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西部灰袋鼠

阅读(115)

动物百科小编精灵鼠小弟给大家整理了西部灰袋鼠的资料,包括西部灰袋鼠的图片资料、西部灰袋鼠的形态特征、西部灰袋鼠的生活习性、西部灰袋鼠的品种和种类、西部灰袋鼠的寿命等与西部灰袋鼠相关的详细信息。

西部灰袋鼠Western grey kangaroo

西部灰袋鼠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双门齿目 Diprotodontia
亚目: 袋鼠亚目 Macropodiformes
科: 袋鼠科 Macropodidae
属: 大袋鼠属 Macropus
种: 西部灰袋鼠 M.fuliginosus
        ( Desmarest, 1817 )
分布: 澳大利亚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西部灰袋鼠(拼音:xī bù huī dài shǔ);
英文名:Western grey kangaroo;
学名:Macropus fuliginosus。
西部灰袋鼠,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袋鼠之一,站在约1.3米高,几乎遍布整个澳大利亚的南部地区。生活在开阔的林地、荒原和草场,黄昏至清晨活动觅食,以草、树叶、树皮和灌木为食,对于某些植物毒素它具有较高的耐受性。西部灰袋鼠群体生活,成员在40-50只,老年雄性通常独居。野生西部灰袋鼠寿命可长达20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头尾长160-240厘米

身高: 1.3米

体重:

生命: 20岁

食性: 食草:草、树叶、树皮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群体生活,夜晚活动

分布: 澳大利亚

西部灰袋鼠

西部灰袋鼠跳跃

西部灰袋鼠

白化的西部灰袋鼠

西部灰袋鼠

西部灰袋鼠的幼仔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雄性西部灰袋鼠,头体长105-140厘米,尾长95-100厘米;雌性西部灰袋鼠,头体长85-120厘米,尾长75-85厘米。西部灰袋鼠主要呈灰棕色或暗褐色,毛浓密粗硬,喉部、胸部和腹部奶白色。耳朵大有白色边缘,脚爪、尾尖为黑色。成年雄性西部灰袋鼠会散发恶臭气味,类似于咖喱的气味。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西部灰袋鼠全年可繁殖,繁殖高峰在3月份,雌孕期是30天左右,每胎产1仔,幼仔280天后断奶。雌性3岁性成熟,雄性5-6岁性成熟。野生西部灰袋鼠寿命可长达20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西部灰袋鼠分布在澳大利亚的南部地区,包括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

西部灰袋鼠分布图:

西部灰袋鼠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western grey kangaroo (Macropus fuliginosus) is a large and very common kangaroo or macropod, found across almost the entire southern part of Australia, from just south of Shark Bay to coastal South Australia, Western Australia, western Victoria, and the entire Murray–Darling Basin in New South Wales and Queensland. The subspecies on Kangaroo Island, South Australia, is known as the Kangaroo Island kangaroo.

树穿山甲

阅读(179)

动物百科小编皮卡猫给大家整理了树穿山甲的资料,包括树穿山甲的图片资料、树穿山甲的形态特征、树穿山甲的生活习性、树穿山甲的品种和种类、树穿山甲的寿命等与树穿山甲相关的详细信息。

树穿山甲Three-cusped pangolin

树穿山甲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 鳞甲目 Pholidota
科: 穿山甲科 Manidae
属: 穿山甲属 Manis
种: 树穿山甲 M. tricuspis
        ( Rafinesque,1821 )
分布: 非洲西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树穿山甲(拼音:shù chuān shān jiǎ);
英文名:Three-cusped pangolin;
学名:Manis tricuspis。
树穿山甲,又名鳞片白腹穿山甲,是8种现存的穿山甲之一,生活在次生林中,分布于非洲西部。树穿山甲是独居动物,栖息在树上,它们会在树枝叉或植物上卷曲睡觉。有良好的嗅觉,但视觉则一般。以昆虫为食,如蚂蚁及白蚁,或在树上行动的其他昆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

体长: 全长97-113厘米

身高:

体重: 1.8公斤左右

生命:

食性: 昆虫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夜间活动,独居,栖息在树上

分布: 非洲西部

树穿山甲

树穿山甲学名:Manis tricuspis

树穿山甲

树穿山甲行走

树穿山甲

树穿山甲的幼仔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树穿山甲头体长42-50厘米,尾长55-67厘米,重量1.8公斤左右。树穿山甲的尾巴脊骨可以达47节,是脊椎动物的纪录。除了以牙齿消化食物外,它们的胃像砂囊般充满吞下的石及砂。树穿山甲在游泳时会将胃部充气,以增加浮力。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雌性树穿山甲是独自生活的,其领土细小,只有少于10公顷,雌性之间的领土很少重叠。雄性的领土较大,可达60公顷,会与雌性的领土重叠,造成与雌性接触的机会。除了在生殖季节外,雄性与雌性接触的时间很短。树穿山甲夜间活动,以昆虫为食,如蚂蚁及白蚁,或在树上行动的其他昆虫。它的倚赖其厚甲作为保护,以长的前爪来挖洞。它们每天约吃150-200克的昆虫。它们的舌头长约25-70厘米,表面上有黏液,可以啜出昆虫。它们的舌头在胸腔直至盆骨位置。树穿山甲胆子很小,受到威胁时,会卷曲身体成球状,以厚甲保护自己。除了腹部、鼻端、眼睛、耳朵及肢底外,它们的鳞片覆盖了整个身体。当母亲与幼兽受到伤害时,母亲会卷曲围绕幼兽。卷成球状后,它们可以鳞片的前后移动来割伤攻击者。它们会发出攻击性的威吓声,但这其实是它们发声的极限。其肛门的嗅腺会分泌出像臭鼬般的分泌物。树穿山甲可以四肢行走,或单以后肢及尾巴行走。树穿山甲可以在没有树枝的情况下攀树。当以四肢行走时,它们以用前趾关节才行走,并抓着树以免滑下。树穿山甲有良好的嗅觉,但视觉则一般。天敌有豹、鬣狗及蟒蛇,人类亦会捕猎它们。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树穿山甲在冬季繁殖,妊娠期为150日,每胎一般只产一头幼兽。幼兽会靠在母亲的尾巴,直至3个月后断奶,其后5个月仍会与母亲同住。初出生的树穿山甲鳞片很软,经过几日后会开始硬化。在饲养的树穿山甲中就有领养幼兽的情况。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树穿山甲分布自塞内加尔至西肯尼亚及非洲南部至赞比亚。

树穿山甲分布图:

树穿山甲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tree pangolin (Manis tricuspis) is one of eight extant species of pangolins ("scaly anteaters"), and is native to equatorial Africa. Also known as the white-bellied pangolin or three-cusped pangolin, it is the most common of the African forest pangolins.

黄喉兔

阅读(122)

动物百科小编「傻Cat」给大家整理了黄喉兔的资料,包括黄喉兔的图片资料、黄喉兔的形态特征、黄喉兔的生活习性、黄喉兔的品种和种类、黄喉兔的寿命等与黄喉兔相关的详细信息。

黄喉兔Tehuantepec jackrabbit

黄喉兔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兔形目 Lagomorpha
科: 兔科 Leporidae
属: 兔属 Lepus
种: 黄喉兔 L.flavigularis
        ( Wagner, 1844 )
分布: 墨西哥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黄喉兔(拼音:huáng hóu tù);
英文名:Tehuantepec jackrabbit;
学名:Lepus flavigularis。
黄喉兔,是一种大型野兔,体长45-58厘米,尾长6-9.5厘米,重量2.5-4公斤。只分布在墨西哥南部的瓦哈卡州以草和其他植物的嫩叶为食,在食物匮乏是也吃树枝和树皮。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体长: 45-58厘米

身高:

体重: 2.5-4公斤

生命:

食性: 植食:草和嫩叶

繁殖: 每胎产2-4仔

习性: 警觉性高,奔跑速度快

分布: 墨西哥

黄喉兔

黄喉兔英文名:Tehuantepec jackrabbit

黄喉兔

黄喉兔学名:Lepus flavigularis

黄喉兔

黄喉兔幼仔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黄喉兔,是一种大型野兔,体长45-58厘米,尾长6-9.5厘米,重量2.5-4公斤。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黄喉兔栖息于热带稀树草原和半干旱地区。不会挖洞筑巢,而是隐蔽在灌木丛中休息,警觉性高,奔跑速度快。在黎明、黄昏和夜晚活动,以草和其他植物的嫩叶为食,在食物匮乏是也吃树枝和树皮。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黄喉兔是一夫多妻制的,几乎全年可繁殖,繁殖高峰期在每年的雨季5-10月份。每胎产2-4仔,幼兔出生时两眼即可视物,而且全身的皮毛已经发育成熟,由于自然环境和天敌的猎食,很多小兔活不过第一天。幼兔17-23天后断奶,6-7个月后性成熟,在1岁的时候即可繁衍后代。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黄喉兔只分布在北美洲墨西哥南部的瓦哈卡州。

黄喉兔分布图:

黄喉兔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Tehuantepec jackrabbit (Lepus flavigularis) is easily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species of jackrabbits by two black stripes that run from the base of the ears to the nape, and by its white flanks. Underparts are white, upperparts are bright-brown washed with black, rump is gray, and the tail is black. This leporid is one of the largest jackrabbits and has large ears and legs. Adults weigh about 3500 to 4000 grams.

桑杰河白眉猴

阅读(190)

动物百科小编灬狂飙的蜗牛给大家整理了桑杰河白眉猴的资料,包括桑杰河白眉猴的图片资料、桑杰河白眉猴的形态特征、桑杰河白眉猴的生活习性、桑杰河白眉猴的品种和种类、桑杰河白眉猴的寿命等与桑杰河白眉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桑杰河白眉猴Sanje mangabey

桑杰河白眉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猴科 Cercopithecidae
亚科: 猕猴亚科 Cercopithecinae
属: 白眉猴属 Cercocebus
种: 桑杰河白眉猴 C.sanjei
        ( Mittermeier, 1986 )
分布: 非洲坦桑尼亚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桑杰河白眉猴(拼音:sāng jié hé bái méi hóu);
英文名:Sanje mangabey;
学名:Cercocebus sanjei。
桑杰河白眉猴,又称凤头白眉猴。仅生活在非洲东部坦桑尼亚的乌德宗瓦山国家公园的原始森林中,海拔在400-1300米。该物种目前总数不超过300只(于2005年估测),主要威胁是森林砍伐、木炭生产和狩猎。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体长: 头体长50-65厘米

身高:

体重: 7-9公斤

生命:

食性: 水果、坚果、种子和树叶

繁殖:

习性: 群体生活,地面活动

分布: 坦桑尼亚

桑杰河白眉猴

桑杰河白眉猴进食

桑杰河白眉猴

桑杰河白眉猴英文名:Sanje mangabey

桑杰河白眉猴

桑杰河白眉猴家庭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桑杰河白眉猴,头体长50-65厘米,尾长45厘米左右,重约7-9公斤。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桑杰河白眉猴群体生活,通常会组成15-40只的小群体。主要在地面活动,包括休息和觅食,以水果、坚果、种子和树叶为食。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桑杰河白眉猴仅生活在非洲东部坦桑尼亚的乌德宗瓦山国家公园的原始森林中,海拔在400-1300米。

桑杰河白眉猴分布图:

桑杰河白眉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Sanje mangabey (Cercocebus sanjei) is a highly endangered Old World monkey of the white-eyelid mangabey group from Tanzania. They are about 50-65 centimeters long, excluding tail, and weigh about 7-9 kilograms, and their body color is greyish. They live in valley forests, but are mostly ground-dwelling, which makes them susceptible to hunting and poaching. Fruit makes up about 70% of their diet, while foliage makes up most of the rest.

红大袋鼠

阅读(94)

动物百科小编糖 ̄小鸭给大家整理了红大袋鼠的资料,包括红大袋鼠的图片资料、红大袋鼠的形态特征、红大袋鼠的生活习性、红大袋鼠的品种和种类、红大袋鼠的寿命等与红大袋鼠相关的详细信息。

红大袋鼠Red kangaroo

红大袋鼠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 双门齿目 Diprotodontia
科: 袋鼠科 Macropodidae
属: 大袋鼠属 Macropus
种: 红大袋鼠 M. rufus
        ( Desmarest, 1822 )
分布:澳大利亚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红大袋鼠(拼音:hóng dà dài shǔ);
英文名:Red kangaroo;
学名:Macropus rufus。
红大袋鼠,又名红袋鼠、赤大袋鼠或大赤袋鼠,是体型最大的袋鼠,平均身高约1.5米,也是澳洲最大的哺乳动物及现存最大的有袋类。它们广泛分布在澳洲大陆,栖息在澳洲中部的干旱内陆,以及较少树生长的辽阔平原。属于夜间活动或暮晨活动,于日间的时间,它们多会在睡觉或以其他方式休息。红大袋鼠喜欢吃草及其他植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85-160厘米

身高: 平均1.5米

体重: 18-85公斤

生命:

食性: 草及其他植被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夜间或暮晨活动,可长时间不喝水

分布: 澳大利亚

红大袋鼠

红大袋鼠跳跃

红大袋鼠

红大袋鼠雄性与雌性

红大袋鼠

红大袋鼠的栖息地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雄性红大袋鼠,头体长130-160厘米,尾长100-120厘米,重量55-85公斤;雌性红大袋鼠,头体长85-105厘米,尾长65-85厘米,重量18-40公斤;红大袋鼠平均身高约1.5米,已确认最大的一只身高2.1米,重达91公斤。红大袋鼠是非常大的袋鼠,有红褐色的短毛,下身及四肢的毛色呈黄褐色。它们的耳朵尖长,吻呈方形。雌性较雄性细小,呈蓝灰色,下身呈淡灰色。在干旱地区的雌性则较为像雄性。前肢有细小的爪,后肢粗壮适合跳跃,尾巴强壮可以帮助站立。它们的脚像橡皮圈。雄性可以跳高于9米。由于眼睛的位置,红大袋鼠的视觉约有300°。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红大袋鼠栖息在澳洲中部的干旱内陆,以及较少树生长的辽阔平原。主要于夜间或日间较冷的时份较为活跃,属于夜间活动或暮晨活动。于日间的时间,它们多会在睡觉或以其他方式休息。红大袋鼠会采取多种物理、生理及行为的适应性来保持体温于约36℃,以达至体内平衡。这些包括保温的短毛、降低活跃性、留在荫下、及舔自己的前肢。红大袋鼠是单独或以小群生活的,但若食物不足时,它们会聚集为大群。每一小群一般约有2-10只红大袋鼠,但有时也会达至几百只。组成小群的成员是很随意的,雄性并非地盘性的,只会为雌性而打斗。雄性红大袋鼠打斗时,会以后肢站立,并以前肢将对方推倒。若打斗激烈,它们会以尾巴支撑,脚踢对方。小群内体型最大的就是领袖,控制着群内的交配。红大袋鼠喜欢吃草及其他植被。它们可以一段长时间不用喝水,因它们在吃绿色植物时吸收所需的水份。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红大袋鼠全年也会繁殖。雌性是胚胎滞育的,即可以延后下一胎的出生,直至前一胎的幼袋鼠离开育幼袋。妊娠期约为33日,每胎产1仔。幼袋鼠出生后约235日就会永久离开育幼袋,但要到12个月大才会断奶。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红大袋鼠广泛分布在澳洲大陆,只较少于南部、东岸及北部的雨林中出现。

红大袋鼠分布图:

红大袋鼠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red kangaroo (Macropus rufus) is the largest of all kangaroos, the largest terrestrial mammal native to Australia, and the largest extant marsupial. It is found across mainland Australia, avoiding only the more fertile areas in the south, the east coast, and the northern rainforests.

科苏梅尔浣熊

阅读(208)

动物百科小编啪啪兔给大家整理了科苏梅尔浣熊的资料,包括科苏梅尔浣熊的图片资料、科苏梅尔浣熊的形态特征、科苏梅尔浣熊的生活习性、科苏梅尔浣熊的品种和种类、科苏梅尔浣熊的寿命等与科苏梅尔浣熊相关的详细信息。

科苏梅尔浣熊Pygmy raccoon

科苏梅尔浣熊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浣熊科 Procyonidae
属: 浣熊属 Procyon
种: 科苏梅尔浣熊 P.pygmaeus
        ( Merriam, 1901 )
分布:墨西哥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科苏梅尔浣熊(拼音:kē sū méi ěr huàn xióng);
英文名:Pygmy raccoon;
学名:Procyon pygmaeus。
科苏梅尔浣熊,也称侏儒浣熊,体长36-45厘米,尾长22-25厘米,重量3-4公斤。只生活在墨西哥的科苏梅尔岛,通常栖息于红树林沼泽和其他沿海地区,杂食性,主要以螃蟹为食,也吃水果、昆虫、青蛙和蜥蜴。目前科苏梅尔浣熊总数只有250-300只,旅游业的发展是对该物种的直接威胁,现在并没有专门的法律和指定的地区,为科苏梅尔浣熊提供保护。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

体长: 36-45厘米

身高:

体重: 3-4公斤

生命:

食性: 杂食:螃蟹、也吃水果、昆虫、青蛙

繁殖: 每胎产1-7仔

习性: 独自生活,夜晚觅食

分布: 墨西哥

科苏梅尔浣熊

科苏梅尔浣熊头部特写

科苏梅尔浣熊

科苏梅尔浣熊行走

科苏梅尔浣熊

科苏梅尔浣熊抓取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科苏梅尔浣熊体长36-45厘米,尾长22-25厘米,重量3-4公斤。雄性较大。科苏梅尔浣熊相比其他浣熊种,平均缩短约18%,轻45%,是狭隘性侏儒症的代表。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科苏梅尔浣熊通常栖息于红树林沼泽和其他沿海地区,独自生活,夜晚觅食,杂食性,主要以螃蟹为食,也吃水果、昆虫、青蛙和蜥蜴。手爪灵活,可以轻易的拨开螃蟹壳,擅长攀爬和游泳,警惕性强,领地意识比较弱。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科苏梅尔浣熊建巢于树洞过岩缝中,每年5-7月份繁殖,孕期约60-73天,每胎产1-7仔。1岁性成熟,但是通常2岁后才开始交配繁殖。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科苏梅尔浣熊生活在墨西哥的科苏梅尔岛,该岛位于墨西哥湾与加勒比海的交界处,距离墨西哥尤卡坦半岛16公里(10英里)。

科苏梅尔浣熊分布图:

科苏梅尔浣熊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Cozumel raccoon (Procyon pygmaeus), also called the pygmy raccoon, is a critically endangered species of raccoon endemic on Cozumel Island off the coast of the Yucatan Peninsula, Mexico.
The Cozumel raccoon goes by a variety of common names including the dwarf raccoon, Cozumel Island raccoon, and Cozumel raccoon-bear.

松貂

阅读(110)

动物百科小编╭の蚊了‖给大家整理了松貂的资料,包括松貂的图片资料、松貂的形态特征、松貂的生活习性、松貂的品种和种类、松貂的寿命等与松貂相关的详细信息。

松貂Pine marten

松貂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鼬科 Mustelidae
属: 貂属 Martes
种: 松貂 M. martes
        ( Linnaeus, 1758 )
分布:欧洲中部和北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松貂(拼音:sōng diāo);
英文名:Pine marten;
学名:Martes martes。
松貂,又名林貂,平均体长53厘米,尾巴长25厘米,是分布在欧洲的一种鼬科动物。栖息在多草木的地区,会在树穴或灌木林中筑巢。它们主要在夜间或黄昏活动。杂食性,以哺乳动物、鸟类、昆虫为主食,也会吃草莓、鸟蛋、坚果及蜂蜜。野生松貂寿命8-10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46-54厘米

身高:

体重: 0.9-2.2公斤

生命: 8-10岁

食性: 杂食:哺乳动物、鸟类、昆虫、草莓

繁殖: 每胎产1-5仔

习性: 夜间或黄昏活动,有领地意识

分布: 欧洲中部和北部

松貂

松貂警惕

松貂

松貂站立

松貂

松貂的幼仔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松貂头体长46-54厘米,尾长22-26厘米,重量0.9-2.2公斤。雄貂较雌貂稍大。松貂毛皮呈浅褐至深褐色,在冬天会逐渐变长及浅色,喉咙上有奶白色至黄色的围兜。尾巴长而蓬松。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松貂栖息在多草木的地区,会在树穴或灌木林中筑巢。它们的爪可以半收缩,让它们可以生活在树上。它们主要在夜间或黄昏活动。它们的耳朵圆而且灵敏,牙齿峰利可以吃细小的哺乳动物、鸟类、昆虫、青蛙及尸体。它们在秋季会吃草莓、鸟蛋、坚果及蜂蜜。它们具有领地意识,会在边界留下粪便。松貂会咬车辆的塑胶部份,目的是要磨利或清洁牙齿。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松貂繁殖在3-4月份,雌性孕期长达7个月,每胎产1-5仔,幼貂出生时重约30克,眼盲耳聋。到6个月大就可以完全独立,会离巢生活。2-3岁性成熟,饲养的松貂寿命可达18岁,野生松貂只可以活到8-10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松貂主要分布在欧洲中部和北部,苏格兰南部有小部分种群生存,威尔士有零星发现记录。

松貂主要分布图: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虽然金雕及赤狐有时会掠食松貂,但人类才是它们最大的威胁。为毛皮而被猎杀、失去栖息地、人类骚扰及中毒等都令它们的数量大减。在英国,松貂已受到法例的原全保护。

松貂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European pine marten (Martes martes), known most commonly as the pine marten in Anglophone Europe, and less commonly also known as pineten, baum marten, or sweet marten, is an animal native to Northern Europe belonging to the mustelid family, which also includes mink, otter, badger, wolverine and weasel. It is about the size of a domestic cat.

巴塔哥尼亚豚鼠

阅读(173)

动物百科小编莫扎鱼给大家整理了巴塔哥尼亚豚鼠的资料,包括巴塔哥尼亚豚鼠的图片资料、巴塔哥尼亚豚鼠的形态特征、巴塔哥尼亚豚鼠的生活习性、巴塔哥尼亚豚鼠的品种和种类、巴塔哥尼亚豚鼠的寿命等与巴塔哥尼亚豚鼠相关的详细信息。

巴塔哥尼亚豚鼠Patagonian mara

巴塔哥尼亚豚鼠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啮齿目 Rodentia
科: 豚鼠科 Caviidae
属: 长耳豚鼠属 Dolichotis
种: 巴塔哥尼亚豚鼠 D. patagonum
        ( Zimmermann, 1780 )
分布:阿根廷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巴塔哥尼亚豚鼠(拼音:bā tǎ gē ní yà tún shǔ);
英文名:Patagonian mara;
学名:Dolichotis patagonum。
巴塔哥尼亚豚鼠,因耳朵较长所以俗称兔豚鼠,分布于南美洲南部的巴塔哥尼亚草原,主要在阿根廷境内。其体态不似啮齿类而略似善于奔跑的有蹄类,四肢非常长,可以在草原上快速奔跑。主要以短草、树叶等为食,为昼行性动物,常以晒太阳的方式取暖。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

体长: 69-75厘米

身高:

体重: 8-16公斤

生命:

食性: 主食草或灌木

繁殖: 每胎产2-4仔

习性: 昼行性, 警惕性高,奔跑速度快

分布: 阿根廷

巴塔哥尼亚豚鼠

巴塔哥尼亚豚鼠

巴塔哥尼亚豚鼠

巴塔哥尼亚豚鼠头部特写

巴塔哥尼亚豚鼠

巴塔哥尼亚豚鼠的幼仔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长耳豚鼠头体长69-75厘米,尾长4-5厘米,重量8-16公斤。巴塔哥尼亚豚鼠拥有灰棕色的外表,但尾部内侧为白色,用以在危险逼近时警示同伴。巴塔哥尼亚豚鼠善于跳跃,眼大,尾短。与其它豚鼠不同的是,巴塔哥尼亚豚鼠的后脚趾有钩形爪。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巴塔哥尼亚豚鼠主要生活在阿根廷中部和南部灌木沙漠和草原上,为昼行性动物,常以晒太阳的方式取暖。 警惕性高,奔跑速度快,能以每小时45公里的速度持续奔跑1公里。它们每天将近50%的时间都处于进食状态,主食草或灌木。主要天敌是是猫科动物、狐狸和猛禽。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巴塔哥尼亚豚鼠是一夫一妻制的,雄性和雌性配对后一生相伴。每年的九月至十月之间,是繁殖高峰期,雌性孕期大约为90天,每胎产2-4仔,每年产1胎。新生巴塔哥尼亚豚鼠眼睛是睁开的,能够视物,会走动。13周后断奶,在此期间雌性在洞内哺育,雄性在洞口护卫。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巴塔哥尼亚豚鼠主要生活在阿根廷中部和南部。

巴塔哥尼亚豚鼠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Patagonian mara, Dolichotis patagonum, is a relatively large rodent in the mara genus (Dolichotis). It is also known as the Patagonian cavy, Patagonian hare or dillaby. This herbivorous, somewhat rabbit-like animal is found in open and semi-open habitats in Argentina, including large parts of Patagonia. It is monogamous, but often breeds in warrens that are shared by several pairs.

印度野兔

阅读(96)

动物百科小编猫╄→小沫给大家整理了印度野兔的资料,包括印度野兔的图片资料、印度野兔的形态特征、印度野兔的生活习性、印度野兔的品种和种类、印度野兔的寿命等与印度野兔相关的详细信息。

印度野兔Indian hare

印度野兔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兔形目 Lagomorpha
科: 兔科 Leporidae
属: 兔属 Lepus
种: 印度野兔 L. nigricollis
        ( F. Cuvier, 1823 )
分布: 亚洲南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印度野兔(拼音:yìn dù yě tù);
英文名:Indian hare;
学名:Lepus nigricollis。
印度野兔,又称黑枕野兔,广泛分布在亚洲南部,包括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毛里求斯、留尼旺岛、塞舌尔等。生活在草原、农田、森林和市郊附近。独居,胆小,黄昏觅食,以草和农作物种子为食。印度野兔全长33-55厘米,重量2.5-2.7公斤。寿命5-7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全长33-55厘米

身高:

体重: 2.5-2.7公斤

生命: 5-7岁

食性: 草和农作物种子

繁殖: 每产1-4仔

习性: 独居,胆小,黄昏觅食

分布: 亚洲南部

印度野兔

印度野兔正视

印度野兔

印度野兔学名:Lepus nigricollis

印度野兔

印度野兔母子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印度野兔全年可繁殖,每产1-4仔,最高产8仔。1岁性成熟,印度野兔寿命5-7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印度野兔广泛分布在亚洲南部,包括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毛里求斯、留尼旺岛、塞舌尔等。

印度野兔分布图:

印度野兔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he Indian hare (Lepus nigricollis), also known as the Black-naped Hare, is a common species of hare found i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and in Java. Introduced to Madagascar, Comoro Islands, Andaman Islands, Irian Jaya, Papua New Guinea, Seychelles, Mayotte, Mauritius and Réunion.

赤树袋鼠

阅读(193)

动物百科小编精灵鼠小弟给大家整理了赤树袋鼠的资料,包括赤树袋鼠的图片资料、赤树袋鼠的形态特征、赤树袋鼠的生活习性、赤树袋鼠的品种和种类、赤树袋鼠的寿命等与赤树袋鼠相关的详细信息。

赤树袋鼠Huon tree kangaroo

赤树袋鼠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双门齿目 Diprotodontia
科: 袋鼠科 Macropodidae
亚科: 袋鼠亚科 Macropodinae
属: 树袋鼠属 Dendrolagus
种: 赤树袋鼠 D. matschiei
        ( Förster & Rothschild, 1907 )
分布: 新几内亚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赤树袋鼠(拼音:chì shù dài shǔ);
英文名:Huon tree kangaroo;
学名:Dendrolagus matschiei。
赤树袋鼠,生活在新几内亚东部休恩半岛海拔1000-3000米之间的热带雨林和落叶林中。赤树袋鼠头体长50-76厘米,6-13千克,雄性较大,是树栖动物,非常善于跳跃。独居,有较强的领地意识。以树叶为主食,也吃水果、花、坚果、树皮、昆虫、鸟卵和幼鸟。人工饲养的赤树袋鼠寿命14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体长: 头体长50-76厘米

身高:

体重: 6-13千克

生命: 14岁

食性: 以树叶为主食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独居,有较强的领地意识

分布: 新几内亚

赤树袋鼠

野生赤树袋鼠

赤树袋鼠

人工饲养的赤树袋鼠

赤树袋鼠

赤树袋鼠哺育后代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赤树袋鼠是树栖动物,非常善于跳跃。独居,有较强的领地意识。以树叶为主食,也吃水果、花、坚果、树皮、昆虫、鸟卵和幼鸟。赤树袋鼠不会排汗,通过舔舐身体来降低体温,为了能够保持适度的体温,它们每天有14-15个小时处于睡眠和休息状态。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赤树袋鼠妊娠期持续39-45天,这是已知的有袋动物中最长的,每胎产1仔,在雌性的育儿袋中哺育300天后,方才离开母体。幼仔1岁后,离开母亲独自生活。2岁性成熟,人工饲养的赤树袋鼠寿命14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赤树袋鼠,生活在新几内亚东部休恩半岛。
赤树袋鼠分布图:

赤树袋鼠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Matschie’s tree-kangaroo (Dendrolagus matschiei), also known as the Huon tree-kangaroo is a tree-kangaroo native to the Huon Peninsula of North Eastern New Guinea. Under the IUCN classification, Matschie’s tree-kangaroo is endangered.
The scientific name honours German biologist Paul Matsch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