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享李商隐的诗句和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下一句。希望大家喜欢。
【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处】唐·李商隐《无题》。 【意思】春蚕直到死才把丝吐尽,蜡 烛烧成灰泪才流干。蜡炬:蜡烛。泪: 指烧化的蜡。 用春蚕吐丝、蜡烛燃烧形容自已追求和思恋深切而又坚定的心情。 紧扣“别”字,上句“丝”与“思”谐音双关,写对情人的缠绵恋情;下句以蜡泪喻相思泪,写相会无期的痛苦。感情沉挚,比喻贴切生动,是抒写爱情的佳句,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 【赏析】 两句的意思是: 春蚕临死才把丝吐尽; 蜡烛烯成灰烬后,流下的烛泪才会 干。 这是李商隐诗中流传最广的写情名句。上句以蚕丝之 “丝” 暗喻思念之 “思”,借助于谐音双关; 下句以烛泪之 “泪”来比方愁人之 “泪”,形神极似。 诗人巧妙地运这种高超的修辞手段,写出了人间的千古至情。 春蚕吐丝,死后方尽,蜡烛流泪,泪干身灭,这种伴随着生命始终的缠绵 之情,这种至死不渝的真诚执着的爱,的确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正 因为如此,后人表示对某种事业或信仰的执着追求时,也常借用这两句诗。因 而清人孙洙云: “一息尚存,志不稍懈: 可以言情,可以喻道。” 【鉴赏】春蚕要直到死时才会停止吐丝,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般 的蜡油才会滴干。诗人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借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表 达绵绵不断的相思之情。“丝”是“思”的谐音;“泪”字是比喻蜡油,一语双 关,也指诗人的泪水。“到死丝方尽”是比喻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 “蜡炬成灰”则比喻思念过程中所受的煎熬之痛。诗人以丰富的联想,表 达了自己对这段感情生死不渝、九死不悔的执着追求。后世常用此句表 达一个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用法例释】 一、用以赞扬蚕或蜡烛 奉献、执著的禀性。[例1]除了老通宝 和他的同行们,世人多是只知享用丝 绸,而对吐丝的蚕很淡漠。但在诗人文 士笔下呢,备受赞美的却是蚕儿了。家 喻户晓的例子便是李义山的名句:“春 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戴 明贤《蚕丝茧绪》)[例2]我望着那一支 将要燃尽的蜡烛,不禁想起了李商隐寓 意深沉的诗句:“春蚕至死丝方尽,蜡炬 成灰泪始干。”(难道)我们孜孜以求的 光明,不正是这蜡烛精神的坚持所获得 的么! (柳嘉《灯火》) 二、用以形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例]情之所钟,一旦诚 万难解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 灰泪始干”两句,非过来不能道,然亦非 滥情者可与语。(碧波《燃脂余馨》) 三、 用以比喻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 品质或锲而不舍的精神。[例1]“春蚕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李商 隐的这两句诗大约就可以概括他的一 生吧? 其五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是光明磊落的一生。(罗竹风《缅怀往 事 沉痛悼念》)[例2]有时也会亲近 酒,以期能够浇愁或助喜,但是翻检记 忆的仓库,没找到大醉的痕迹。这是否 可以证明,自己并没有“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雄心呢? (张中 行《酒》) 【全诗】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全诗赏析】 唐代诗人李商隐作。作者多用“无题”诗抒写心中隐秘难言的情思,这一首是写爱情的名篇。 诗人从恋人离别下笔。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用东风无力、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色,渲染恋人离别的伤感,并象征青春、爱情与人生不能永驻长存。一开篇便使人置身于一个凄恻而美丽的境界。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常见的生活现象来象征恋人炽热、忠贞的爱情,比喻新奇贴切。上句重在缠绵,下句意在强烈; 上句用谐音双关,下句用拟人化的联想。各有侧重,手法不同。这一联历来被人们借用来表达至死不移的深情和时刻不忘的思念,成为千古名句。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他想象她在异地相思不眠,心境孤寂,容颜憔悴。仿佛她对镜梳妆的身影正浮现在眼前,而她对月低吟的声音也正飘忽在他耳际。“但愁”、“应觉”,表现他对她无限关切,体贴入微。“寒”字,移情入物,让月光也染上寒冷、凄凉的感情色彩。这一联写得绘声绘影,情真意浓,十分感人。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他把她的居处比为仙境,把她当作神女仙姝,使诗歌染上一层飘渺、神秘的美丽色彩,表达出对她的爱慕之深,希望有人能为他们殷勤传递消息。 诗人用比喻象征手法,委婉深曲的笔调,巧妙新颖的结构,缠绵往复的方式,抒写了他的爱情生活,艺术感染力很强。但这种爱情过于感伤低沉,同劳动人民的开朗爽快的爱情有明显的区别。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