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要分享

【杜牧的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本文分享杜牧的诗句和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希望大家喜欢。

【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出处】唐·杜牧《泊秦淮》 【意思】烟雾,给秦淮河披上柔曼的轻纱,明月,将皎洁的光华在岸沙上披洒。夜色里,我的船儿泊岸秦淮,靠近酒家。 【全诗】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①秦淮:秦淮河,在江苏南京市区内,六朝时是有名的歌舞繁华之地。 ②笼:笼罩。 ③商女:卖唱的歌女。 ④后庭花:即乐曲《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陈叔宝)耽迷声色之中,与狎客共制艳曲《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终至亡国被俘,后人把他的《玉树后庭花》看作亡国之音。 【全诗鉴赏】 秦淮河流经金陵一 段,自六朝以来,一直是商旅集 散之地,河两岸秦楼楚馆林立, 至唐末杜牧的时代繁华不减当 年。如果说金陵在六朝时期的 兴衰史足以证明世事的反复无 常,那么秦淮河的繁华不减,似 乎又给人某种启示。《泊秦淮》 要表达的便是作者途经此地所 触发的怀古意绪。 诗的首句描绘了秦淮河的 夜景:月光淡淡,烟水迷濛,风景 如画。第二句叙事,补足前句, 说明景色为夜泊所见。又引起 下文,说明商女所唱,是因为“近 酒家”才得以听到的。从时间和 逻辑顺序看,应该是先泊于秦淮,然后才看到此处风景如画。作者在结构 上来了个先写景,后叙事,这就收到了突出秦淮美景的效果。为什么要把 一个歌舞烟花之地描绘成和平宁静的港湾呢?因为杜牧本是经邦济世之 才,他承袭了祖父宰相杜佑的遗风,“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希冀在晚 唐多事之秋做出自己的贡献。但他对政治、军事、财赋等方面的建议,未 能引起统治者的重视,他的大半生仕途生涯是在幕府和州刺史任上度过 的,政治上的失意促成了他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寄情声色、颓废放浪的生 活。于是秦淮河这一风流薮泽,在杜牧笔下就成了风高浪险的仕途中的 一个避风港,一个可以暂时忘怀世情的逍遥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 者对政治斗争的厌倦之情。 诗的后半是听商女唱后庭遗曲所引发的感慨。乐妓在酒店替客人唱 歌侑觞,所唱之歌恰是产生于金陵的《玉树后庭花》。这是耐人寻味的。 陈后主苟且偷安,荒淫误国,《玉树后庭花》成了可耻结局的见证。诗人 慨叹唐末的统治者对前朝荒政取亡的教训“哀之而不鉴之”,《玉树后庭 花》传唱不衰就是明证。诗人的心也为“商女不知亡国恨”而震动:不知亡 国恨反倒少一层痛苦,自己与商女相比,谁幸谁不幸真难定论。作者终于 若有所悟:世事沧桑自有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个人能做的事实 在太有限,大半生热衷政治的结果是“可怜无补费精神”。 【全诗鉴赏2】 此诗为一篇羁旅之章。诗人赴扬州刺史任,路过六朝古都建康,唐都虽不在此,而秦淮河两岸纸醉金迷的繁华景象却甚过京都。 首句就不同凡曲,两个“笼”字尤其醒目。烟、水、月、沙均为两个“笼”字融会为一,点画为一幅甚是雅致的水边夜景图。柔媚静寂而又清漪微浮,笔墨轻淡而有朦胧冷谧的气氛。“水、月”与次句 “夜泊秦淮”关联紧密,读完首句再诵次句,煞是自然。倘若按作者行动来看,应为“夜泊秦淮”在前,“烟笼寒水月笼沙”于后,但果真如此,反觉平淡无奇了。其妙处在于: 其一,这样先创设出颇具特色的环境氛围,有夺人于先声的功效; 其二,如此也很合符一幅图画之画面与题字的关系,即常常是先驻目于那幅图画之画面——“烟笼寒水月笼沙”,之后再细瞧边角之题字——“夜泊秦淮”。所以这样处理很符合人们艺术鉴赏的习惯。 次句看似坦平,却颇令人品味。因为 “夜泊秦淮”而“近酒家”,同时说明首句时间、地点,且照应诗题。因为“近酒家”方引出 “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才感触到了诗人的情思。此句起承转下,统领全章,构筑精细不落俗套。 商女本为侍候他人的歌女,唱啥全凭听者情趣而定,可见诗人第三句乃为一种曲笔,要说“不知亡国恨”的正是那在座的把玩者——贵族官绅们。据传替陈后主制作的亡国之乐《玉树后庭花》,早就寿终正寝了,然而,现今却又有人在这颓世之际,不以国事为重,反用如此亡国之乐来寻乐找趣,这怎么不让诗人由此而生历史悲剧又会重演之感慨呢! “犹唱”两字,巧妙而自然地将历史、现实与想象中的未来连为一线,韵味无尽。这三四句于委婉轻盈的曲调之中,显现出风趣的讽刺,婉转的喟感,无限的悲怆。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