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东部大猩猩

阅读(97)

动物百科小编黑猫仔仔给大家整理了东部大猩猩的资料,包括东部大猩猩的图片资料、东部大猩猩的形态特征、东部大猩猩的生活习性、东部大猩猩的品种和种类、东部大猩猩的寿命等与东部大猩猩相关的详细信息。

东部大猩猩Eastern gorilla

东部大猩猩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人科 Hominidae
属: 大猩猩属 Gorilla
种: 东部大猩猩 G. beringei
        ( Matschie,1903 )
分布: 非洲中东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东部大猩猩(拼音:dōng bù dà xīng xīng);
英文名:Eastern gorilla;
学名:Gorilla beringei
东部大猩猩,是一种大猩猩,且是灵长目中体型最大的。目前东部大猩猩分为两个亚种:东部低地大猩猩(G. b. graueri)是和山地大猩猩(G. b. beringei)。东部大猩猩草食性,它们主要以生果、树叶及树枝为食物。出没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乌干达西南及卢旺达的低地及山地雨林,并亚山区森林,在卢阿拉巴河、爱德华湖及坦噶尼喀湖之内。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体长:

身高: 1.65-1.85米

体重: 90-175公斤

生命:

食性: 草食性

繁殖:

习性: 群居

分布: 非洲中东部

东部大猩猩

东部山地大猩猩

东部大猩猩

东部低地大猩猩

东部大猩猩

山地大猩猩母子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东部大猩猩的头大、胸阔及手长。它的鼻扁,鼻孔很大。面部、手掌、脚掌及胸部都没有毛。毛主要是黑色的,但成年雄性的背部有一束银色的毛。当东部大猩猩渐渐老去时,毛亦会逐渐完全变成灰色,仿佛人类的白发。东部低地大猩猩的毛较短及厚,而山地大猩猩的毛则呈蓝色。雄性比雌性大很多。雄性身高:1.85米雌性身高达1.65米雄性体重:175公斤雌性体重:90公斤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东部大猩猩喜欢生活在密林当中。东部大猩猩以细小的家庭为社会单位,数量可以多达40头。一个族群是由一个雄性领袖所带领,成员包括有几头雌性及子女。东部大猩猩并非疆界性的,族群生活的范围可以与其他族群重叠。东部大猩猩是白天活动及草食性的。它们主要以生果、树叶及树枝为食物。它们大部份时间都是在寻求食物及休息。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东部大猩猩出没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乌干达西南及卢旺达的低地及山地雨林,并亚山区森林,在卢阿拉巴河、爱德华湖及坦噶尼喀湖之内。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东部大猩猩最小可以有两个亚种:山地大猩猩及东部低地大猩猩。
东部低地大猩猩(G. b. graueri)是数目最多的,约有16000头;
东部山地大猩猩(G. b. beringei)则只有约700头。
另外亦有指在布温迪森林的山地大猩猩族群是属于第三个亚种,数量约占山地大猩猩的一半。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东部大猩猩现时是濒危物种。作为丛林肉被猎杀及栖息地的消失都是对它们的危害。在一些国家公园中,寻找山地大猩猩是一种受欢迎的旅游项目,这对它们的保育均有正面及负面的影响。相对于西部大猩猩,东部大猩猩很少会在动物园出现。安特卫普动物园可能是唯一有东部大猩猩的西方动物园。现时并未有饲养山地大猩猩。

东部大猩猩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eastern gorilla (Gorilla beringei) is a species of the genus Gorilla and the largest living primate. At present, the species is subdivided into two subspecies. The eastern lowland gorilla (G. b. graueri) is the most populous, at about 5,000 individuals. The mountain gorilla (G. b. beringei) has only about 700 individuals. In addition, scientists are considering elevating the Bwindi gorilla population (which numbers about half of the mountain gorilla population) to the rank of subspecies.

西部大猩猩

阅读(196)

动物百科小编小兔崽崽给大家整理了西部大猩猩的资料,包括西部大猩猩的图片资料、西部大猩猩的形态特征、西部大猩猩的生活习性、西部大猩猩的品种和种类、西部大猩猩的寿命等与西部大猩猩相关的详细信息。

西部大猩猩Western gorilla

西部大猩猩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人科 Hominidae
属: 大猩猩属 Gorilla
种: 西部大猩猩 G. gorilla
        ( Savage, 1847 )
分布: 非洲中西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西部大猩猩(拼音:xī bù dà xīng xīng);
英文名:Western gorilla;
学名:Gorilla gorilla。
西部大猩猩,可以灵活的攀树,且较东部大猩猩多生活在树上。它喜欢吃生果,差不多100种不同树木的果实它都会吃。西部大猩猩难以追踪及研究。西部大猩猩可分成两个亚种,即西部低地大猩猩(G. g. gorilla)及克罗斯河大猩猩(G. g. diehli)。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

体长:

身高: 1.5-1.8米

体重: 70-140公斤

生命: 40年左右

食性: 杂食:主要吃果实,偶尔吃昆虫

繁殖:

习性: 群居,善攀爬,比较聪明

分布: 非洲中西部

西部大猩猩

西部低地大猩猩面部特写

西部大猩猩

克罗斯河大猩猩面部特写

西部大猩猩

西部低地大猩猩喂养后代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西部大猩猩的毛色较东部大猩猩浅色。西部低地大猩猩是褐色及灰色的,前额呈红色。它的鼻端起钩,但东部大猩猩的则没有。雄性身高:180厘米雌性身高:150厘米雄性体重:140公斤雌性体重:70公斤西部大猩猩较东部大猩猩瘦小,为了更轻松的攀爬。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西部大猩猩群居,通常5-16只共同生活,它们可以灵活的攀树,栖息在森林、沼泽。它喜欢吃生果,差不多100种不同树木的果实它都会吃,偶尔吃昆虫,甚至小型动物。野生的西部大猩猩会使用工具。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一夫多妻,小猩猩由母亲照顾到4岁左右,长到9岁左右,成熟的雄性猩猩,离开族群。西部大猩猩寿命在40岁左右。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西部低地大猩猩普遍分布在,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加蓬,赤道几内亚和安哥拉的卡宾达等地区。克罗斯河大猩猩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和喀麦隆的边界。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西部低地大猩猩(G. g. gorilla)
克罗斯河大猩猩(G. g. diehli)
西部低地大猩猩的族群很细小,只有4-8个成员。野生的西部大猩猩是会使用工具的。西部低地大猩猩普遍分布在,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加蓬,赤道几内亚和安哥拉的卡宾达等地区。克罗斯河大猩猩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和喀麦隆的边界。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西部大猩猩列为极危物种,差不多接近灭绝阶段。埃博拉病毒在西部大猩猩的族群中蔓延,令它们的数量根本不可能增长。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已经采取措施,并建立了一个类人猿生存项目(GRASP),目的是建立保护措施,以确保未来的猿猴,获得政治上和资金上的支持。

西部大猩猩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Western gorillas are generally lighter colored than eastern gorillas. Western lowland gorillas can be brown or greyish with a yellowish forehead and also have an overhanging tip on their nose that is absent in eastern gorillas. Measurements of wild individuals show that mature males average 155 cm (61 in) in height, while mature females average 135 cm (53 in),weights of wild individuals have been rarely taken but captive western gorillas average 157 kg (350 lb) in males and 80 kg (180 lb) in females.The Cross River gorilla differs from the western lowland gorilla in both skull and tooth dimensions.

云豹

阅读(103)

动物百科小编蒙牛沒我牛给大家整理了云豹的资料,包括云豹的图片资料、云豹的形态特征、云豹的生活习性、云豹的品种和种类、云豹的寿命等与云豹相关的详细信息。

云豹Clouded leopard

云豹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猫科 Felidae
亚科: 豹亚科 Pantherinae
属: 云豹属 Neofelis
种: 云豹 N. nebulosa
        ( Griffith, 1821 )
分布:亚洲的东南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云豹(拼音:yún bào);
英文名:Clouded leopard;
学名:Neofelis nebulosa。
云豹,属于哺乳类的猫科动物,只分布于亚洲的东南部,从最西部的尼泊尔开始,一直向东到台湾,包括缅甸和中国秦岭以南;往南则从印度东部、中南半岛开始,一直向南到马来半岛等地为止。云豹名字由来是因为豹皮有云状斑点。云豹是现存猫科动物中比较原始的类型。按头颅比例来算,云豹的犬齿是现存猫科动物中最长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易危

体长: 70-106厘米

身高: 肩高60-80厘米

体重: 30-40公斤

生命: 11年左右

食性: 肉食,小型动物

繁殖: 孕期85-93天,每胎2~4仔

习性: 擅长爬树、跳跃、游泳,性凶猛

分布: 东南亚

云豹

云豹静立

云豹

云豹休息

云豹

云豹饮水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云豹因其身上云状的灰色或黑色斑点得名。是大型猫科动物中体形最小的一种,云豹体长70~106厘米,尾长70~90厘米,肩高60~80厘米,体重雄性约30千克(最大为40千克),雌性约20千克。 云豹有较短而粗的四肢,几乎与身体一样长而且很粗的尾巴。头部略圆,突出的口鼻,爪子非常大。体色金黄色,并覆盖有大块的深色云状斑纹,因此称作云豹。云豹口鼻部,眼睛周围,腹部为白色,黑斑覆盖头脸,两条泪槽穿过面颊。圆形的耳朵背面有黑色圆点。瞳孔极不平常,为长方形。它们的牙齿也与众不同,犬齿的长度比例在猫科动物中排名第一。犬齿与前臼齿之间的缝隙也较大,这样他们就更容易杀死较大的猎物。云豹犬齿锋利,与史前已灭绝的剑齿虎相似。尾毛与背部同色,尾端有数个不完整的黑环,端部黑色。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云豹白天休息,夜间活动,它爬树的本领非常强,喜欢在树枝上守候猎物,待小型动物临近时,能从树上跃下捕食。它既能上树猎食猴子和小鸟、又能下地捕捉鼠、野兔、小鹿等小哺乳动物,有时还偷吃鸡、鸭等家禽、但不敢伤害野猪、牛、马,也不会攻击人。
云豹是以树为家的森林动物,是高超的爬树能手。在树之间跳跃对它们来说实在是小意思,要知道它们可是能以肚皮朝上,倒挂着在树枝间移动,也能以后腿钩着树枝在林间荡来荡去。它们的特殊本事得益于千百万年来的进化,它们的四肢粗短,使得重心降低;带有长长利爪的大爪子能帮助它们在树间跳跃时牢牢地抓住树枝;它们那条又长又粗的尾巴则是它们在攀爬时重要的平衡工具;它们的后腿脚关节非常柔韧,能极大增加脚的旋转幅度。所有这一切都使它们能很漂亮地完成那些高难度动作。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云豹没有群居或是社会的证据,因此它们很可能是种独居的动物。 雌云豹在怀孕85-93天之后,每胎可以产下2-4只幼豹。与许多其它的猫科动物相同,幼豹出生时眼睛没有张开,完全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幼豹出生时的色斑完全是深色的,而不是深色的外环。幼豹约在出生10天内会张开眼睛,在五周内会变得很活跃,大约到10个月大时开始独自生活。云豹约在2岁时发展到性成熟,雌云豹每年可以怀胎一次。豢养的云豹可以活到17岁,野外的云豹约可以活11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云豹只分布在东南亚,从华南(在武夷山有云豹分布)、喜马拉雅山东侧、尼泊尔、印度东北方、孟加拉、和中南半岛境内。由于在台湾最近发现云豹的记录是在1989年在太鲁阁发现的小云豹皮,所以在台湾可能已经绝种。台湾云豹这个亚种的特征是相对短的尾巴。云豹的栖息地是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分布高度约在2000米以下,然而有时它也会在红树林沼泽和草地出现,温度约在摄氏18-50度间。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台湾云豹 N. nebulosa brachyurus:只分布在台湾,已灭绝
N. nebulosa macrosceloides:分布在尼泊尔
N. nebulosa nebulosa:分布在中国和中南半岛

巽他云豹(Neofelis diardi)曾被当作云豹的亚种,后来发现巽他云豹和亚洲大陆的云豹已有一百万年的生殖隔离史而归为独立的物种。巽他云豹分布在苏门达腊和婆罗洲,其毛色比云豹稍暗,云状斑更小。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由于云豹的行为使它们很少为人所知,因此云豹的数量没有可靠的估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估计总数少于10000只,并警告数量在不断下降中。一般认为大量的森林砍伐导致栖息地丧失和制作中药是导致云豹数量减少的主因。只有六只云豹曾做过无线电项圈,用无线电了解它们栖息的范围,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在泰国做的。几乎所有对云豹的知识都来自豢养云豹的研究。除此之外对于云豹在野外自然的生活、生态和行为几乎没有了解。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云豹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的等级,此外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在中将云豹列为附录I物种,禁止对云豹的国际交易。在云豹原产地的国家和地区中,猎捕云豹也是被禁止的,只是这些禁令通常执行的成效很差。

饲 养Raise

近年来现代化的保育计划包括仔细的挑选配对的云豹、和考虑场地有足够空间让它们能攀爬模拟自然行为和尽可能减少它们的压力。加上喂食计划能提供每日的需求,使得保育变得更为成功,人类协助繁殖的云豹也许有一天可以补充野外面临绝种威胁的云豹。

云豹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clouded leopard (Neofelis nebulosa) is a cat found from the Himalayan foothills through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into China, and has been classified as Vulnerable in 2008 by IUCN. Its total population size is suspected to be fewer than 10,000 mature individuals, with a decreasing population trend, and no single population numbering more than 1,000 adults.
The clouded leopard is considered to form an evolutionary link between the big cats and the small cats.It represents the smallest of the big cats, but is no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eopard.
The Sunda clouded leopard (Neofelis diardi) found on Sumatra and Borneo is genetically distinct and has been considered a separate species since 2006.

爪哇豹

阅读(165)

动物百科小编偷懒的猪猪给大家整理了爪哇豹的资料,包括爪哇豹的图片资料、爪哇豹的形态特征、爪哇豹的生活习性、爪哇豹的品种和种类、爪哇豹的寿命等与爪哇豹相关的详细信息。

爪哇豹Javan leopard

爪哇豹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猫科 Felidae
属: 豹属 Panthera
种: 豹 P. pardus
亚种: 爪哇豹 P. p. melas
        ( G. Cuvier, 1809 )
分布:印尼爪哇岛的雨林及深山中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爪哇豹(拼音:zhǎo wa bào);
英文名:Javan leopard;
学名:Panthera pardus melas。
爪哇豹,也称印尼豹,是豹的一个亚种。主要分布于印尼爪哇岛的雨林及深山中。爪哇豹体长约1.2到1.5米之间,尾长约0.8至0.9米,体型明显比华北豹、华南豹还要小。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

体长: 1.2-1.5米

身高:

体重:

生命:

食性: 肉食:野猪、牛、羊、猴子

繁殖:

习性:

分布: 印尼爪哇岛

爪哇豹

爪哇豹休息

爪哇豹

爪哇豹Javan leopard

爪哇豹

爪哇豹学名:Panthera pardus melas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爪哇豹体长约1.2到1.5米之间,尾长约0.8至0.9米,体型明显比华北豹、华南豹还要小。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爪哇豹早期在爪哇岛数量甚多,它们主要捕食野猪、牛、羊、猴子,但因为当地人认为爪哇豹会捕捉家畜,因此遭到大量的捕杀。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爪哇豹分布于印尼爪哇岛的雨林及深山中。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爪哇豹的数量在363-525 只之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爪哇豹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Javan leopard (Panthera pardus melas) is a leopard subspecies confined to the Indonesian island of Java and classified as critically endangered by IUCN since 2008. The population is estimated at less than 250 mature individuals, with a decreasing population trend. The total remaining habitat is estimated at only 2,267.9 to 3,277.3 km2 (875.6 to 1,265.4 sq mi).

斯里兰卡豹

阅读(110)

动物百科小编沉鱼落雁给大家整理了斯里兰卡豹的资料,包括斯里兰卡豹的图片资料、斯里兰卡豹的形态特征、斯里兰卡豹的生活习性、斯里兰卡豹的品种和种类、斯里兰卡豹的寿命等与斯里兰卡豹相关的详细信息。

斯里兰卡豹Sri Lankan leopard

斯里兰卡豹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猫科 Felidae
属: 豹属 Panthera
种: 豹 P. pardus
亚种: 斯里兰卡豹 P. p. kotiya
        ( Deraniyagala, 1956 )
分布:斯里兰卡南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斯里兰卡豹(拼音:sī lǐ lán kǎ bào);
英文名:Sri Lankan leopard;
学名:Panthera pardus kotiya。
斯里兰卡豹,又名锡兰豹,是豹下属的8个亚种中最小的。其皮毛呈黄褐色或锈黄色,配有黑色环形斑纹,身体瘦长且前掌宽大。常以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等动物为食。野生斯里兰卡豹的确切数量仍然未知,从上个世纪殖民时代的贵族狩猎游戏到现在为了金钱的偷猎活动,它们都遭到大量捕杀,濒临灭绝。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

体长: 0.8-1.2米

身高:

体重: 30-55公斤

生命: 14年左右

食性: 肉食:小型哺乳动物

繁殖: 5-7月繁殖,每胎产2仔

习性: 树栖、夜间活动

分布: 斯里兰卡南部

斯里兰卡豹

斯里兰卡豹端坐

斯里兰卡豹

斯里兰卡豹学名:Panthera pardus kotiya

斯里兰卡豹

斯里兰卡豹饮水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斯里兰卡豹是豹下属的8个亚种中最小的,其皮毛呈黄褐色或锈黄色,配有黑色环形斑纹,身体瘦长且前掌宽大。体长:0.8-1.2米雌性体重:30公斤雄性体重:55公斤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斯里兰卡豹括森林,灌木,高地丛林,雨林等地区。偏爱在夜间捕猎,但同时也会出没在清晨和黄昏甚至白天。偏爱捕食斯里兰卡梅花鹿,水鹿,麂子,野猪和猴子,也会捕捉鸟类和爬行类。因为斯里兰卡没有可以和豹子竞争的大型肉食动物,因此斯里兰卡豹很少把猎物带到树上。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一夫多妻,在旱季5-7月繁殖,通常每次产仔2只。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斯里兰卡豹主要分布在斯里兰卡南部雅拉国家公园。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斯里兰卡豹从上个世纪殖民时代的贵族狩猎游戏到现在为了金钱的偷猎活动,它们都遭到大量捕杀,濒临灭绝。早在1938年当地就下令保护豹子,但是偷猎活动在保护区内还有发生。2001 年1月以来至少25 头豹子被偷猎者杀害。斯里兰卡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目前正在保护次物种。

斯里兰卡豹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Sri Lankan leopard is one of currently eight recognised subspecies of leopard, the smallest of the ’big cats’ . Leopards have lithe, elongated bodies supported on relatively stocky legs and broad paws . Sri Lankan leopards are generally larger in size than their relatives elsewhere . As with other leopards, the coat is a tawny or rusty yellow, marked with the dark spots and rosettes so characteristic of this species; individual markings are unique .

波斯豹

阅读(177)

动物百科小编皮卡猫给大家整理了波斯豹的资料,包括波斯豹的图片资料、波斯豹的形态特征、波斯豹的生活习性、波斯豹的品种和种类、波斯豹的寿命等与波斯豹相关的详细信息。

波斯豹Persian leopard

波斯豹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猫科 Felidae
属: 豹属 Panthera
种: 豹 P. pardus
亚种: 波斯豹 P. p. ciscaucasica
        ( Satunin, 1914 )
原产:土耳其东部,高加索山脉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波斯豹(拼音:bō sī bào);
英文名:Persian leopard;
学名:Panthera pardus saxicolor。
波斯豹,也被称作高加索豹,是众多豹亚种中体形最大的一个亚种。波斯豹皮毛较长,普通成年个体平均重约91公斤,大的个体体重接近美洲豹。现在的野生波斯豹分布于伊朗东北部、土库曼斯坦的科佩特山脉地区和阿富汗东北部山区。人为干扰,偷猎, 森林野火等严重威胁了波斯豹。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体长: 91 – 191厘米

身高:

体重: 30-90公斤

生命: 10-15年

食性: 肉食:黄山羊、野猪、欧洲盘羊等

繁殖: 孕期90-105天,每胎1-4仔

习性: 单独生活的顶级猎手

分布: 土耳其东部,高加索山脉

波斯豹

波斯豹行走

波斯豹

波斯豹慢跑

波斯豹

波斯豹幼仔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头体长91 – 191厘米尾长58 – 110厘米雄性体重37 – 90公斤雌性体重28 – 60公斤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波斯豹,主要栖息在边远地区和山区。肉食性,它们的主要猎物,如黄山羊,獐鹿,羚羊,欧洲盘羊。它们也捕食小型野生动物,偶尔会攻击牲畜和牧羊犬。有过攻击人的记录。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全年可交配,通常在冬季。孕期90-105天,每胎1-4仔,幼仔与母亲生活13-18个月后独立生活。寿命10-15年,最高20年。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原产于土耳其东部,高加索山脉,伊朗北部,南部土库曼斯坦,阿富汗西部的部分地区。种群数量871-1,290只,整体数量呈下降趋势。约200-300生存在阿富汗;少于10-13生存在亚美尼亚 ;少于10-13生存在阿塞拜疆 ;少于5个生存在格鲁吉亚 ;约550-850生活在伊朗;约3-4生存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少于10生存在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 ;少于15个在土耳其生存;78-90生活在土库曼斯坦。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现在的野生波斯豹分布于伊朗东北部、土库曼斯坦的Kopet Dagh 地区和阿富汗东北部山区。人为干扰,偷猎, 森林野火等严重威胁了波斯豹。由于野生波斯豹濒临灭绝,IUCN把这个亚种列如了保护名录。过去欧洲各动物园有200只波斯豹被展出,而1999年有155头豹子饲养在72个动物园, 几乎也在欧洲。在北美动物园至少有10头豹子赡养在8个动物园; 在野外,波斯豹已经难得一见了。目前动物园里的波斯豹都是10只野生波斯豹,这些野生波斯豹分别来直伊朗和阿富汗的野外。2008年,世界上大约只存在871–1,290只成年波斯豹:550–850只在伊朗200–300只在阿富汗,具体情况不明78–90只在土库曼斯坦少于10–13只在亚美尼亚少于10–13只在阿塞拜疆少于10只在俄罗斯北高加索少于5只在土耳其少于5只在格鲁吉亚约3 -4只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波斯豹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Of the eight recognised subspecies of leopard found in the world, the rare Persian leopard is one of the largest . While size varies considerably throughout the geographic range of the leopar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are shared by all subspecies. Typically, they have short legs and a powerful stocky frame, uniquely patterned with black rosettes on the back, flanks, shoulders and haunches and black spots and blotches on the head, throat, chest and belly . The background colour of their distinctive coat ranges from pale yellow to deep gold,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underparts which are white from the chin to the tail . The pattern of rosettes, spots and blotches extends to the tip of a long tail, which measures between 60 to 75 percent of the head and body length . The skull is conspicuously large in proportion to the rest of their body and allows for the powerful jaw muscles required to take larger prey .

阿拉伯豹

阅读(106)

动物百科小编糖 ̄小鸭给大家整理了阿拉伯豹的资料,包括阿拉伯豹的图片资料、阿拉伯豹的形态特征、阿拉伯豹的生活习性、阿拉伯豹的品种和种类、阿拉伯豹的寿命等与阿拉伯豹相关的详细信息。

阿拉伯豹Arabian leopard

阿拉伯豹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猫科 Felidae
属: 豹属 Panthera
种: 豹 P. pardus
亚种: 阿拉伯豹 P. p. nimr
        (  Hemprich & Ehrenberg,1833 )
分布:阿拉伯半岛南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阿拉伯豹(拼音:ā lā bó bào);
英文名:Arabian leopard;
学名:Panthera pardus nimr。
阿拉伯豹,属于濒危野生动物,目前仅存于阿拉伯半岛南部的纳杰夫沙漠和沙特阿拉伯、阿曼和也门三国交界的山区中。阿拉伯豹的体形比大部分非洲或亚洲豹类小得多,雄豹体重约30公斤,雌豹约20公斤。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

体长: 1.3米左右

身高:

体重: 20-30公斤

生命: 16岁左右

食性: 肉食:吃狒狒、野羊、蹄兔等

繁殖: 孕期100天,每胎1-4仔

习性: 大多生活在山区、丘陵地带

分布: 阿拉伯半岛南部

阿拉伯豹

阿拉伯豹休息

阿拉伯豹

阿拉伯豹进食

阿拉伯豹

阿拉伯豹行走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阿拉伯豹在豹类的大家族中属于体形相对较小、花纹颜色较浅的一种。它们大多生活在山区、丘陵地带。成年雄豹体重约为30公斤,雌豹为20公斤,体长1.3米左右。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阿拉伯豹生活在半沙漠区和陡峭的石山上面,以狒狒,野羊,蹄兔和其他鸟类为食。在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几乎是看不见它们的。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孕期100天,每胎1-4仔,10天左右小阿拉伯豹才能睁开眼,3个月后断奶,与母亲生活2年后独自生活,寿命大约16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目前仅存于阿拉伯半岛南部的纳杰夫沙漠和沙特阿拉伯、阿曼和也门三国交界的山区中,在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几乎是看不见它们的。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阿拉伯豹目前的状况引起了海湾国家的关注,相关国家纷纷出台相应的保护措施。目前,在阿联酋设有阿拉伯豹研究中心,负责协调各国有关阿拉伯豹的信息和资料,并进行科学研究。   目前阿联酋的沙加自然博物馆的圈养中心有几头;阿联酋动物园有2只。阿曼的希伯圈养中心有3只,但不对公众开放;沙特阿拉伯的塔伊夫野生动物研究中心饲养有2只;也门一个动物园也有3只阿拉伯豹。在海湾国家中,阿曼是开展阿拉伯豹研究和保护最早的国家,拥有目前世界上惟一的一个以保护阿拉伯豹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目前通过雷达跟踪监控着17头阿拉伯豹,这几乎占了全世界人工饲养阿拉伯豹数量的一半。   从1997年开始,阿曼皇家环境保护中心,阿曼农村地区和环境、水资源部联合在位于扎菲尔附近的萨马汗山区设立了自然保护区,保护境内以阿拉伯豹为主的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保护区设立后,阿曼的科学考察队开始在自然保护区内设立红外线自动摄像机,这种摄像机可以全天候摄录周围的环境和阿拉伯豹出没的情况。

阿拉伯豹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Arabian leopard (Panthera pardus nimr) is a leopard subspecies native to the Arabian Peninsula and classified as Critically Endangered by IUCN since 1996. Fewer than 200 wild individuals were estimated to be alive in 2006. The population comprises fewer than 250 mature individuals and is severely fragmented. Subpopulations are isolated and not larger than 50 mature individuals. The population is thought to decline continuously.
The Arabian leopard is the smallest leopard subspecies.It was tentatively affirmed as a distinct subspecies by genetic analysis from a single captive leopard from Israel of south Arabian origin, which appeared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frican leopard.

白鱀豚

阅读(233)

动物百科小编米兔 ゝ给大家整理了白鱀豚的资料,包括白鱀豚的图片资料、白鱀豚的形态特征、白鱀豚的生活习性、白鱀豚的品种和种类、白鱀豚的寿命等与白鱀豚相关的详细信息。

白鱀豚Baiji

白鱀豚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鲸目 Cetacea
亚目: 齿鲸亚目 Odontoceti
总科: 淡水豚总科 Platanistoidea
科: 白鱀豚科 Lipotidae
属: 白鱀豚属 Lipotes
种: 白鱀豚 L. vexillifer
        ( Miller,1918年 )
分布: 长江, 钱塘江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白鱀豚(拼音:bái jì tún);
英文名:Baiji;
学名:Lipotes vexillifer。
白鱀豚,也称白暨豚、白鳍豚,是一种淡水鲸类白鱀豚科动物,仅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流域,具长吻,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喜欢群居,性情温顺谨慎,视听器官严重退化,声纳系统特别灵敏。白鱀豚是恒温动物,用肺呼吸,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可能绝灭

体长: 210-255厘米

身高:

体重: 150-210公斤

生命: 30岁左右

食性: 肉食:小鱼、虾

繁殖: 胎生,通常每胎1仔

习性: 大脑发达,声纳系统灵敏

分布: 长江, 钱塘江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

白鱀豚

白鱀豚Baiji

白鱀豚

白鱀豚特写

白鱀豚

接受康复治疗的白鱀豚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白鱀豚的体形呈纺锤形,身长约210-255厘米左右,体重可达150-210公斤千克以上。嘴部又长又细,背呈浅灰色或蓝色,腹面为纯白色,背鳍形如一个小三角,胸鳍宛如两只手掌,尾鳍扁平,中间分叉,善于游水,时速可达80千米左右。由于长期生活在浑浊的江水中,白鱀豚的视听器官已经退化。它眼小如笔尖,耳孔似针眼,位于双眼后下方。但大脑特别发达,声纳系统极为灵敏,头部还有一种超声波功能,能将江面上几万米范围内的声响迅速传入脑中。一旦遇上紧急情况,便立刻潜水躲避。白鱀豚耐寒,体温通常在36℃左右。白鱀豚皮肤光滑细腻,富有一种特殊的弹性,原理与竞赛式游泳衣着中使用具有弹性的尼龙织料相同,能够减少在水中快速游动时身躯周围产生的湍流。它的尾鳍扁平地分为两叉,两边的胸鳍呈扁平的手掌状,背鳍呈三角形。这四鳍给白鱀豚提供了优良的水中游动时方向与平衡的控制力,再加上光滑高弹性的皮肤与流线型的身躯,白鱀豚在逃避危险的情况下可达每小时60千米的游速。平常它保持着每小时10~15千米的游速。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白鱀豚喜欢群居,尤其在春天交配季节,集群行为就更明显。每群一般2~16头。其活动范围广,但对水温条件要求较高,经常在一个固定区域停留一段时间,待水温条件发生改变后,又迁入另一地域。以鱼类为食。白鱀豚喜欢生活在江河的深水区,很少靠近岸边和船只,但它时常游弋至浅水区,追逐鱼虾充饥。它的吻宽细长,上下颌长有130多枚圆锥形的同型齿,可它却懒得咀嚼,只管张口吞下鱼食,消化能力很强。白鱀豚往往成对或三五成群一起活动,但人们很少有机会看到它,只有在它露出水面呼吸时才能瞥见一眼。白鱀豚的大脑表面积要比海豚的大,大脑的重量约占总体量的0.5%,其中平均一只重95千克的雄豚,大脑重470克。这等重量已接近大猩猩与黑猩猩的大脑重量,甚至某些学者认为白鱀豚比长臂猿和黑猩猩更聪明。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白鱀豚6岁左右性成熟,母豚一般2年一次怀胎,孕期约10个月,每胎一仔,也有二仔的。幼豚靠母豚带游,有时倚在母豚的鳍翅上戏水,有时钻到母腹吮吸乳汁,活泼有趣。成年白鱀豚雌性比雄性大,雌性身长可达2.5米以上,重达170公斤左右;雄性长达2.2米以上,重达125公斤左右。白鱀豚喜群居,通常两三头以上一起出没,幼豚游在中间,大而壮的豚在前后左右相伴,如同长辈呵护着子女,一家几口和谐相处,尽享天伦之乐。白鱀豚寿命可达30多年,雌兽一般在6岁达到性成熟,雄兽为4岁。野生状态下,成年白鱀豚雌雄比例为1:1,但雌兽怀孕率一般仅为30%,自然繁殖率很低。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白鱀豚在历史上曾经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从三峡地区的宜昌葛洲坝上游35千米处,一直到上海附近的长江入海口,包括洞庭湖和鄱阳湖在内,全长约1700千米的江水中都有白鱀豚的分布。

进化过程Evolutionary process

根据古生物学家们通过化石考证,白鱀豚在第三纪中新世及上新世就已经出现在长江流域。1981年9月,中国地质学家在广西桂平发现了一块下颌骨化石片段。这件下颌骨化石属于一种古老的白鱀豚,称为原白鱀豚。化石记录着原白鱀豚在大约2000多万年前的古老性状,与现今的白鱀豚相比变化不大。白鱀豚依然保留着不少原白鱀豚的骨骼位置。白鱀豚之所以进化缓慢,可能是因为过去的生存竞争或环境变化较少的缘故,从而保留了祖先的古老形状,因此被称为“活化石”、“水中大熊猫”。如果不是很大的生态变迁,它是不会灭绝的。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1978年,中国科学院建立淡水海豚研究中心,作为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其中一部门,执行白鱀豚的相关研究。1992年,白鱀豚成为中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的吉祥物,白鱀豚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普通民众的关注。至1993年,中国在湖北洪湖市新滩口到螺山江段建立了新螺江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在石首市建立了天鹅洲自然保护区,实行原地保护;在安徽铜陵建立了白鱀豚养护场,进行人工饲养繁殖。1996年12月25日,中国第一个以水生动物为保护对象的基金会,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正式成立。但是在2006年12月13日,白鱀豚专家们宣布白鳍豚可能已经灭绝,即使还有少数个体存在,个体数目也不足以维持族群的繁衍。数量急降年表白鱀豚的数量在1984年以前约有400头,但是到了1995年已经不到100头。白鱀豚目前现存数量很难估计,但一般认为目前已经绝灭,或仅有数只个体存活,白鱀豚已成鲸目动物最濒危的动物。1970年代: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白鱀豚物种列为“数据缺乏(DD)”状态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保护单位将白鱀豚列入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983年:立法规定狩猎白鱀豚乃违法 1984年:白鱀豚的保护工作被中国各大报刊刊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重视,得到了“水中珍兽”的美称 1986年:宏观估计总数不及300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白鱀豚物种改为“濒危(EN)”状态 1989年12月10日:葛洲坝全面竣工 1990年:宏观估计总数不及200头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开始施工 199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白鱀豚物种提升为“极危(CR)”状态 1997年:年度考察中发现23头,宏观估计总数不及50头 1998年:年度考察中所发现的数量只剩7头,宏观估计总数不及15头 2002年7月14日:淇淇,人工饲养下的最后一头白鳍豚,在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中去世,提取并保存其脱氧核糖核酸(DNA)后,将它的身体做成了标本 2003年6月1日:三峡水库开始下闸蓄水 2004年:在长江南京段发现了一头因搁浅而死亡的白鱀豚,这同时也是最后一次在野外发现白鳍豚 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主体工程全面竣工 2006年12月4日:为时六周的长江淡水豚类考察结束,没有发现任何白鱀豚 2006年12月13日:参与2006年度长江淡水豚类考察的白鱀豚专家们宣布白鱀豚物种可能已经灭绝,即使还有少数个体存在,也不能保持种群成功地繁衍。中国学者曾提出根据惯例,要在野外50年未观测到活体才能宣布为灭绝,并且强调在当前情况下不宜宣布白鱀豚为灭绝物种。对此,参与此次行动的学者以及国外部分学者表示非常遗憾,甚至表示无法理解。如果在该物种的保护上,中国相关机构和学者也能如此认真并且投入更多,那么实际上是很有可能挽救这一濒危物种的。

知 识Knowledge

白鱀豚 – 命名 白鱀,白暨,白鳍——白鳍豚如何写,曾是一个问题。 鱀,可考。《尔雅》:“鱀,是鱁。”据白鳍豚研究权威周开亚的论述,白暨豚,白鳍豚,都属白鱀豚为数众多的别名。但在“2006长江淡水豚类考察”结束后,媒体上称呼仍然各异。国人常用的智能ABC拼音输入法中,只有相对不那么规范的别名“白鳍豚”,是成词,所以最多,其次是“白暨豚”,“鱀”则根本打不出来,以“白鱀豚”命名的,寥若晨星。

资 料Information

白鱀豚的邮票

白鱀豚与人的比例

白鱀豚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baiji (Lipotes vexillifer) is probably the rarest cetacean in existence; human activity severely threatens this dolphin . It is a very shy and graceful freshwater dolphin, with a rather stocky body, roughly the size of an adult human . It is bluish-grey in colour becoming whitish on the underside, but seems white or greyish from a distance . In common with other river dolphins, it has a very long, narrow beak with a slightly upturned tip, and small eyes placed high up on the face . The dorsal fin is positioned low on the body and is triangular in shape, and the flippers are rounded . Females tend to be larger than males . The baiji is the only species in this genus, the name of which, Lipotes, derives from the Greek for ‘left behind’, referring to its limited range .

窄脊江豚

阅读(97)

动物百科小编银 小猫╮给大家整理了窄脊江豚的资料,包括窄脊江豚的图片资料、窄脊江豚的形态特征、窄脊江豚的生活习性、窄脊江豚的品种和种类、窄脊江豚的寿命等与窄脊江豚相关的详细信息。

窄脊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窄脊江豚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鲸目 Cetacea 
亚目: 齿鲸亚目 Odontoceti 
科: 鼠海豚科 Phocoenidae 
属: 江豚属 Neophocaena 
种: 窄脊江豚 N. asiaeorientalis
分布: 分布于中国长江、湘江、赣江等水系和流域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窄脊江豚(拼音:zhǎi jǐ jiāng tún);
英文名:Narrow-ridged finless porpoise;
学名: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窄脊江豚,又名长江江豚,体型较小,貌似海豚。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淡水中生活,喜单独活动,有时也三五成群,最多的有过87头在一起的记录。长江江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分布在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体长: 110-180厘米

身高:

体重: 60-105公斤

生命: 25岁

食性: 肉食:小鱼、虾、蟹

繁殖: 胎生,孕期11个月

习性:

分布: 分布于中国长江、湘江、赣江等水系和流域

窄脊江豚

窄脊江豚 Narrow-ridged finless porpoise

窄脊江豚

窄脊江豚特写

窄脊江豚

窄脊江豚面部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长江江豚体长约120—180厘米,体重60-105公斤,头部圆,无喙。无背鳍,沿背部中央有1条背脊。体背面有1个大小和形状不同疣粒区。头骨的上颌骨狭长,两上颌骨的内缘接近平行。翼骨狭窄,2块翼钩突远分开。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它们的体色在死亡后才会变黑。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长江江豚喜欢单只或成对活动,结成群体一般不超过4—5只。江豚能发出两大类声信号:高频脉冲信号和低频连续信号。高频脉冲信号由一连串的单个高频窄脉冲所构成,一般在20一120个之间,为声纳信号或称为回声定位信号,主要是在探测环境、捕食时发出;低频连续信号为时间连续信号,由于频率的高低不同,人耳听起来有的象羊叫,有的似鸟鸣。它与白鳍豚基本上不合群,但也偶尔在一起共同嬉戏。江豚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从4一20℃均能够正常地生活。   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随着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改变。觅食的时候首先快速游动,多为深潜,露出水面频繁,呼吸声也较大,有时嘴上还沾有污物,在水面激起数十厘米高的涌浪。发现猎物后就向前猛冲,接着快速转体,用尾叶击水、搅水,驱赶鱼群,使其惊散。接着快速游动,迅速接近猎物,头部灵活地转动、摆动以便准确定位。咬住猎物后,将鱼头调整为正对着咽喉的方向快速吞下,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捕食,也有时将较小的数条鱼都衔在口中后,再一次吞下。饱食后便缓慢地游动或悬浮在水中。如果集体发现鱼群,就协调行动,彼此分开游动,潜水不深,游动方向不定,常伴有前扑和甩头的动作,将猎物包围,被追逐的数十至上百条银白色的小鱼被迫跳出水面,使水面一片银光闪闪,场面蔚为壮观。江豚捕食同时,空中盘旋的鸥类就会及时赶来,趁小鱼露出水面时不停地飞速掠过水面,抢食小鱼。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窄脊江豚10月生产,每胎产1仔。雌豚有明显的保护、帮助幼仔的行为,表现为驮带、携带等方式,非常有趣。驮带时,幼仔的头部、颈部和腹部都紧贴着雌豚斜趴在背部,呼吸时幼仔和雌豚相继露出水面。幼仔长大一些后,雌豚就常用鳍肢或尾叶托着幼仔的下颌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游动,呼吸时也相继露出水面。携带的方式更为常见,雌豚和幼仔靠得很近,相距大约5一10米远,但身体并不接触,也是前后相继露出水面。授乳时,雌豚和幼仔常出没在水较浅、较缓的区域,雌豚身体稍微侧向一边,将一侧的鳍肢露出,幼仔则紧贴雌兽的腹部,每次授乳的时间大约为5一10钟。有时雄豚也参与抚养幼仔,让幼仔游在雄豚与雌豚之间,但一般更靠近雌豚。性成熟的年龄在4至9岁,寿命在25岁左右。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窄脊江豚,分布在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orientalis asiaorientalis)
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orientalis sunameri)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长江江豚的经济价值非常高,因此捕杀江豚的数量与日剧增,再加上过度捕捞、航运业、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水体污染等人类活动仍在加剧,使长江江豚也面临着与白鳍豚同样的威胁,野外数量急剧下降。数量仅有1200-1500头左右,已经少于大熊猫,并正在以每年5%-10%的速度下降,而且在洞庭湖周围的江豚灭绝速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快的。所以当中国对白鳍豚、江豚和其他水生动物采取了保护措施后,它的数量便有所回升,在长江的江面上时常会出现数十只,逆流而上,在滔滔的江水中戏水玩耍,黑色的脊背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江水之中,起起伏伏,转体灵活,情景颇为壮观。更为可喜的是,过往船只纷纷为长江江豚主动让道,惟恐江豚受惊,表现了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自觉意识正在逐步提高。“濒危物种公约”下的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移栖物种(CMS )

江豚

阅读(219)

动物百科小编苯苯猪给大家整理了江豚的资料,包括江豚的图片资料、江豚的形态特征、江豚的生活习性、江豚的品种和种类、江豚的寿命等与江豚相关的详细信息。

江豚Indo-Pacific finless porpoise

江豚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鲸目 Cetacea 
科: 鼠海豚科 Phocoenidae 
属: 江豚属 Neophocaena 
种: 江豚 N. phocaenoides 
        ( G. Cuvier, 1829 )
分布: 亚洲南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江豚(拼音:jiāng tún);
英文名:Indo-Pacific finless porpoise;
学名: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江豚,又叫作江猪、乌忌、露脊鼠海豚,是鼠海豚科的一个物种。该物种与其他海豚的最大区别的特征是它没有背鳍。胆小害羞,主要食物是鱼,但亦会进食虾及鱿鱼。江豚分布于亚洲的印度洋及太平洋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沿岸海域,又或者是一些大河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体长: 120-160厘米

身高:

体重: 40-70公斤

生命:

食性: 肉食:鱼、虾、鱿鱼

繁殖: 胎生,晚春至早夏繁殖

习性: 内向,胆小

分布: 印度洋及太平洋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沿岸海域,大河流

江豚

江豚背部

江豚

江豚特写

江豚

江豚Indo-Pacific finless porpoise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江豚体型似鱼,长1.2~1.6米,全身灰黑色,头短,额部微突出,眼睛小,尾部扁平,无背鳍,很少跃出水面,仅背脊露出海面。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跟其他的小鲸一样,它们的习性比海豚内向,不太容易见到。江豚不同地区的江豚性格也会有点不同(例如在香港生活的就比较害怕人类),有些地方的江豚会主动跟着船只一起游泳,但是大部分的江豚害怕船只,而不会靠近。江豚的妊娠期是11个月,它们多会在晚春至早夏繁殖。当小江豚生下来后,它们会黏着江豚妈妈的背部,跟随着母亲畅泳,而小江豚会在六至十五个月内断奶。江豚主要食物是鱼,但亦会进食虾及鱿鱼。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江豚的妊娠期是11个月,它们多会在晚春至早夏繁殖。当小江豚生下来后,它们会黏着江豚妈妈的背部,跟随着母亲畅泳,而小江豚会在六至十五个月内断奶。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江豚分布范围较广,如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和中国沿海等热带至暖温带水域,在中国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长江等水域,在长江甚至能上溯到宜昌和洞庭湖一带。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目前普遍认为江豚可分为三个亚种: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phocaenoides,分布印度洋沿岸及香港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分布长江、湘江、赣江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sunameri,分布韩国及日本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由于各地有关江豚记录的数据太少,不足以评估该物种的保护级别,在世界保育联盟的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数据缺乏”。在江豚的主要分布地长江,由于流域性污染严重,江豚数量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另外,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把江豚列作为附录一的动物,表示有关江豚的商业贸易在国际上是禁止的。”江豚体呈流线型,远古游来淡水鲸;物种濒危须保护,它和人类是良朋”。 江豚在许多地区亦是受保护动物,包括香港、中国大陆、日本濑户内海部分水域及台湾等。但是,这些地区的保护法例执法不严,故对江豚的保护效果未见显著。2012年4月,出现了洞庭湖江豚44天内死亡12头的事件,专家指中国境内的江豚频临灭绝的状态。

资 料Information

江豚的邮票

 

江豚与人的比例

江豚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As its name suggests, the Indo-Pacific finless porpoise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lacks a dorsal fin , and instead has a ridge that runs down the middle of its back . The Indo-Pacific finless porpoise can also be distinguished by its rounded head, which lacks an apparent beak . This small marine mammal has a relatively slender body , which is dark to pale grey on the upper side and lighter on the underside. Colouration is paler in juveniles, developing into an almost black colouration in mature adults . A scattering of horny tubercles is found on the dorsal ridge, which may create an anti-slip surface when the female carries its calf on its back. However, it is more likely that the tubercles act as sensory organs, with each tubercle containing numerous nerve endin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