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山原猫

阅读(106)

动物百科小编猎猎猎猎猎丶鹰给大家整理了山原猫的资料,包括山原猫的图片资料、山原猫的形态特征、山原猫的生活习性、山原猫的品种和种类、山原猫的寿命等与山原猫相关的详细信息。

山原猫Andean cat

山原猫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猫科 Felidae
属: 虎猫属 Leopardus
种: 山原猫 L. jacobita
        ( Cornalia, 1865 )
分布: 南美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山原猫(拼音:shān yuán māo);
英文名:Andean cat ;
学名:Leopardus jacobita。
山原猫,又名南美山猫或安第斯山猫,是一种细小的野生猫科。它们是传统上两种没有亚种的猫科之一。它们的数量估计少于2500只,但却只有有限的保育工作。山原猫的外观像雪豹,体长约60厘米,只生活在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及阿根廷安地斯山脉的高山上。以鸟类、爬行动物和小型啮齿动物为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体长: 57-64厘米

身高: 36厘米

体重: 4-5.5公斤

生命:

食性: 肉食,鸟类、爬行动物

繁殖: 每胎产仔1-2只

习性: 视力、听力敏锐,擅长跳跃和奔跑

分布: 南美洲

山原猫

山原猫学名Leopardus jacobita

山原猫

山原猫静态

山原猫

山原猫躲在洞中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山原猫体长57-64厘米,尾巴长41-48厘米,肩高36厘米,体重4-5.5公斤。雌性略小。山原猫的外观像雪豹,它们约有家猫的大小,但尾巴较长,毛色呈银灰色,有斑纹及斑点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山原猫栖息在海拔3500-4800米的地方,远远高于林木线,栖息于干旱的环境中。山原猫栖视力、听力敏锐,擅长在陡峭的岩壁间跳跃和奔跑,以啮齿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为食。山原猫人工饲养非常困难。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山原猫发情期在7-8月,每胎产仔1-2只。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山原猫只生活在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及阿根廷安地斯山脉的高山上。

山原猫分布图:

山原猫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Andean mountain cat (Leopardus jacobita) is a small wildcat. It is one of only two felids for which no subspecies have been classically described (the Bay Cat is the other). Fewer than 2500 individuals are thought to exist. This cat is one of about two dozen small wildcat species found around the world. In comparison to their larger cousins which may have millions of dollars dedicated to conservation efforts, conservation efforts exist on budgets in the thousands for small wild felids like the Andean mountain cat.

马麝

阅读(246)

动物百科小编擁抱火焰的蝶给大家整理了马麝的资料,包括马麝的图片资料、马麝的形态特征、马麝的生活习性、马麝的品种和种类、马麝的寿命等与马麝相关的详细信息。

马麝Alpine musk deer

马麝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麝科 Moschidae
属: 麝属 Moschus
种: 喜马拉雅麝 Moschus chrysogaster
亚种: 马麝 M. c. sifanicus
        ( Büchner, 1891 )
分布: 中国西南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马麝(拼音:mǎ shè);
英文名:Alpine musk deer ;
学名:Moschus chrysogaster sifanicus。
马麝,又称西麝、高山麝。藏名译音为“拉瓦”,在门巴语中又称獐子、黄獐子、拉嘎儿。马麝现属于中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个物种有时被认为是一个物种,但联合国环境署的资料中,视马麝为喜马拉雅麝的同种异名,也有资料将其归为亚种。体长约为88-92厘米。分布于四川西部和北部的高原、西藏地区及其他高山区域。体形比原麝稍大,马麝性胆怯且孤独,它们既吃木本植物树叶、嫩枝、花蕾,也吃多种草本植物和苔藓,偶尔也食一些菌类。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体长: 88-92厘米

身高: 50-60厘米

体重: 8-15千克

生命:

食性: 食草,多种草本植物和苔藓

繁殖: 每胎1至2仔

习性: 性胆怯且孤独,行动缓慢

分布: 中国西南部

马麝

马麝在林中

马麝

马麝休息

马麝

马麝生活环境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马麝体长约为88-92厘米,肩高50-60厘米,体重8-15千克,是最大的一种麝。背部为浅黄褐色,全身棕黄褐色或沙黄淡褐色,有与林麝类似的颈纹,但不明显。个体大小似成体山羊,头形狭长,吻端尖,耳朵直竖。往往以跳跃方式行进。雌、雄均没有角,没有眶下腺、跗腺。耳狭长,约12厘米左右,雌麝较长。雄体的上犬齿特别发达,呈獠牙向下伸出唇外,且略向右弯,长约5至5.5厘米;雌体的上犬齿不呈獠牙。尾长约5至6厘米,大部裸露,其上布满油脂腺体,仅尾尖有一丛稀疏毛存在。仅雄性体腹后部有香腺,生产麝香。乳头一对。体毛长约5至6厘米,粗而髓质发达,脆而易断呈波浪式弯曲,尖端狭窄,毛基部乳灰色,向上渐转为淡褐,接近尖部处有橙色或黄色环,尖部褐色。体侧沙黄褐色,臀部色稍暗,腹部、腋下的毛呈淡黄色,细而长,较躯干部毛柔韧。颈背中央有一条纵行暗褐色斑纹,上有数个土黄色毛丛。四肢前面呈较淡的污黄灰色,后面较深呈棕黄至浓褐色。由于栖息环境及地理区域不同,西藏的马麝在西南部多活动在裸石、矮灌区体色较淡,而东南部靠近林区的体色较深。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马麝性胆怯且孤独,恐惧感比林麝更严重,除发情交配季节外,多单独活动于僻静的环境中,选择较隐蔽的地方休息。全天活动时间多在清晨日出前1个小时至出日后3个多小时,下午日落前3个多小时至日落后约1个小时。活动范围约1500-3000平方米,即使遇到惊吓逃到较远的地方,过后它仍返回到原有的活动区域。活动有固定的路线,行动轻盈且敏捷。无外界干扰时边走边采食,行动也较缓慢。它们既吃木本植物树叶、嫩枝、花蕾,也吃多种草本植物和苔藓,偶尔也食一些菌类。特别是在枯草季,每天傍晚要到溪边或有淡水的地方饮水。卧迹多见于比较隐蔽浓密的灌木丛内和突出的崖石下。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马麝每年秋末至木本植物落叶之前,马麝进入交配期。有时雄麝之间为争偶而发生激烈殴斗,相互以獠牙刺伤对方。在殴斗期间,往往也是最容易被猎捕的季节。雌麝于5至6月产子,每胎1至2子,偶有3子,但成活的也多为1至2子。幼麝2至3岁就性成熟。雄麝性成熟后,麝香腺囊饱满,囊内贮存有分泌的麝香,柔软且带有光泽,表面油浸黑褐色,内面棕褐色或黄褐色,干燥后变成粒状或粉末状,有浓郁的特殊香味,为名贵中药材。性成熟后的雄麝在发情交配期,常在活动区域内的树干和小树枝上不断擦尾,将尾脂腺的分泌物留在其上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分布于四川西部和北部的高原、西藏地区及其他高山区域。

加州海狮

阅读(98)

动物百科小编☆唐老鸭★给大家整理了加州海狮的资料,包括加州海狮的图片资料、加州海狮的形态特征、加州海狮的生活习性、加州海狮的品种和种类、加州海狮的寿命等与加州海狮相关的详细信息。

加州海狮California sea lion

加州海狮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亚目: 鳍足亚目 Pinnipedia
科: 海狮科 Otariidae
属: 加州海狮属 Zalophus
种: 加州海狮 Z. californianus
        ( Lesson, 1828 )
分布: 北美西部海岸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加州海狮(拼音:jiā zhōu hǎi shī);
英文名:California sea lion;
学名:Zalophus californianus。
加州海狮,分布于北美西部海岸,从阿拉斯加东南部到墨西哥中部。加州海狮的食物广泛,主要有鱼、鱿鱼等海鲜,偶有机会亦会捕食海鸟。加州海狮经驯服后,可被用作表演或军事用途。在美国旧金山三十九号码头(渔人码头)外,人们常常可以近距离看到不少加州海狮享受日光浴。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1.8-2.1米

身高:

体重: 100-350公斤

生命: 15-24岁

食性: 肉食,鱼、鱿鱼

繁殖: 6月繁殖

习性: 听觉、嗅觉好,擅长潜水

分布: 北美西部海岸

加州海狮

加州海狮跃出水面

加州海狮

加州海狮潜水捕猎

加州海狮

小群加州海狮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雄性加州海狮体长2.1米,重量350公斤;雌性体长1.8米,重量100公斤;新生幼仔重量6-9公斤。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加州海狮成群活动。白天在海中度过,晚上到岸上睡觉,可下潜100米。听觉、嗅觉特别好。主食各种水生动物,主要有鱼、鱿鱼等海鲜,偶有机会亦会捕食海鸟。有的加州海狮也可以生活在淡水流域,如在哥伦比亚河附近的邦纳维尔坝。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加州海狮群是最大型的哺乳动物群之一。雄性海狮于每年6月初何会建立地盘。雌性则于6月中才会来到,一两天后便交配。诞下小海狮约一星期后,成年海狮又可再次交配。加州海狮的乳汁也是所有哺乳动物当中唯一一种不含乳糖成份的。加州海狮寿命是15-24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加州海狮分布于北美西部海岸,从阿拉斯加东南部到墨西哥中部。

加州海狮分布图: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加州海狮可分多3个亚种:
加州海狮(Zalophus californianus californianus),分布于北美洲近太平洋沿岸沙滩生活;
加拉巴戈海狮(Zalophus californianus wollebaeki);
日本海狮(Zalophus californianus japonicus),现已绝种。

加州海狮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California sea lion (Zalophus californianus) is a coastal eared seal native to western North America. It is one of five species of sea lion. Its natural habitat ranges from southeast Alaska to central Mexico, including the Gulf of California. Sea lions are sexually dimorphic, males are larger than females, and have a thicker neck and protruding crest. They mainly haul-out on sandy or rocky beaches, but they also frequent manmade environments such as marinas and wharves. Sea lions feed on a number of species of fish and squid, and are preyed on by killer whales and white sharks.

薮羚

阅读(257)

动物百科小编白兎i给大家整理了薮羚的资料,包括薮羚的图片资料、薮羚的形态特征、薮羚的生活习性、薮羚的品种和种类、薮羚的寿命等与薮羚相关的详细信息。

薮羚Bushbuck

薮羚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牛科 Bovidae
属: 薮羚属 Tragelaphus
种: 薮羚 T. scriptus
        ( Pallas, 1766 )
分布: 西非及中非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薮羚(拼音:sǒu líng);
英文名:Bushbuck;
学名:Tragelaphus scriptus。
薮羚又名树羚,是西非及中非一种细小至中等大小的羚羊。它们与南非薮羚一同被称为丛羚,但两者是分布在不同地方的不同物种。薮羚在薮羚属中最为接近安氏薮羚。食草动物。雄性具螺旋形长角。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100-125厘米

身高: 肩高90厘米

体重: 45-80公斤

生命:

食性: 食草动物

繁殖:

习性: 独居,具有攻击性

分布: 西非及中非

薮羚

薮羚雄性

薮羚

薮羚雌性

薮羚

薮羚英文名:Bushbuck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薮羚体长100-125厘米,肩高90厘米,重量45-80公斤。雄性略大。薮羚一般较为细小,主要呈红色或黄褐色。它们有明显的垂直斑纹,最少有一条横向斑纹,雄性具螺旋形长角。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薮羚生活在热带稀树草原和山地森林,独居,清晨和夜间觅食。本物种存在危险性,会藏在树丛中突然对人发动攻击。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薮羚分布在由塞内加尔及毛里塔尼亚南部,横跨萨赫勒,东至埃塞俄比亚及厄立特里亚,南至安哥拉及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部。它们栖息在长有林木的大草原、中非共和国、加蓬、刚果民主共和国及刚果共和国的雨林地区、巴门达高原(Bamenda Highlands)及喀麦隆火山的山区森林、及埃塞俄比亚低地及厄立特里亚的半干旱地区。它们并深入刚果盆地的雨林。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指名亚种T. s. scriptus:分布在西非,包括塞内加尔、冈比亚、几内亚及塞拉里昂;另有两个群落分别分布在沃尔特河(Volta River)上下游;一个在尼日利亚的尼日尔河盆地东至克里斯河州;
T. s. phaleratus:分布在巴门达高原经喀麦隆、加蓬、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至安哥拉北部;
尼罗薮羚T. s. bor:则分布在乍得横跨中非共和国至尼罗河;
T. s. dodingae:分布在尼罗河以东苏丹南部及乌干达北部的低地。

薮羚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bushbuck is the most widespread antelope in Sub-Saharan Africa, and is found in rain forests, montane forests, forest-savanna mosaics and bush savannaforest and woodland. Recently, genetic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bushbuck is, in fact, a complex of two geographically and phenotypically distinct species. The most compelling evidence for the division of the bushbuck into the kéwel (Tragelaphus scriptus) and the imbabala (Tragelaphus sylvaticus) is that both species are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other members of the tragelaphine family (the imbabala to the bongo and the sitatunga, and the kéwel to the nyala) than to each other. The bushbuck bull is regarded by sports hunters as the most dangerous medium-size antelope, as it will hide in the bush after being wounded and charge the hunter when he comes looking for it, impaling the hunter with its sharp horns.

非洲毛皮海狮

阅读(122)

动物百科小编被鱼叼着的猫丶给大家整理了非洲毛皮海狮的资料,包括非洲毛皮海狮的图片资料、非洲毛皮海狮的形态特征、非洲毛皮海狮的生活习性、非洲毛皮海狮的品种和种类、非洲毛皮海狮的寿命等与非洲毛皮海狮相关的详细信息。

非洲毛皮海狮Brown fur seal

非洲毛皮海狮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亚目: 鳍足亚目 Pinnipedia
科: 海狮科 Otariidae
属: 毛皮海狮属 Arctocephalinae
种: 非洲毛皮海狮 A. pusillus
        ( Schreber, 1775 )
分布: 非洲南部,澳大利亚南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非洲毛皮海狮(拼音:fēi zhōu máo pí hǎi shī);
英文名:Brown fur seal;
学名:Arctocephalus pusillus。
非洲毛皮海狮,又名南非海狗、南非毛皮海狮、澳大利亚毛皮海狮,是海狮科毛皮海狮属的一种动物。主要分布于纳米比亚及南非西海岸和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和维多利亚州之间的巴斯海峡。非洲毛皮海狮以硬骨鱼类、头足纲生物,甲壳类生物和甚至鸟类为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1.7-2.2米

身高:

体重: 120-360公斤

生命: 20岁以上

食性: 肉食,鱼类、头足纲生物等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性情温和

分布: 非洲南部,澳大利亚南部

非洲毛皮海狮

非洲毛皮海狮潜水-非洲

非洲毛皮海狮

非洲毛皮海狮雄性-非洲

非洲毛皮海狮

非洲毛皮海狮求偶-澳洲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非洲毛皮海狮成年雄性体长2.2米,重量可达200-360公斤;成年雌性体长1.7米,重量平均为120公斤。非洲毛皮海狮头部宽大,并有突出的鼻子。雄性的皮毛颜色为褐色至暗灰色,并有深色的鬃毛和较浅的腹部。雌性的皮毛颜色为灰色至浅褐色,腹部较深,喉部颜色较浅。幼崽出生时是黑色的,蜕皮后颜色变为灰色,喉部灰白。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非洲毛皮海狮通常单独行动,但是在海带生长区域可以看到大群的海狮。主要天敌是大白鲨。非洲毛皮海狮是一种友好的动物,性情温和在潜水者到达它们附近的水域时,它们会在潜水员边上游几分钟,在陆地上,当人们靠近它时,它则没有那么放松,会惊慌。非洲毛皮海狮以硬骨鱼类、头足纲生物,甲壳类生物和甚至鸟类为食。澳大利亚的亚种在大陆架底部觅食,南非亚种则在开阔海域觅食。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非洲毛皮海狮的繁殖期在10月中旬,每胎产1仔,幼崽通常在11月底或者12月初出生。在它们出生后,雌性开始哺育幼崽,它们花费数月在海里寻觅食物,幼崽4个月后断奶。幼崽很早就开始游泳,随着在水里的时间增加,它们的能力开始增强。7个月的海狮可以一次游1-3天。3-5岁时达到性成熟,非洲毛皮海狮寿命可达20年以上。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非洲毛皮海狮生活在纳米比亚沿海及南非西海岸好望角和开普省之间。在澳大利亚,其亚种生活在塔斯马尼亚岛和维多利亚州之间的巴斯海峡的9个岛屿上。

非洲毛皮海狮分布图:

非洲毛皮海狮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brown fur seal (Arctocephalus pusillus), also known as the Cape fur seal, South African fur seal and the Australian fur seal is a species of fur seal.

巴西三带犰狳

阅读(199)

动物百科小编玲珑香鼬给大家整理了巴西三带犰狳的资料,包括巴西三带犰狳的图片资料、巴西三带犰狳的形态特征、巴西三带犰狳的生活习性、巴西三带犰狳的品种和种类、巴西三带犰狳的寿命等与巴西三带犰狳相关的详细信息。

巴西三带犰狳Brazilian three banded armadillo

巴西三带犰狳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总目: 贫齿总目 Edentata
目: 贫齿目 Cingulata
科: 犰狳科 Dasypodidae
属: 三带犰狳属 Tolypeutes
种: 巴西三带犰狳 T. tricinctus
        ( Linnaeus, 1758 )
分布: 巴西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巴西三带犰狳(拼音:bā xī sān dài qiú yú);
英文名:Brazilian three banded armadillo;
学名:Tolypeutes tricinctus。
巴西三带犰狳,主要生活在巴西的东南部的稀树草原和干燥林地。它们的嗅觉灵敏,可以探测到地面以下20厘米的猎物气息,并擅长挖掘,它们的主要食物是蚂蚁和白蚁,也吃软体动物,蠕虫,水果和腐肉。是巴西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官方吉祥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体长: 35-45厘米

身高:

体重: 1.5公斤

生命:

食性: 蚂蚁和白蚁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嗅觉灵敏,擅长挖掘

分布: 巴西

巴西三带犰狳

巴西三带犰狳

巴西三带犰狳

巴西三带犰狳

巴西三带犰狳

巴西三带犰狳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巴西三带犰狳体长35-45厘米,尾长6-8厘米,总长41-53厘米,重量约为1.5公斤。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巴西三带犰狳单独生活,白天觅食,主要食物是蚂蚁和白蚁,也吃软体动物,蠕虫,水果和腐肉。天敌是美洲狮。所有犰狳都有优秀的掘地能力,但与其他犰狳不同,三带犰狳因能将整个躯体卷成球体以保护自己,因此它们多不会遁地及寻找掩护,而是卷成球状并停留在草丛中。在不用觅食的时间,它们会以一种轻盈的步履走动:前腿仅以足尖着地,后腿则平实地像拍打地面般行动。它们会透过面上、足上及臀部上的腺体分泌物来标示属于它们的地盘。在受威胁时,它们偶尔不会将整个身体完全合上,而是等候捕猎者接触它们时才嘎然合上而吓怕捕猎者。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巴西三带犰狳交配季节从十月持续到1月,雌性孕期为120天,每胎产1仔,新生儿铠甲是软的,10周后断奶,断奶后9-12个月达到性成熟。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巴西三带犰狳是巴西的特有种,主要生活于该国的东部,赤道以南的地区。

巴西三带犰狳分布图: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巴西三带犰狳的防卫机制令它们能抵挡大部份的捕猎者。在南美大陆上,只有成年的美洲狮才有足够力量对它们造成威胁。对犰狳真正的威胁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包括破坏它们的栖息地以供畜牧业使用。

知 识Knowledge

为响应近年足球比赛与环境保护的结合,2014年世界杯官方于2012年9月宣布选定巴西三带犰狳作为是次活动的官方吉祥物。并于及后的命名投票中定命为Fuleco,取自葡萄牙语中的足球(Futebol)及生态(Ecologia)的混成词。

巴西三带犰狳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Brazilian three-banded armadillo (Tolypeutes tricinctus) is an armadillo species endemic to Brazil, where it is known as tatu-bola . It is one of only two species of armadillo (the other is the southern three-banded armadillo) that can roll into a ball. It has suffered a 30% decline in population in the last 10 years.

蓝眼黑狐猴

阅读(103)

动物百科小编甜心♂猫猫给大家整理了蓝眼黑狐猴的资料,包括蓝眼黑狐猴的图片资料、蓝眼黑狐猴的形态特征、蓝眼黑狐猴的生活习性、蓝眼黑狐猴的品种和种类、蓝眼黑狐猴的寿命等与蓝眼黑狐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蓝眼黑狐猴Blue eyed black lemur

蓝眼黑狐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亚目: 原猴亚目 Strepsirrhini
科: 狐猴科 Lemuridae
属: 美狐猴属 Eulemur
种: 蓝眼黑狐猴 E. flavifrons
        ( Gray, 1867 )
分布: 马达加斯加岛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蓝眼黑狐猴(拼音:lán yǎn hēi hú hóu);
英文名:Blue eyed black lemur;
学名:Eulemur flavifrons。
蓝眼黑狐猴,生活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西北端的热带森林中。它的体长39-45厘米,尾长51-65厘米,总长度为90-100厘米,重量1.8-1.9公斤。蓝眼黑狐猴以水果、花粉、花蜜为主食,食物短缺时也吃树叶和昆虫,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植物授粉。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

体长: 39-45厘米

身高:

体重: 1.8-1.9公斤

生命: 15-30岁

食性: 水果、花粉、花蜜

繁殖: 每胎产1-2仔

习性: 群居,有领地意识

分布: 马达加斯加岛

蓝眼黑狐猴

蓝眼黑狐猴母子

蓝眼黑狐猴

蓝眼黑狐猴头部特写

蓝眼黑狐猴

蓝眼黑狐猴雄性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蓝眼黑狐猴体长39-45厘米,尾长51-65厘米,总长度为90-100厘米,重量1.8-1.9公斤。蓝眼黑狐猴雄性毛发为黑色,部分会略有深棕色;雌性是红褐色,面部呈浅褐色。他们最突出的特点是,有一双蓝色的眼睛。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蓝眼黑狐猴主要栖息在马达加斯加潮湿的热带雨林中,另有一部分喜欢生活在干燥地区。群居,通常是7-10只生活,由年长雌性带领,有领地意识,并具有攻击性。蓝眼黑狐猴以水果、花粉、花蜜为主食,食物短缺时也吃树叶和昆虫,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植物授粉。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蓝眼黑狐猴是一夫多妻制的,雌性在每年的六、七月份繁殖,每胎产1-2仔,妊娠期120-129天。幼仔5-6个月后断奶,2岁性成熟,蓝眼黑狐猴寿命15-30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蓝眼黑狐猴主要栖息在马达加斯西北端的热带森林中。

蓝眼黑狐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blue-eyed black lemur (Eulemur flavifrons), also known as the Sclater’s lemur, is a species of true lemur. It can attain a body length of 39–45 cm, a tail length of 51–65 cm- a total length of 90–100 cm, and a weight of 1.8-1.9 kg. Being a primate, it has strong hands with palms like a human, which have a rubbery texture to give it a firm grip on branches. Its tail is longer than its body and non-prehensile.

斑纹角马

阅读(189)

动物百科小编小兔崽崽给大家整理了斑纹角马的资料,包括斑纹角马的图片资料、斑纹角马的形态特征、斑纹角马的生活习性、斑纹角马的品种和种类、斑纹角马的寿命等与斑纹角马相关的详细信息。

斑纹角马Blue wildebeest

斑纹角马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牛科 Bovidae
亚科: 狷羚亚科 Alcelaphinae
属: 角马属 Connochaetes
种: 斑纹角马 C. taurinus
        ( Burchell,1823 )
分布: 非洲东部和南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斑纹角马(拼音:bān wén jiǎo mǎ);
英文名:Blue wildebeest;
学名:Connochaetes taurinus。
斑纹角马也称黑斑牛羚、蓝角马,是牛科角马属的一种,广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是非洲原野上最常见的大型动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大型有蹄动物。斑纹角马是群居食草动物,生活于非洲草原,性情温驯,经常被狮子等猛兽捕食,旱季时成千上万结群迁徙。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150-240厘米

身高:

体重: 260-290公斤

生命: 20岁

食性: 食草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性情温驯

分布: 非洲东部和南部

斑纹角马

斑纹角马渡河

斑纹角马

斑纹角马奔跑

斑纹角马

斑纹角马行走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斑纹角马体长150-240厘米,尾长60-100厘米,重量260-290公斤.雄性略大。斑纹角马肩高,颈短,腿细。皮毛蓝灰色至深棕色,身体前部有黑色横纹,额头有黑色斑纹,胡须(其中有两个亚种的胡须为白色)较长。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斑纹角马繁殖在雨季,雌角马每年产1胎,每胎产1仔,孕期8个月。野生角马寿命20年左右。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斑纹角马广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肯尼亚、坦桑尼亚、赞比亚、纳米比亚、博茨瓦纳、莫桑比克、南非北部、安哥拉南部、非洲东部高地的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

斑纹角马分布图:

斑纹角马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blue wildebeest (Connochaetes taurinus), also called the common wildebeest, white-bearded wildebeest or brindled gnu, is a large antelope and one of the two species of wildebeest. It is placed in the genus Connochaetes and family Bovidae and has a close taxonom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black wildebeest. The blue wildebeest is known to have five subspecies. This broad-shouldered antelope has a muscular, front-heavy appearance, with a distinctive robust muzzle. Young blue wildebeest are born tawny brown, and begin to take on their adult colouration at the age of two months. The adults’ hues range from a deep slate or bluish gray to light gray or even grayish-brown. Both sexes possess a pair of large curved horns.

金卷尾猴

阅读(104)

动物百科小编灰兔雪牙给大家整理了金卷尾猴的资料,包括金卷尾猴的图片资料、金卷尾猴的形态特征、金卷尾猴的生活习性、金卷尾猴的品种和种类、金卷尾猴的寿命等与金卷尾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金卷尾猴Blonde capuchin

金卷尾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亚目: 简鼻亚目 Haplorrhini
科: 卷尾猴科 Cebidae
属: 卷尾猴属 Cebus
种: 金卷尾猴 C. flavius
        ( Schreber, 1774 )
分布: 南美洲的巴西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金卷尾猴(拼音:jīn juàn wěi hóu);
英文名:Blonde capuchin;
学名:Cebus flavius。
金卷尾猴,仅生活在南美洲巴西东北部的沿海森林,据估计,目前只有约180只野生金卷尾猴,分布在帕拉伊巴州、伯南布哥州和阿拉戈斯州。金卷尾猴体长35-40厘米,尾巴几乎和身体等长,重量约2-3公斤,全身毛色为金色,头顶头白毛,脸粉红,手脚为黑色。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

体长: 35-40厘米

身高:

体重: 2-3公斤

生命:

食性:

繁殖:

习性:

分布: 巴西

金卷尾猴

金卷尾猴英文名:Blonde capuchin

金卷尾猴

金卷尾猴头部特写

金卷尾猴

金卷尾猴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金卷尾猴,仅生活在南美洲巴西东北部的沿海森林。

金卷尾猴分布图:

金卷尾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blond capuchin was first described as "caitaia" by Georg Marcgrave in 1648. In 1774 Johann Christian Daniel von Schreber posited Simia flavia as an independent species, but it had long lacked any specimen. It was not until in 2006 when researchers made its neotype designation. In their neotype designation article, de Oliveira and Langguth confirmed the consistency of Marcgrave’s, Schreber’s, and their capuchins, attributed the authority to Schreber, and established a new combination of its scientific name, C. flavius Schreber, 1774.

阿富汗狐

阅读(169)

动物百科小编°懒懒de喵喵っ给大家整理了阿富汗狐的资料,包括阿富汗狐的图片资料、阿富汗狐的形态特征、阿富汗狐的生活习性、阿富汗狐的品种和种类、阿富汗狐的寿命等与阿富汗狐相关的详细信息。

阿富汗狐Blanford’s fox

阿富汗狐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犬科 Canidae
属: 狐属 Vulpes
种: 阿富汗狐 V. cana
        ( Blanford, 1877 )
分布: 亚洲西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阿富汗狐(拼音:ā fù hàn hú);
英文名:Blanford’s fox;
学名:Vulpes cana。
阿富汗狐是一种生活在亚洲西部的狐狸,栖息在在阿富汗、埃及、突厥斯坦、伊朗东北部、巴基斯坦西南部、巴勒斯坦及以色列的半干旱地区、干草原及山区。杂食性的,比较喜欢吃果实,如葡萄、甜瓜及虾夷葱。另外,它们亦会吃昆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体长: 43厘米

身高: 肩高30厘米

体重: 1.5-3公斤

生命: 4-5岁

食性: 杂食,果实、昆虫

繁殖: 每胎产1-3仔

习性: 耐高温,喜欢干燥

分布: 亚洲西部

阿富汗狐

阿富汗狐警惕

阿富汗狐

阿富汗狐学名:Vulpes cana

阿富汗狐

阿富汗狐头部特写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阿富汗狐体长43厘米,尾巴长30厘米,肩高30厘米,重约1.5-3公斤。阿富汗狐的耳朵很大,可以用来散热。它们没有垫来保护脚掌。它们的尾巴差不多相等于体长。它们的毛呈黄褐色,腹部白色,尾巴尖端黑色。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阿富汗狐非常耐高温,通常生活在海拔2000米的半干旱山区,岩石坡、峡谷、峭壁以及干涸河床是它们喜爱的栖息地。阿富汗狐是杂食性的,比较喜欢吃果实,如葡萄、甜瓜及虾夷葱。另外,它们亦会吃昆虫。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阿富汗狐大约会在12月至1月间繁殖。妊娠期为50-60日,每胎约产1-3只幼狐。幼狐60日大后就会断奶,8-12个月大就达至性成熟。它们的寿命约有4-5岁,但亦曾有达10岁的。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阿富汗狐栖息在阿富汗、埃及、伊朗东北部、巴基斯坦西南部、巴勒斯坦及以色列的半干旱地区、干草原及山区。它们也可能分布在阿拉伯地区,如阿曼、也门、约旦及沙特阿拉伯西部。

阿富汗狐分布图:

阿富汗狐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Blanford’s fox (Vulpes cana), is a small fox found in certain regions of the Middle East.
The Blanford’s fox inhabits semi-arid regions, steppes and mountains of Afghanistan, Egypt (Sinaï), Turkestan, northeast Iran, SW Pakistan, the West Bank and Israel. It may also live throughout Arabia (Oman, Yemen and Jordan), as one was trapped in Dhofar, Oman in 1984. Recent camera trapping surveys have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the species in several places in the mountains of South Sinai, Egypt and the Mountains of Ras Al Khaima, UAE, and in Saudi Arabia.
The Blanford’s fox possesses footpads that are hairless and have claws that are cat-like, curved, sharp, and have been described by some authors as semi-retract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