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河马

阅读(140)

动物百科小编*火星来の鱼ル给大家整理了河马的资料,包括河马的图片资料、河马的形态特征、河马的生活习性、河马的品种和种类、河马的寿命等与河马相关的详细信息。

河马Hippo

河马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河马科 Hippopotamidae
属: 河马属 Hippopotamus
种: 河马 H. amphibius
        (Linnaeus, 1758)
分布:非洲热带的河流间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河马(拼音:hé mǎ);
英文名:Hippo;
学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
河马,源自非洲的大型草食性哺乳类动物,陆地上第三大的动物。群居,每群大约40只。半水生,喜欢栖息在河流附近沼泽地和有芦苇的地方。生活中的觅食、交配、产仔、哺乳也均在水中进行。白天的时候他们会为了保持身体的清凉而待在水中或泥沼里。公河马具有领域性,繁殖及生产皆发生在公河马掌控延伸的水域中。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体长: 3-4米

身高: 不超过1.65米

体重: 2000公斤以上

生命: 40-50岁

食性: 食草:短草

繁殖: 雌性河马在5至6岁时发情交配,妊娠期8个月

习性: 好群居,半水生

分布: 非洲热带的河流间

河马

河马学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

河马

水中的河马

河马

河马母子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外形像一头巨型的猪,身体笨重而厚实。吻宽嘴大,四肢短粗、躯体像个粗圆桶。胃3室不反刍。鼻孔在吻端上面,与上方的眼睛和耳朵呈一条直线,整体潜伏水中只须将头顶露出水面即可嗅、视、听兼呼吸。腿上长着宽大、带蹄的足,4个向前伸展的脚趾间有膜相连。最显著特征之一是脑袋大,仅脑袋重约200公斤。鄂部关节位于较后方,因此双鄂可撑开将近150度。四根獠牙长达4英吋,咬力可达3000磅,一次可吃下100磅的植物。皮厚,呈蓝黑色,上面有砖红色的斑纹,除尾巴上有些短毛外,身体几乎没有毛。当暴露于空气中时,其皮上的水分蒸发量远远多于其他哺乳动物,因此不能在水外待太长时间,须待在水里或潮湿的栖息地,以防脱水。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河马素好群居。怕冷,喜温暖的气候。它们的皮肤长时间离水会干裂,而生活中的觅食、交配、产仔、哺乳也均在水中进行。他们会在傍晚的时候出水域来吃草。虽然在水中互相倚靠休息时会在水中的领域内,但吃草是属单独的活动,河马在陆地上是没有领域性的。潜水本领极高,能泡在水中数小时或数日,常常潜伏在水中,每隔3-5分钟到水面呼吸一次,最长能潜伏半小时。河马不会游泳。他们的脚上长着指甲,但这不是蹄形足,而是呈部分蹼状。河马不喜欢涉足过深的水域,他们喜欢让自己的脚踏实地踩在河底。河马在水下显得体态轻盈,在水流中迈着太空步行走,要比游泳容易得多。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沙滩顽童”在陆地上的运动能力。他们不是长跑运动员,但在百米距离内却能健步如飞。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雄性在4-11岁、雌性在5-15岁开始,身体便成熟可以交配。河马会在水中交配,顺利的话,经过过225至257日母河马便会独自寻找一处隐蔽地点,诞下一头小河马,小河马出生后几分钟便懂得在水中畅泳。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在冰河时期末期,河马广泛的分布于北美洲和欧洲。那时河马能在寒冷气候生存。现在埃及尼罗河的河马在639年灭绝。在马耳他的洞中还能找到180000年前的河马化石。现在河马生活在乌干达、苏丹、刚果北部、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和南非、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和赞比亚,塞内加尔。有少数生活在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

进化过程Evolutionary process

尽管河马的身体很像猪和其他陆地上的偶蹄目,他们最亲近的亲戚是鲸目,如鲸鱼、海豚等等。鲸鱼和河马的祖先碳兽类是由其他来自六千万年前的偶蹄目分支。最早的河马化石,属于来自非洲的肯尼亚河马属,大约是一千六百万年前。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脾气极为凶残且极易主动攻击其他动物,是世界上最危险的生物之一,平均跑步时速可达三十公里,也是非洲每年杀死最多人的动物。由于河马的巨大体型与攻击性,它几乎没有天敌,连鳄鱼与狮子都时常被其杀害。唯一的天敌是人类。当河马张大嘴巴,其实是在威胁敌人。小河马有时会成为狮子或鳄鱼的佳肴,但更多小河马死于成年河马的争执。

知 识Knowledge

当河马潜入水中,一种特殊的阀门会自动封闭它的耳孔和鼻孔,但这并不影响它在水下的听力和通讯能力。河马被封闭的气孔中会发出“嗡嗡”和“嘀哒嘀哒”的声音,听起来与海豚发出的声音相似,而这并不是巧合。科学研究表明,河马与海豚和鲸鱼的关系密切,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河马汗液有很大科研价值。河马汗液呈红色,常被称为“血汗”。这种神奇汗液能使河马长期暴晒于烈日下的皮肤不受损害,还有强大杀菌功能。

河马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common hippopotamus (Hippopotamus amphibius), or hippo, is a large, mostly herbivorous mammal in sub-Saharan Africa, and one of only two extant species in the family Hippopotamidae, the other being the pygmy hippopotamus (Choeropsis liberiensis or Hexaprotodon liberiensis). The name comes from the ancient Greek for "river horse" (ἱπποπόταμος). After the elephant and rhinoceros, the common hippopotamus is the third-largest type of land mammal and the heaviest extant artiodactyl. Despite their physical resemblance to pigs and other terrestrial even-toed ungulates, their closest living relatives are cetaceans (whales, porpoises, etc.) from which they diverged about 55 million years ago. The common ancestor of whales and hippos split from other even-toed ungulates around 60 million years ago. The earliest known hippopotamus fossils, belonging to the genus Kenyapotamus in Africa, date to around 16 million years ago.
Common hippos are recognizable by their barrel-shaped torsos, wide-opening mouths revealing large canine tusks, nearly hairless bodies, columnar-like legs and large size. They are the third-largest type of land mammal by weight (between 1½ and 3 tonnes): the only heavier species on average are the white and Indian rhinoceroses, and the elephants. The hippopotamus is one of the largest quadrupeds and, despite its stocky shape and short legs, it can easily outrun a human. Hippos have been recorded as running at 30 km/h (19 mph) over short distances. The hippopotamus is a highly aggressive and unpredictable animal and is ranked among the most dangerous animals in Africa. Nevertheless, they are still threatened by habitat loss and poaching for their meat and ivory canine teeth.
The common hippopotamus is semiaquatic, inhabiting rivers, lakes and mangrove swamps, where territorial bulls preside over a stretch of river and groups of five to 30 females and young. During the day, they remain cool by staying in the water or mud; reproduction and childbirth both occur in water. They emerge at dusk to graze on grasses. While hippopotamuses rest near each other in the water, grazing is a solitary activity and hippos are not territorial on land.

蒙古马

阅读(228)

动物百科小编呆萌熊宝给大家整理了蒙古马的资料,包括蒙古马的图片资料、蒙古马的形态特征、蒙古马的生活习性、蒙古马的品种和种类、蒙古马的寿命等与蒙古马相关的详细信息。

蒙古马Mongolian horse

蒙古马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纲: 哺乳纲(Mammalia)
亚纲: 真兽亚纲(Eutheria)
目: 奇蹄目(Perissodactyla)
亚目: 马型亚目(Hippomorpha)
科: 马科(Equidae)
属: 马属(Equidae)
种: 蒙古马
分布: 亚洲
物种概述Summary 蒙古马原产蒙古高原,处于半野生生存状态,它们既没有舒适的马厩,也没有精美的饲料,在狐狼出没的草原上风餐露宿,夏日忍受酷暑蚊虫,冬季能耐得住零下40度的严寒。蒙古马体形矮小,其貌不扬,然而,蒙古马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没有失去雄悍的马性,它们头大颈短,体魄强健,胸宽鬃长,皮厚毛粗,能抵御西伯利亚暴雪;能扬蹄踢碎狐狼的脑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蒙古马被农业部确定为13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

体长: 130厘米左右

身高: 120-135厘米

体重: 267-370公斤

生命: 30-35年

食性: 食草:新鲜的草尖,不同季节吃不同的草

繁殖:

习性: 矮小、粗壮、耐劳,不畏寒冷

分布: 蒙古高原

蒙古马

蒙古马

蒙古马

蒙古马与蒙古包

蒙古马

夕阳下的蒙古马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飞节角度较小,稍曲飞,蹄质坚实。被毛浓密,毛色复杂,以青、骝和兔褐色为多。母马平均体尺(厘米):体高128.6,体长133.6,胸围154.2,管围17.4。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原产蒙古高原,广布于中国北方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和苏联部分地区。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因分布地区条件不同而形成了几个主要类群:
①乌珠穆沁马。产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草原。体型结构较好,体格较大,多走马,是蒙古马中的最好类群。
②百岔铁蹄马。产于内蒙古昭乌达盟的百岔沟,产地多山,马匹善走山路,步伐敏捷,蹄质坚硬,有“铁蹄”之称。
③乌审马。产于内蒙古乌审旗沙漠,体质干燥,体格小,善于在沙漠中驰骋。

知 识Knowledge

在草原区骑乘,可日行50~100公里,连续10余天;短距离骑乘速度记录1600米为2分0.8秒;15.5公里为24分12秒。在正常挽力下农区可终年使役,工作能力可保持到18岁。

斑马

阅读(112)

动物百科小编_天使兎兎。给大家整理了斑马的资料,包括斑马的图片资料、斑马的形态特征、斑马的生活习性、斑马的品种和种类、斑马的寿命等与斑马相关的详细信息。

斑马Zebra

斑马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科: 马科 Equidae
属: 马属 Equus
亚属: 斑马亚属 Hippotigris
分布: 非洲广大地区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斑马(拼音:bān mǎ);
英文名:Zebra;
学名:Hippotigris。
斑马,生活在非洲大陆,外形与一般的马和驴都没有什么两样,它们身上的条纹是为适应生存环境而衍化出来的保护色。在所有斑马中,细斑马长得最大最美。性谨慎,通常结成小群游荡,常遭狮子捕食。

体长: 2-2.7米

身高: 肩高1.2-1.4米

体重: 350公斤左右

生命: 20-30年

食性: 食草:灌木、树枝、树叶、树皮

繁殖: 一胎

习性: 性温顺、喜群居、不擅奔跑

分布: 非洲

斑马

斑马哺育后代

斑马

斑马饮水

斑马

平原斑马 Equus quagga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斑马生活在非洲大陆,外形与一般的马和驴都没有什么两样,它们身上的条纹是为适应生存环境而衍化出来的保护色。在所有斑马中,细斑马长得最大最美。成年细斑马的肩高140-160厘米,耳朵又圆又大,条纹细密且多。有人曾探讨斑马到底是长着黑条纹的白马还是长着白条纹的黑马,这个问题一直讨论不清,因为人们往往把颜色最多的颜色作为底色,而斑马的黑白条纹面积不相上下,最后终于有科学家得出了答案,科学家把斑马的毛全部剃掉,发现剃掉后的皮是黑色的,得出斑马是长着白条纹的黑马。 斑马能够细步行,亦能慢走及快走。速度来说,斑马比马慢点儿,但是它们的耐力较好,要猎食它们的猛兽较难追得上。斑马的眼生在头的两侧,视觉较阔。它们在较黑暗的环境也能看得到其他东西,但其夜视能力在跟肉食动物相对之下也比较弱。幸好斑马的听力也颇为灵敏,环绕听觉亦比马好得多,更可以转向任意方向,以补偿对眼的夜视弱点,防止在夜间轻易被肉食动物捉到。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斑马是草食性动物。除了草之外,灌木、树枝、树叶甚至树皮也是它们的食物。适应能力较强的消化系统,令斑马可以在低营养条件下生存,比其他草食性动物优胜。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雌性斑马比雄性的较早成熟,三岁就能够生殖,而雄性到五六岁才有繁殖能力。跟马一样,斑马出世不久就懂得企立、行走及哺乳。刚出世的斑马斑纹是棕色及白色的,随着年龄和长大,便会变成黑底白间。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斑马产在非洲东部、中部和南部,喜欢栖息在平原和草原(山斑马则居于多山地区)。斑马是群居性动物,常结成群10-12只在一起,也有时跟其它动物群,如牛羚乃至鸵鸟混合在一起。老年雄性斑马偶然单独活动。它们跑得很快,每小时可达64公里,斑马经常喝水,很少到远离水源的地方去。它们还有一个特点,即使在食物短缺时,从外表看仍是又肥壮皮毛又有光泽。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一、平原斑马
•拟斑马
•布车氏斑马
•格兰特氏斑马
•社路氏斑马
•辑文氏斑马
•克劳谢斑马

二、山斑马
•海角山斑马
•哈特曼氏山斑马

三、细纹斑马

进化过程Evolutionary process

斑马是由四百万年前的原马进化出来的,最早出现的斑马可能是细纹斑马。有关史前马科动物的化石现存于美国爱达荷州克文的克文化石床国家博物馆。斑马的史前马为“克文马”(美洲斑马或者克文斑马),学名为“Equus simplicidens”,其体态跟斑马大致相同,骨骼短窄似驴,身形则较像细纹斑马。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人类对斑马的数量影响非常大,而人类偷猎斑马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获取斑马皮。1930年代时,山斑马的数量因为捕猎而濒临灭绝,数量少于100匹。由于及时保护,数量上升到了700匹。所有山斑马亚种都在国家公园内得到了保护,但偷猎现象仍然存在。细纹斑马也受到了威胁。猎杀和家畜的竞争令其数量大幅减少。因为种群规模小,像干旱等自然灾害对整个种群很容易产生明显的影响。平原斑马数量比细纹斑马多得多,具有健康的种群规模。然而猎杀和农业耕作对平原斑马栖息地的影响仍然在威胁著平原斑马。拟斑马已经因此而灭绝。

知 识Knowledge

•电影里的斑马担当的角色五花八门,但亦曾在一些电影中担任主角,较为知名的如《马达加斯加》及《斑纹大赛》(Racing Stripes)。斑马亦用作产品或企业的吉祥物或标志,较为著名的例子有斑马科技(Zebra Technologies)和Fruit Stripe口香糖。而博茨瓦纳的国徽上亦有斑马图案。 •细纹斑马(E.grevyi)是最大的也是大家认为最漂亮的一种斑马。除体型大,身上条纹窄密而臀部脊柱条纹很宽外,另一特点是长而阔的圆尖耳朵。产于肯尼亚北部、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

饲 养Raise

因为斑马比马更能适应非洲的疫症,欧洲殖民者曾经试图驯服斑马代替马用于骑乘和拉车。然而由于斑马的天性较难预测,在压力下容易受惊吓,驯服斑马多数都以失败告终。因此,能被人类成功驯服的斑马多为杂交斑马(斑马跟其他马科动物如马、驴杂交的品种),而非天然纯种斑马。

斑马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Zebras are several species of African equids (horse family) united by their distinctive black and white striped coats. Their stripes come in different patterns, unique to each individual. They are generally social animals that live in small harems to large herds. Unlike their closest relatives, horses and donkeys, zebras have never been truly domesticated.
There are three species of zebras: the plains zebra, the Grévy’s zebra and the mountain zebra. The plains zebra and the mountain zebra belong to the subgenus Hippotigris, but Grévy’s zebra is the sole species of subgenus Dolichohippus. The latter resembles an ass, to which it is closely related, while the former two are more horse-like. All three belong to the genus Equus, along with other living equids.
The unique stripes of zebras make them one of the animals most familiar to people. They occur in a variety of habitats, such as grasslands, savannas, woodlands, thorny scrublands, mountains, and coastal hills. However, various anthropogenic factors have had a severe impact on zebra populations, in particular hunting for skins and habitat destruction. Grévy’s zebra and the mountain zebra are endangered. While plains zebras are much more plentiful, one subspecies, the quagga, became extinct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 though there is currently a plan, called the Quagga Project, that aims to breed zebras that are phenotypically similar to the quagga in a process called breeding back.

亚洲象

阅读(329)

动物百科小编亲亲亲吻╮鱼给大家整理了亚洲象的资料,包括亚洲象的图片资料、亚洲象的形态特征、亚洲象的生活习性、亚洲象的品种和种类、亚洲象的寿命等与亚洲象相关的详细信息。

亚洲象Asian elephant

亚洲象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长鼻目 Proboscidea
科: 象科 Elephantidae
属: 象属 Elephas
种: 亚洲象 E. maximus
        ( Linnaeus, 1758 )
分布: 东南亚、南亚等热带地区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亚洲象(拼音:yà zhōu xiàng);
英文名:Asian elephant;
学名:Elephas maximus。
亚洲象,比起他在非洲的亲戚非洲象要小一些,分别这两种大象的最容易的方法是亚洲象的耳朵要小一些。主要栖息地,为东南亚和南亚这些热带地区的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十三个国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

标签: 大象长鼻最大

体长:

身高: 2-4米

体重: 3000-5000公斤

生命: 50-70岁

食性: 食草、树叶、嫩芽和树皮

繁殖: 孕期约为600-640天,每胎产1仔

习性: 喜群居,食量大,常搬家

分布: 东南亚、南亚等热带地区

亚洲象

亚洲象Asian elephant

亚洲象

亚洲象学名:Elephas maximus

亚洲象

亚洲象头部特写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亚洲象比非洲象小些,耳朵也要小一些。亚洲象能够长到2-4米高,重量可达3000-5000公斤,是亚洲体型最大的陆上哺乳动物,雌象的体型比雄性小。亚洲象鼻端有一个呈手指状的突出物,由于此突出物有大量的神经细胞,因此使象鼻像人类的手指一样灵活。雄性的亚洲象长有象牙,而雌象即使有象牙亦不是太突出。有一定比例的雄性不长象牙,这一比例可能与它们在过去受到的捕猎压力有关。亚洲象的耳朵比较小、较圆,前脚有5只脚趾,后脚有4只脚趾,共有19对肋骨,头骨有两个突起,背脊拱起。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栖于亚洲南部热带雨林、季雨林及林间的沟谷、山坡、稀树草原、竹林及宽阔地带。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阔叶混交林中游荡。喜群居,每群数头、数十头不等,在林中游走后常形成明显的象路。亚洲象的食量很大,每天要吃掉约300公斤的新鲜饲料,所以象经常集群搬家,以获得食物来源。

为了生存,象群每天要奔走18到20个小时,只睡2小时到4小时。亚洲象喜欢人烟稀少、温暖湿润的森林、沼泽地区,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性情温和,比较容易驯服。亚洲象每群由数头到数十头象不等,其中由一头最强壮的雄象作首领。它们没有固定的栖息地点,分布范围亦广。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孕期约为600-640天,每胎产1仔,平均寿命为50-70岁。雄象性成熟后会离开象群自己独处。雄象在10到17岁时达到性成熟,而雌象在9到12岁之间。雌象怀孕期大约为22个月(哺乳动物中最长的),小象一直由母乳喂养直至3-4年后另一只小象出生。刚出生的小象一般重100公斤,出生后由母象和象群中其它成员一同照顾。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亚洲象主要栖息地为东南亚和南亚这些热带地区的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十三个国家,大约四十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代从西亚的两河流域,往东延伸到中国的黄河流域,都曾经有它们活跃的踪影。中国境内目前只剩下云南西双版纳一带才能找到其足迹。

亚洲象分布图: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亚洲象属今天只有一种,包括4个亚种。
(1)斯里兰卡象(锡兰象)是亚洲象现存最大的亚种,重4500-8500公斤,肩高3.1米。 分布于斯里兰卡。
(2)印度象其次,重达4000-8000公斤,肩高2.9米。 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 
(3)苏门答腊象则重达3500-5500公斤,肩高2.7米。 分布于苏门答腊。
(4)婆罗洲侏儒象最小,重3500-4500公斤,肩高2.4米。 分布于婆罗洲北部。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在野外,老虎、豹和人类是亚洲象的主要敌人。野生亚洲象现在已经很少,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驯养的家象中,役象很多。中国亚洲象仅分布于缅甸,老挝相邻的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屡遭捕杀,破坏十分严重。在其分布国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随意捕杀野象的偷猎者,国家按法律予以严厉制裁。由于象牙可以制造珍贵的工艺品,象经常遭到偷猎者的袭击,作为大型动物,它的生育周期较长,因此非常容易灭绝。目前各国为保护象已经禁止象牙交易。中国的法律也已经规定禁止象牙交易和继续生产象牙制品。 国家林业局2004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亚洲象仅存180头。野外亚洲象种群数量从19世纪早期至今已经下降了97%,且一直呈下降趋势。现在野外亚洲象数量大约为28,000-42,000头。亚洲象从1997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被CITES列入附录I。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亚洲象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Asiatic elephant (Elephas maximus) is the only living species of the genus Elephas and is distributed in Southeast Asia from India in the west to Borneo in the east. Three subspecies are recognized—Elephas maximus maximus from Sri Lanka, the Indian elephant or E. m. indicus from mainland Asia, and E. m. sumatranus from the island of Sumatra. Asian elephants are the largest living land animals in Asia.
Since 1986, E. maximus has been listed as endangered by IUCN as the population has declined by at least 50% over the last three generations, estimated to be 60–75 years. Asian elephants are primarily threatened by degradation, fragmentation and loss of habitat, and poaching.In 2003, the wild population was estimated at between 41,410 and 52,345 individuals. Female captive elephants have lived beyond 60 years when kept in semi-natural surroundings, such as forest camps. In zoos, elephants die at a much younger age and are declining due to a low birth and high death rate.
The genus Elephas originated in Sub-Saharan Africa during the Pliocene, and ranged throughout Africa into southern Asia.The earliest indications of captive use of Asian elephants are engravings on seals of the 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 dated to the third millennium BC.

非洲象

阅读(89)

动物百科小编猫╄→小沫给大家整理了非洲象的资料,包括非洲象的图片资料、非洲象的形态特征、非洲象的生活习性、非洲象的品种和种类、非洲象的寿命等与非洲象相关的详细信息。

非洲象Africa elephant

非洲象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长鼻目 Proboscidea
科: 象科 Elephantidae
属: 非洲象属 Loxodonta
        (Anonymous, 1827)
分布:广泛分布于整个非洲大陆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非洲象(拼音:fēi zhōu xiàng);
英文名:African elephant;
学名:Loxodonta。
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雄性和雌性非洲象呈二态性(雌雄两性在体形或身体特征上都有所不同)。被美国濒危物种法案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被CITES列入附录I,但是在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三国,非洲象被重新划定到附录II。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标签: 最大大象长鼻叫声草原

体长: 6-7.5米

身高: 肩高3-4米

体重: 5-7.5吨

生命: 60-70年

食性: 主要吃香蕉,树叶,树皮,果子。

繁殖: 孕期为21-23个月,每胎产1仔

习性: 喜欢群居,较温和

分布: 整个非洲大陆

非洲象

非洲象学名Loxodonta africana

非洲象

非洲象群

非洲象

非洲象行走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非洲象的耳朵非常大,上下可长达1.5米。前足五蹄、后足三蹄,有21对肋骨和最多26个尾椎骨。非洲象的前额突起,背部更加倾斜,肩部是最高点,鼻端有两个指状突,雌、雄均有长獠牙,但雌性的小得多。体长6-7.5米,尾长1-1.3米,肩高3-4米,体重5-7.5吨。非洲象是陆生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大的,比亚洲象稍大,可以通过大如蒲扇的耳朵将其同亚洲象区分开来。亚洲象耳朵更圆、更小。大象的耳朵可以散发热量,保持身体凉爽,但有时非洲大陆的温度实在太高了。大象对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喜欢将水吸入象鼻,然后喷到全身。之后,它们常常会给皮肤喷上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泥土。 大象长长的鼻子不仅可用来闻味、呼吸、吹号、喝水,还能用来抓东西,尤其是美餐。单单象鼻就有大约10万块肌肉。非洲象长鼻末端有2个指状突起,非常敏感和灵巧,可以用来抓小东西,亚洲象仅有一个。雄性和雌性非洲象都有长牙,去寻找食物和水,将树皮从树干上撕下来。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非洲象结成大小不一的群,一般20-30只。象群包括一只成年雄象、数只较年轻的雄象,一些雌象及幼象。老年雄象单独生活。非洲象很聪明,不难驯顺,但很少象亚洲象那样为人役用。 喜欢群居,每群都由雌兽统帅,成员中大多是它的雌性后代,雄兽在群体中没有位置,长到15岁时就必须离开群体,只有在交配期间才偶而回到群体中。群体中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行动时要按照地位高低排序,无论吃喝、交配和走路都秩序井然,群体中的成员之间通常都十分和平、友好。 它的步子迈得很大,每一步都尽量高高地弯起腿,跨得远一点,很适于膛过泥地。为了采食,一年要走16000公里,迁徙的路线往往还要穿过溪流、湖泊、沼泽等,使它的一生就像一次极有耐性的漫长的寻食旅行。茂密的森林也不会使象群失散、迷路,因为每个群体都有自己联络的声音和气味,无论走出多远,都可以找到家族的去向。它依靠额上的一个能震颤的部位发出声音信号,频率大多在低频的14—24赫兹之间,人耳不能听到,但也包含一些人耳可闻的谐波。   
非洲象总是一副泰然自若,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在草原上所向无敌,但大多用温和的方式与其他动物竞争。只有在愤怒或恐惧的时候,才有可能伤害其他动物,此时就是身强力壮的犀牛也要退避三舍。虽然非洲象的成体不惧怕任何动物的进攻威胁,但幼仔却无力抵挡狮、鬣狗、野狗以及秃鹫之类的袭击,所以在休息时群体常常站成一圈,保持警惕,以便进行防御和自卫,而雌兽即使感觉到一点危险,也会用长鼻子来提醒幼仔。在群体进行长距离、大规模的迁移时,幼仔必须紧紧地跟上,不过雌兽也会不离左右地进行保护,随时击退企图进犯的食肉动物。 极少有人能找到野生非洲象自然死亡后的残骸,尤其是堆放象牙的地方。因为一只非洲象死亡后,家族的成员们会感到非常悲哀,在环绕着它们同类的骨架静默一段时间之后,便把残骸分解,一一取走,将象牙和每块骨头在密林中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地方分散藏好。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非洲象没有固定的发情季节,常年均可交配繁殖,雌兽的怀孕期为21—23个月,略长于亚洲象,是哺乳动物中孕期最长的动物。每胎产1仔,两次产仔的间隔期约4年,每只雌兽一生可以产4—5胎。在幼仔出生的头5年里,它要一直守在幼象身边。   刚刚出生的幼仔的体重约为109千克,雌兽每次需要喂1千克左右的奶,而它所要做的只是寻找到雌兽的奶头在什么地方,然后本能地去吸奶。幼仔呆在雌兽身边倍感安全,随着身体渐渐长大,眼睛和耳朵也越来越灵敏,自信心也增强了,但偶而也还会走失,不过当它们需要帮忙的时候,家族的其他的成员总是应声而来。 雌象每产一仔,一般7、8月间出生,孕期约21-22个月,13—14岁性成熟,寿命可达60-70年。幼象出生后,象群等到它有足够力量能跟上它们才继续行走,通常需要等两天时间。 非洲象长得很慢,成熟得也很慢,需要13—14年才能达到性成熟。体重和牙齿的出现是其成长的标志,幼仔没有牙齿,以后逐渐开始长牙,两个巨大的门齿会随着身体的成长越长越长,以后也会由于使用过度而磨损,甚至断裂,而一旦门齿断裂就会成为残废。非洲象的寿命约为60—70年。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非洲象分布于非洲东部、中部、西部、西南部和东南部等广大地区,北起苏丹草原,南至南非腹地,东从东非沿岸,西达西非赤道一带,主要栖息于热带草原和稀树草原地区。   
分布国家:安哥拉,博茨瓦那,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科特迪瓦,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赤道几内亚,加蓬,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共和国,肯尼亚,利比里亚,马拉维,马里,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1、普通非洲象(Loxodonta africana):又名草原象,体型较大,毛色为灰色,后臀与前肩同高,象牙极长,并向上弯曲。
2、非洲森林象(Loxodonta cyclotis):又名圆耳象。约重4吨,象牙短小,几乎向下直伸,质地密实沉重。头部较低,背部不太下陷,耳朵几乎呈圆形。
3、Loxodonta adaurora, 灭绝,发展为现代非洲象。

进化过程Evolutionary process

研究人员意识到他们忽略了一个全新的大象种类:他们发现,生活在非洲森林的大象类型和栖息在大草原上的类型并非同一种类--而是两种。现在,另一个研究小组声称,非洲象的种类还需要进一步划分。他们认为,来自西非的两种大象形成了遗传上截然不同的第三个大象种类。 科学家关于非洲象之间的分类问题争论已久,华盛顿Smithsonian机构的环保遗传学家Lori Eggert认为,根据非洲象的生活时期,应将他们划分为18种类型。近年来,非洲象被集总为一个独立的物种。直到研究人员提供遗传证据证明,这种怕羞的、生活在森林中的大象类型实际上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物种-- Loxodonta cyclotis (ScienceNOW, 23 August 2001),这一切才宣告结束。 然而,去年的研究没有包括西非的数据,那里大象的亲缘关系问题成为研究人员争论的热点。Eggert通过提取大象粪便中DNA研究了居住在加纳、喀麦隆和马里的令人难以捉摸的大象种类。对这些大象对于大象进化树的适合度很感兴趣,她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同事一同收集了西非和中非草原和森林大象的样品。Eggert提取出它们的遗传材料,比较了一个基因和其它5个DNA片段的序列。令研究人员惊异的是,西非的森林大象与中非的森林大象在遗传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 研究人员一发现森林大象类型不只有一种,就开始收集其它现已公布的非洲象DNA序列信息。研究小组比较了这些序列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西非的草原和森林大象尽管身体上存在差异,但似乎是同一种类型。这一发现发表在9月12日期英国《皇家协会学报B辑》(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 这些DNA序列的比较数据表明,非洲象之间的遗传差异比早先研究所揭示的还要大,华盛顿大学的环保生物学家Samuel Wasser说道。然而他警告说,这些数据还不具备足够的结论性来断然平息这个问题。例如,Wasser认为,随着更为详细的检验结果的出现,西非的草原和森林非洲象也可能被证明确实是两个不同的类型。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非洲象数目的锐减,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非洲人口的高速增长和对森林、草原的开发与破坏,促使野生动物生存的地盘缩小,环境恶化。结果,大象的自然死亡率猛涨。二是滥加捕杀。过去,非洲人捕猎大象主要是为得到象肉和象皮。但是,七十年代之后,象牙成为人们捕杀大象的主要获取物。这不但是因为国际手工艺品市场上对象牙需求量的急速增加,还因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象牙同黄金和钻石一样,被视为一种价值稳定的硬通货,西方一些大银行竞相争购和储存。八十年代初,国际市场上象牙的成交额每年在130万公斤左右,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非洲。同时,象牙的价格不断上涨。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批发价从每公斤13美元上涨到156美元,上涨12倍。获取一根象牙,就可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因此,一些人把大象看成是”活动的金匣子”,把象牙看成是”令人垂涎的白金”,把偷猎象牙看成是”发财致富的捷径”。他们总是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千方百计去捕杀大象。从七十年代起,大象被世界保护野生动物组织列为”濒危动物”。许多非洲国家颁布禁猎大象的法令,并打击偷猎大象、走私象牙的团伙。对有大象栖息的野生动物园和保留地也加强了管理,进行武装巡逻。同时,在一些国际保护野生动物组织的协助下,许多非洲国家开展大规模的”拯救大象运动”,通过捐助、展览、讲座、放电影等多种形式,宣传保护大象的意义和措施。1989年10月,濒危物种国际贸易条约组织大会通过决议,十年之内严禁象牙贸易。这些措施对保护大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九十年代之后非洲象的数目开始缓慢回升。2002年11月,第十二届濒危物种国际贸易条约组织会议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召开。会上争论的焦点仍然是南部非洲国家的象牙贸易问题。经过激烈辩论,会议批准南非、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在三年内出售60吨储存象牙的申请。其他非洲国家因”大象生存条件没有显著改善”,类似的申请则未获批准。联合国《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执行机构曾在1989年全面禁止了涉及大象的国际贸易。自禁令实施以来,象牙走私价格迅速上涨,大大刺激了国际非法象牙贸易,引发了对非洲象的新一轮捕猎。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去年一年,非洲就有2万3千头大象被猎杀。目前,大象已经被列为世界十大最受贸易活动威胁的物种之一。   为了保护濒危大象,肯尼亚等国曾呼吁本次大会能够对象牙贸易实施20年的禁令,遏制象牙非法交易,严惩偷猎行为,防止大象灭绝。

知 识Knowledge

非洲象与亚洲象不同:非洲象和亚洲象的不同象是陆地上现存动物中个体最大的动物。肩高 2. 5-3米,体重达 5000 公斤的亚洲象已经够大了,但非洲象却比它更大:高耸的肩胛达 3 -4 米,身长 6 -7 米( 包括长鼻子)体重的最高记录达 7. 5 吨。

饲 养Raise

非洲象喜欢在热带稀树的草原上生活。喜欢结群而居,每个象群都由一只老雌象带领。每天最炎热时休息,清晨和黄昏时外出觅食。 它们最喜欢吃多汁的树枝,觅食时用鼻子卷取食物,采摘果实。其实象的鼻子还有很多其他的功用,如拔起地上的青草与大树,驱赶蚊蝇, 吸水喷迸嘴里或洒在背上,为自己在炎热天气中降温等。

非洲象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African elephants are elephants of the genus Loxodonta (from the Greek words loxo (oblique sided) and donta (tooth)).The genus consists of two extant species: the African bush elephant and the smaller African forest elephant. Loxodonta is one of two existing genera of the family, Elephantidae.Fossil remains of Loxodonta have been found only in Africa, in strata as old as the middle Pliocene.
Elephants have four molars; each weighs about 5 kg (11 lb) and measures about 30 cm (12 in) long. As the front pair wears down and drops out in pieces, the back pair moves forward, and two new molars emerge in the back of the mouth. Elephants replace their teeth four to six times in their lifetime. At about 40 to 60 years of age, the elephant no longer has teeth and will likely die of starvation, a common cause of death. The enamel plates of the molars are fewer in number than in Asian elephants.
The elephants’ tusks are firm teeth; the second set of incisors become the tusks. They are used for digging for roots and stripping the bark from trees for food; for fighting each other during mating season; and for defending themselves against predators. The tusks weigh from 23–45 kg (51–99 lb) and can be from 1.5–2.4 m (5–8 ft) long. Unlike Asian elephants, both male and female African elephants have tusks.They are curved forward and continue to grow throughout the elephant’s lifetime.

英国玩具犬:别名英国玩具猎鹬犬

阅读(207)

英国玩具犬:别名英国玩具猎鹬犬,为食肉目、犬科、杂交猎犬系哺乳动物,原产于欧洲英国,源于东方,培育定型于英国,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这种犬很早以前起源于中国。

是一种感情丰富,非常聪明的小犬,在长达3个世纪里一直受到皇族、贵族和有钱人宠爱。他拥有紧凑强壮的身体、迷人的气质、圆圆的脑袋、明亮的黑色眼睛,柔和的脸部曲线,处处显示出独特的个性。

科目分类:犬科
生存环境:家养
颜色分类:白色_棕色
性情分类:活泼
最大体型:56cm
毛型长度:中长
寿命年限:15年
适宜温度:18℃±8℃
食物饲料:杂食

  • 英国玩具犬形态特征 >

    头体长46-56cm,肩高28-33cm,重4-8kg。体形非常紧凑,基本上呈正方形。镇定的短鼻猎犬,圆脑袋,快乐且充满柔情的性格,和象丝一样柔软的被毛。他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他的头部形状,相对体型而言,头显得很大,看起来豪华、丰满。耳朵很长,位置低且紧贴头部,长有浓密的饰毛。吻部非常短,塌鼻子,鼻子边上的皮皱在眼睛下面。尾巴采用断尾,留2-4英寸长。被毛丰厚,浓密的皮毛覆盖了耳朵、身体和前胸。

  • 英国玩具犬生活习性 >

    欢快、活泼、充满感情、服从性高。

茶杯猫的喂养方法及健康饮食【图】

阅读(93)

  茶杯猫与普能的猫咪喂养上是有差别的,因为茶杯猫的个头实在是非常迷你,在饮食方面如何喂养才让茶杯猫更健康,关于茶杯猫的饮食又有哪些注意事项,下面小编为你一一分享。

茶杯猫的喂养方法及健康饮食【图】

茶杯猫的健康饮食

  茶杯猫幼猫在离开妈妈后会在主人身上撒娇,还会用双脚按来按去,做挤奶的动作,对于茶杯猫幼猫来说牛奶是必然不能缺少的,如果喂鲜奶,它有可能会不适应,会出现腹泻现象,所以最好还是喂猫奶粉,或者喂较为经济的婴儿奶粉,奶中有丰富的钙质蛋白质,能够补充猫粮中营养的不足,每天喂奶应是80毫升左右,也可以根据茶杯猫幼猫的食量决定喂奶的多少。

  茶杯猫幼猫到达3个月后,最好每个星期给它吃一些肉类,如牛肉、鸡肉等。猫科动物应保证要有较多的肉类共给量,它与狗不同,或者喂口味多又简单方便的猫罐头。有时候吃单纯的肉类会导致小猫的消化不良,单纯的肉类对于普通猫咪都是问题,对于茶杯猫更是有挑战的。这是相对于三个月以下的茶杯猫幼猫。因为它体内的消化酶较少,会因为消化不好而拉稀,如果这样可以喂一些调节肠胃的药,如酵母片或乳酶生等,还有一种药”叭咪宝营养片”撵碎拌到猫粮里,方便好用。

  长大后的茶杯猫还可以继续喂普通猫咪吃的3个月以内的猫粮,但有平时的喂养有注意事项,应用牛奶或温水把猫粮泡软,这样更容易消化,但是也不能长时间的喂养太软的东西,否则会影响茶杯猫的牙齿健康,茶杯猫吃猫粮同时也要保证水分的充足,可以喂凉白开不要喂生水,也可以喂矿泉水,反正茶杯猫身体小也不会喝很多,还能够使体内物质更为充足,一瓶大概可以喝两三天,消费也没有什么困难。

  茶杯猫也不要总是长时间吃一种猫粮,可以每一个月或两个月换一种猫粮的口味,也可以动手给猫做一些好吃的,但要注意盐要少放,拌到猫粮里给我们疼爱的小猫咪,让它好好享受一下。注意千万不要别把它喂馋了,如果把它喂的挑食就很不好了,那样对健康是很不利的而且也会不好喂养,要想纠正猫挑食的毛病是很难的。

体积和体形最小的猫——皮堡斯or茶杯猫?

阅读(176)

  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猫是一个人名为皮堡斯的猫咪,它的大小只有草莓的一样,不过,后来又有人否定过这个世界上最小的猫是PS的,其实并不存在。

体积和体形最小的猫——皮堡斯or茶杯猫?

新加坡猫

  不过从茶杯猫的角度来看也确实存在体积和体型最小的猫,至少是目前全球公认的最小的猫的品种,它是产自新加坡的。新加坡猫,英文名为 Singapula,这种猫的品种也被称为侏儒猫,成年新加坡猫的大小只有不足2公斤。新加坡的外型小巧可爱,大大的耳朵以及犹如画过了眼线般的大眼睛。

  目前,这是公认为体积最小的猫。当然,这也是茶杯宠物网从互联网上搜索到的关于体积的猫的有限资料,哪有不够准确和不够明确的,也欢迎大家与我们进行交流。

如何护理刚生下的茶杯猫?

阅读(101)

  有饲养茶杯猫的朋友在家里的母猫下生小猫的时候有一些注意事项不知道,对于小茶杯猫的护理也不是很知晓,本文秀宠网为大家分享关于刚下生的茶杯猫(也叫迷你猫)应该如何护理。

如何护理刚生下的茶杯猫?

茶杯猫如何护理

  刚下生的小茶杯猫调节体温的能力还很差,因此注意防寒保暖,茶杯猫本身就很小,所以猫崽更是在身体的温度上需要着重关注。小茶杯猫在7-14天的时候,需要白天两小时喂一次,晚上四小时喂一次,每次6-8CC。当然,如何茶杯猫母猫的奶水很充足的话,可以将小猫直接在放母猫身边。但是通常的茶杯猫母猫由于身体小的原因,奶水大多不是很充足。需要人为控制。当下生和小猫到了14-21天的时候,可改为白天2小时喂1次,晚上11点到次日8点喂一次,量可以适量加大,每次8-10CC。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给小猫喝牛奶,牛奶中有乳糖,而有些小猫缺乏乳糖消化酶或者乳糖酵素,因此容易引起慢性腹泻。有的小猫会对牛奶蛋白过敏,结果也是慢性腹泻。有一点可能有些家里养茶杯猫的朋友并不知道。

  虽然不是所有的小猫喝了牛奶都会这样。但为了小猫的身体健康。建议还是不要喝牛奶。要去宠物店买专用的猫奶粉。调好后用注射器喂。2-3小时喂一次即可。一定要将奶加热的38度,和猫血的温度一样高时,才可以喂小猫。

  每3-4小时用温毛巾刺激小猫的肛门,以帮助排便。喂小猫的时候,你需要轻轻抓住小猫的颈部,然后将注射器轻轻放进小猫的嘴里,注意动作不可过猛,否则小猫会惊慌的,轻轻推注射器,奶就会慢慢滴入小猫的口中的。

茶杯猫哪里有卖及产地在哪里?

阅读(159)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于茶杯宠物,什么茶杯犬,茶杯猪还有茶杯兔什么的,与这些并齐的还有茶杯猫也是非常受人关注的。猫温有时温顺可爱,有时候蹦蹦跳跳,可静可动非常可爱,所以茶杯猫也更是受到了许多宠物爱好者的喜欢。

茶杯猫哪里有卖及产地在哪里?

茶杯猫

  说到茶杯猫自然大家关注的比较多的有一部分是,茶杯猫在哪里可以买到,茶杯猫的产地又在哪里呢,下面茶杯宠物网为大家介绍一种茶杯猫:Singapula,它是源自于新加坡,也是被公认的猫种类当中最小的品种了。这种猫属于非常小的犬种,细分起来也算是侏儒猫了,但是这个侏儒并不是指它的身体有问题,而是纯种的茶杯猫长大了也很少,成年的 Singapula 茶杯猫最多不超过2.5公斤。

  Singapula 猫咪的外型可人,耳朵很大,有一时候甚至感觉是一扇一扇的。它的性情文静且举措矫捷,与其它的猫咪一样也是经常跑来跑去的。所以这样的猫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有时候太灵活了,喜欢到处乱钻,经常会把家里弄的很乱。不过,相信你已经决定养一只猫的话,那么这些问题你也已经早已考虑进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