羚Przewalski’s gazelle

普氏原羚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牛科 Bovidae
亚科: 羚羊亚科 Antilopinae
属: 原羚属 Procapra
种: 普氏原羚 P. przewalskii
        ( Büchner, 1891 )
分布: 中国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普氏原羚(拼音:pǔ shì yuán líng);
英文名:Przewalski’s gazelle;
学名:Procapra przewalskii。
普氏原羚,是属于牛科原羚属的一种动物,现仅发现于中国青海湖周边,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一种较典型的荒漠与半荒漠的有蹄动物,栖息在比较平坦的地带,一般海拔高度3400米以下,食物主要为禾本科、莎草科及其他沙生植物的嫩枝、茎叶,冬季则为干草茎和枯叶。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体长: 109-160厘米

身高: 肩高50-70厘米

体重: 17-32公斤

生命:

食性: 食草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迁移,集群活动

分布: 中国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学名:Procapra przewalskii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英文名:Przewalski’s gazelle

普氏原羚

年幼的普氏原羚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普氏原羚头体长109-160厘米;尾长7-10厘米;肩高50-70厘米;重量17-32公斤。普氏原羚雄性长有一对具有环棱的黑色硬角,角尖相向内弯,角长约30厘米,角的下半段粗壮,近角尖处显著内弯而稍向上,末端形成相对钩曲,雌性无角。嘴唇黑色,颌下白色。普氏原羚夏毛短而光亮,呈沙黄并略带楮石色,秋末换毛,冬季毛色较浅,略呈棕黄色或乳白色,四肢内侧和腹部着白色毛被,其中间为醒目的棕黑色尾巴。一旦受到惊吓,普氏原羚臀部的白毛会竖起外翻,在绿色和黄色草地的反衬下格外醒目,警示同伴有危险临近。普氏原羚的成对角的角尖明显向内侧勾曲。这是区别于黄羊、藏原羚的显著特征。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普氏原羚是一种较典型的荒漠与半荒漠的有蹄动物,栖息在比较平坦的地带,一般海拔高度3400米以下,从不到达更高的山峦,也不到纯戈壁地带活动,所以被称为“滩黄羊”。它有季节性水平迁移现象,集群活动,群体大小从数只到十几只不等。像其他许多有蹄类动物一样,普氏原羚也有同性聚群现象。在非繁殖季节,同一性别的个体聚在一起活动。冬季成群向南迁移,到植被较丰富、雪薄和有水源的地区,夏季复又北返。视觉和听觉非常发达,但嗅觉较差,生普氏原羚性机警,行动迅敏,能够在大范围内活动觅食。普氏原羚受惊后虽会逃至远处,但是待危险过后又会回到原来地点,具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区域。普氏原羚是小型精饲型反刍动物。食物主要为禾本科、莎草科及其他沙生植物的嫩枝、茎叶,冬季则为干草茎和枯叶,少量多餐,每天有多个较短的采食周期,忍耐干旱的能力较强。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普氏原羚的发情交配期是12月至翌年1月,雌羚7月产羔,每胎产1仔,偶有2仔,羚羔出生后几分钟即能站立,幼羚跟随母羚一道活动,直至成年。雄羚不参予哺育幼羚。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普氏原羚曾广泛分布于中亚地区,但现仅发现于中国青海湖周边,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普氏原羚曾广泛分布于中亚地区,但现仅发现于中国青海湖周边,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3年及之后的数次调查显示普氏原羚的数量达到500-600只(可能更多)。2008年IUCN评估至少有350-400只普氏原羚在野外活动,并在名录中将其由极危物种调整为濒危物种;同时指出其生存仍面临威胁,须保持定期监视其数量及种群趋势的变化。

知 识Knowledge

该物种1873年由俄国探险家尼科莱·普尔热瓦尔斯基率领探险队在青海湖边发现,1949年被确认为一个独立的种。

普氏原羚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Przewalski’s gazelle (Procapra przewalskii) is a member of the Bovidae family and, in the wild, is found only in China. Once widespread, its range has declined to six populations near Qinghai Lake. The gazelle was named after Nikolai Przhevalsky, a Russian explorer who collected a specimen and brought it back to St. Petersburg in 1875.

柯莫德熊

阅读(195)

动物百科小编小犬薰给大家整理了柯莫德熊的资料,包括柯莫德熊的图片资料、柯莫德熊的形态特征、柯莫德熊的生活习性、柯莫德熊的品种和种类、柯莫德熊的寿命等与柯莫德熊相关的详细信息。

柯莫德熊Kermode bear

柯莫德熊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熊科 Ursidae
属: 熊属 Ursus
种: 美洲黑熊 U. americanus
亚种: 柯莫德熊 U. a. kermodei
        ( Hornaday, 1905 )
分布: 加拿大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柯莫德熊(拼音:kē mò dé xióng);
英文名:Kermode bear;
学名:Ursus americanus kermodei。
柯莫德熊,又称白灵熊,是美洲黑熊的一个亚种,柯莫德熊分布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的中部沿海一带,以一身如鬼魂般的白色毛皮著称。属杂食性,特别喜欢捕食鲑鱼。“柯莫德熊”之名则取自一位研究此物种的加拿大人法兰西斯·柯莫德(Francis Kermode)。柯莫德熊目前的数量为400-1000只。

体长:

身高:

体重: 135-230公斤

生命:

食性: 杂食性

繁殖:

习性:

分布: 加拿大

柯莫德熊

柯莫德熊学名:Ursus americanus kermodei

柯莫德熊

柯莫德熊英文名:Kermode bear

柯莫德熊

柯莫德熊头部特写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柯莫德熊重量135-230公斤。雄性较大。柯莫德熊的白色毛皮不是因为白化症,在血缘上也接近美洲黑熊而非北极熊。其白色毛皮是由于该物种基因池所特有的隐性基因所造成。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柯莫德熊分布在北美洲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的中部沿海一带。

柯莫德熊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Kermode bear (Ursus americanus kermodei), also known as a "spirit bear" (particularly in British Columbia), is a subspecies of the North American Black Bear living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 Coast regions of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It is noted for about 1⁄10 of their population having white or cream-coloured coats. This colour morph is due to recessive genes common in the population. They are not albinos and not any more related to polar bears or the "blonde" brown bears of Alaska’s "ABC Islands" than other members of their species. Sometimes a black mother can have a white cub.

细角瞪羚

阅读(107)

动物百科小编糖 ̄小鸭给大家整理了细角瞪羚的资料,包括细角瞪羚的图片资料、细角瞪羚的形态特征、细角瞪羚的生活习性、细角瞪羚的品种和种类、细角瞪羚的寿命等与细角瞪羚相关的详细信息。

细角瞪羚Slender-horned gazelle

细角瞪羚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牛科 Bovidae
亚科: 羚羊亚科 Antilopinae
属: 瞪羚属 Gazella
种: 细角瞪羚 G. leptoceros
        ( F. Cuvier, 1842 )
分布: 非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细角瞪羚(拼音:xì jiǎo dèng líng);
英文名:Slender-horned gazelle;
学名:Gazella leptoceros。
细角瞪羚,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部分地区,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乍得、埃及、利比亚、马里、尼日尔、苏丹和突尼斯等国家。细角瞪羚主要在早晨、傍晚和夜晚活动,群居。不需要喝水,其水分来自于树叶和草。细角瞪羚是流浪性动物,但细角瞪羚并不迁徙。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体长: 100-110厘米

身高: 肩高66厘米

体重: 14-30公斤

生命:

食性: 植食性

繁殖: 每胎产1-2仔

习性: 傍晚和夜晚活动,群居

分布: 非洲

细角瞪羚

细角瞪羚学名:Gazella leptoceros

细角瞪羚

细角瞪羚英文名:Slender-horned gazelle

细角瞪羚

细角瞪羚母子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细角瞪羚头体长100-110厘米;肩高66厘米;重量14-30公斤。细角瞪羚雄性的角细且长,可达30-41厘米;雌性的角则更为细小,20-35厘米。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细角瞪羚交配季节,通常是8-9月份,孕期156-169天,每胎产1-2仔,哺乳期3个月。雌性9个月性成熟,雄性18个月性成熟。

细角瞪羚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rhim gazelle (Gazella leptoceros), also known as the slender-horned gazelle or sand gazelle, is a slender-horned gazelle, mostly adapted to desert life. Fewer than 2500 are left in the wild.

山瞪羚

阅读(183)

动物百科小编骑着羊儿去放狼给大家整理了山瞪羚的资料,包括山瞪羚的图片资料、山瞪羚的形态特征、山瞪羚的生活习性、山瞪羚的品种和种类、山瞪羚的寿命等与山瞪羚相关的详细信息。

山瞪羚Mountain gazelle

山瞪羚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牛科 Bovidae
亚科: 羚羊亚科 Antilopinae
属: 瞪羚属 Gazella
种: 山瞪羚 G. gazella
        ( Pallas, 1766 )
分布: 阿拉伯半岛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山瞪羚(拼音:shān dèng líng);
英文名:Mountain gazelle;
学名:Gazella gazella。
山瞪羚,主要分布于阿拉伯半岛,栖息于山地、丘陵和海岸平原。耐热耐旱,群体生活,黎明和黄昏活动,以树叶和植物的根茎为食。野生山瞪羚寿命最高8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体长: 98-115厘米

身高:

体重: 16-29.5公斤

生命: 8岁

食性: 植食性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耐热耐旱,群体生活

分布: 阿拉伯半岛

山瞪羚

山瞪羚学名:Gazella gazella

山瞪羚

山瞪羚英文名:Mountain gazelle

山瞪羚

山瞪羚奔跑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山瞪羚,雄性头体长101-115厘米;角长22-29.4厘米;体重17-29.5公斤;山瞪羚,雌性头体长98-101厘米;角长5.8-11.5厘米;体重16-25公斤。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山瞪羚全年可繁殖,高峰期在春季和秋季。孕期约180天,每胎产1仔,出生后不久就可站立行走。人工饲养的山瞪羚寿命大约13岁,野生山瞪羚寿命最高8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山瞪羚曾经广泛分布于阿拉伯半岛地区,北至叙利亚南部,西至西奈半岛。1932年最后一次在埃及记录。1970年代后便没有在叙利亚境内有记录。在黎巴嫩,此物种相信在1945年灭绝。1987年最后一次在约旦记录。
目前分布于以色列 (广泛分布)、沙特阿拉伯 (分布于红海的法拉珊群岛,零星分布于沙国西部)、阿曼 (广泛分布)、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Jebel Ali 地区)和也门 (西部)。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G. g. acaciae:分布于以色列的 Arava Valley 南部。
G. g. cora:分布于阿曼、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及也门。
G. g. erlangeri:分布于沙特阿拉伯。
G. g. farasani:分布于沙特阿拉伯的法拉珊群岛。
G. g. gazella:分布于以色列,在埃及、约旦、黎巴嫩及叙利亚区域灭绝。
G. g. muscatensis:分布于阿曼。

山瞪羚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mountain gazelle (Gazella gazella) is a species of gazelle widely but unevenly distributed in Israel, Palestine, Turkey and across the Arabian Peninsula. It inhabits mountains, foothills, and coastal plains. Its range coincides closely with that of the acacia trees that grow in these areas. It is mainly a grazing species, though this varies with food availability. It is less well adapted to hot, dry conditions than the Dorcas gazelle, which appears to have replaced the mountain gazelle through some of its range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 in a period of climatic warming.

苍羚

阅读(130)

动物百科小编小兔崽崽给大家整理了苍羚的资料,包括苍羚的图片资料、苍羚的形态特征、苍羚的生活习性、苍羚的品种和种类、苍羚的寿命等与苍羚相关的详细信息。

苍羚Dama gazelle

苍羚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牛科 Bovidae
亚科: 羚羊亚科 Antilopinae
属: Nanger
种: 苍羚 N. dama
        ( Pallas, 1766 )
分布: 非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苍羚(拼音:cāng líng);
英文名:Dama gazelle;
学名:Nanger dama。
苍羚,生活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内,现在仅分布在乍得、马里和尼日尔境内。通常栖息于草原和半沙漠地区,群居,植食性,以灌木的枝叶、草和浆果为主食。它们是季节性迁移,会形成较大的群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

体长: 140-165厘米

身高: 肩高90-120厘米

体重: 40-75公斤

生命:

食性: 植食性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白天活动,群居

分布: 非洲

苍羚

苍羚学名:Nanger dama

苍羚

苍羚英文名:Dama gazelle

苍羚

苍羚的幼仔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苍羚头体长140-165厘米;尾长25-35厘米;肩高90-120厘米;重量40-75公斤。苍羚主要为淡褐色,但头部、臂部而至腹部并延伸至四肢均为白色,颈上有一白点。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苍羚通常栖息于草原和半沙漠地区,白天活动,群居,植食性,以灌木的枝叶和草为主食。它们是季节性迁移,会形成较大的群体,于旱季时会迁往南方找寻食物,雨季时则回到北方境内。它们的天敌有猎豹、狮子、豹、鬣狗和豺。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苍羚交配季节在3-6月份,雌性180-185天,每胎产1仔,哺乳期6个月。雌性9-12个月性成熟;雄性18-24个月性成熟。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苍羚,生活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内,现在仅分布在乍得、马里和尼日尔境内。

苍羚分布图: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偷猎及栖地的破坏使它们的数目大幅减少,牧群数目也变得狭小。苍羚有一亚种—Nanger dama mhorr,经已在野外灭绝。过去一个世纪,苍羚的数目急剧减少了80%,因此在IUCN红色名录内列为极危物种,相信总种群数目少于2000头。由于其所在的国家相当贫穷,对动物的保育不足,即使在国家公园内的个体也因监管不足而备受偷猎的威胁。目前在非洲及美国的动物园内有圈养。

苍羚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dama gazelle, addra gazelle, or mhorr gazelle (Nanger dama) is a species of gazelle. It lives in Africa in the Sahara desert and the Sahel. This critically endangered species has disappeared from most of its former range due to overhunting and habitat loss, and natural populations only remain in Chad, Mali, and Niger. Its habitat includes grassland, shrubland, semi-deserts, open savanna and mountain plateaus. Their diets includes grasses, leaves (especially Acacia leaves), shoots, and fruit.

居氏瞪羚

阅读(182)

动物百科小编迷失家的小乌龟给大家整理了居氏瞪羚的资料,包括居氏瞪羚的图片资料、居氏瞪羚的形态特征、居氏瞪羚的生活习性、居氏瞪羚的品种和种类、居氏瞪羚的寿命等与居氏瞪羚相关的详细信息。

居氏瞪羚Cuvier’s gazelle

居氏瞪羚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牛科 Bovidae
亚科: 羚羊亚科 Antilopinae
属: 瞪羚属 Gazella
种: 居氏瞪羚 G. cuvieri
        ( Ogilby, 1841 )
分布: 北非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居氏瞪羚(拼音:jū shì dèng líng);
英文名:Cuvier’s gazelle;
学名:Gazella cuvieri。
居氏瞪羚,主要分布在非洲西北部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境内的阿特拉斯山脉。偏好砂质或石质的丘陵和高原,早晨和晚上活动,在开阔地觅食,是草食性反刍动物,下午休息时躲入林中。性情警觉,擅长跳跃,奔跑速度极快。雄性具有领地性,用尿液和粪便标示领域,在繁殖季节雄性间会发生激烈的打斗。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体长:

身高: 肩高60-69厘米

体重: 15-35公斤

生命:

食性: 草食性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性情警觉,擅长跳跃

分布: 北非

居氏瞪羚

居氏瞪羚学名:Gazella cuvieri

居氏瞪羚

居氏瞪羚英文名:Cuvier’s gazelle

居氏瞪羚

居氏瞪羚哺育后代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居氏瞪羚肩高60-69厘米;雄性体重20-35公斤;雌性体重15-20公斤。居氏瞪羚背部呈深棕色,腹部呈白色,鼻子上部有一处明显的黑点,一条黑线从它的大耳朵一直延伸到鼻子。不论雄性还是雌性都长了一对螺旋纹的直角,可长达10-35厘米。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居氏瞪羚繁殖季节在初春,孕期160-170天,每胎产1仔,成熟的雌性每年会繁殖2胎。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居氏瞪羚主要分布在非洲西北部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境内的阿特拉斯山脉。

居氏瞪羚分布图:

知 识Knowledge

居氏瞪羚由科学家乔治·居维叶命名。

居氏瞪羚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Cuvier’s gazelle (Gazella cuvieri) is a species of gazelle found in Algeria, Morocco and Tunisia. It is also known as the edmi. It is one of the darkest species of gazelle in coloring, due to its partial woodland habitat. It is sometimes placed in a separate genus, Trachelocele, from other gazelles, together with goitered gazelles and rhim gazelles. It is very rare in wild with only 2000 individuals.

跳羚

阅读(106)

动物百科小编挨打★奥特曼给大家整理了跳羚的资料,包括跳羚的图片资料、跳羚的形态特征、跳羚的生活习性、跳羚的品种和种类、跳羚的寿命等与跳羚相关的详细信息。

跳羚Springbok

跳羚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牛科 Bovidae
亚科: 羚羊亚科 Antilopinae
属: 跳羚属 Antidorcas
种: 跳羚 A. marsupialis
        ( Zimmermann, 1780 )
分布: 非洲南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跳羚(拼音:tiào líng);
英文名:Springbok;
学名:Antidorcas marsupialis。
跳羚,分布在非洲南部的安哥拉、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和南非。栖息于热带稀树草原,喜欢干燥和开阔的环境,群居,以植物的枝叶为食,有时也吃茎。天生善跑跳,时速可达94公里,仅次叉角羚和猎豹。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身高: 肩高120厘米

体重: 37-50公斤

生命:

食性: 植食性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群居,善跑跳

分布: 非洲南部

跳羚

跳羚学名:Antidorcas marsupialis

跳羚

跳羚英文名:Springbok

跳羚

新生的跳羚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跳羚肩高120厘米;重量37-50公斤。跳羚身体上部呈明亮的肉桂棕色,下部为白色。沿腰窝有一条巧克力棕色的宽条纹,面和口鼻部为白色,有一红棕色的条纹从眼部到嘴角,臀部为白色。尾巴较细,尾端有一簇黑毛。从臀部沿脊柱直到后背的中部,有一簇较长的白毛,通常沿脊柱折合起来形成一条很窄的袋状,一般看不见,只有在嘻闹或天气极热时,打开一会儿。双耳长,较窄,竖立。两性都长有角,黑色上具环棱。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跳羚栖息于热带稀树草原,喜欢干燥和开阔的环境,群居,以植物的枝叶为食,有时也吃茎。跳羚天生善跑跳,时速可达94公里,仅次叉角羚和猎豹,最高可跳3.5米,最远可跳10米。它们就是利用这方式来应付它们的头号天敌猎豹,以跳跃闪避猎豹的攻击或扰乱其视线。主要天敌是猎豹、花豹、非洲野犬、猎鹰和豺。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跳羚全年可繁殖,高峰期发生在雨季,雌性孕期175天左右,每胎产1仔,哺乳期5-6个月。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跳羚分布在非洲南部的安哥拉、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和南非。

跳羚分布图:

跳羚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springbok (Antidorcas marsupialis) is a medium-sized brown and white antelope-gazelle of southwestern Africa. It is extremely fast and can reach speeds of 100 km/h (62 mph) and can leap 4 m (13 feet) through the air. The common name "springbok" comes from the Afrikaans and Dutch words spring = jump and bok = male antelope or goat.

白纹牛羚

阅读(172)

动物百科小编骑着羊儿去放狼给大家整理了白纹牛羚的资料,包括白纹牛羚的图片资料、白纹牛羚的形态特征、白纹牛羚的生活习性、白纹牛羚的品种和种类、白纹牛羚的寿命等与白纹牛羚相关的详细信息。

白纹牛羚Bontebok

白纹牛羚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牛科 Bovidae
亚科: 狷羚亚科 Alcelaphinae
属: 转角牛羚属 Damaliscus
种: 白纹牛羚 D. pygargus
        ( Pallas, 1767 )
分布: 南非、莱索托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白纹牛羚(拼音:bái wén niú líng);
英文名:Bontebok;
学名:Damaliscus pygargus。
白纹牛羚,分布在南非和莱索托,生活在沿海开阔草原。白天活动,群居,主要以短草为食,雄性具领域性。白纹牛羚寿命17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保护依赖(CD)

体长: 140-160厘米

身高: 肩高73-94厘米

体重: 55-80公斤

生命: 17岁

食性: 以短草为食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白天活动,群居

分布: 南非、莱索托

白纹牛羚

白纹牛羚学名:Damaliscus pygargus

白纹牛羚

白纹牛羚英文名:Bontebok

白纹牛羚

白纹牛羚奔跑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白纹牛羚头体长140-160厘米;尾长30-45厘米;肩高73-94厘米;重量55-80公斤。雄性较大。白纹牛羚体色为巧克力褐色,下腹部为白色,前额到鼻间有一道白色条纹。白纹牛羚的尾部还有一块白色的色斑。白纹牛羚的角形似竖琴,呈环绕状,可达50厘米以上。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白纹牛羚生活在沿海开阔草原。主要以短草为食,在白天活动,群居。跳跃能力很强,雄性牛羚具领域性。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雌性白纹牛羚繁殖季节在1-3月份,孕期8个月左右,通常每胎产1仔,雌性2岁性成熟。白纹牛羚寿命17岁。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两个亚种:
Damaliscus pygargus pygargus;
Damaliscus pygargus phillipsi。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白纹牛羚在野外曾经被一度猎杀到只剩下17只,目前已经恢复数量。

白纹牛羚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bontebok is an antelope found in South Africa and Lesotho. The bontebok has two subspecies; the endangered bontebok (Damaliscus pygargus pygarus), occurring naturally in the Fynbos and Renosterveld areas of the Western Cape, and the blesbok (Damaliscus pygargus phillipsi) occurring in the highv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