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要分享

【】姜夔《扬州慢》全诗鉴赏,诗意解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本文分享和扬州慢姜夔。希望大家喜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音“婆”)阳(今江西鄱阳)人。少年时随父流寓于湖北汉阳,父死后流寓于湘、鄂间,结婚后居湖州,常漫游于苏、杭、扬、淮一带,到处依人作客,与当时不少著名的诗词作家都有交往。姜夔(音“奎”)一生未曾入仕,可称为专职词人。他擅长诗、词、书法、音乐,是高人名士的典型,性格潇洒,寄情山水烟光,所写爱情题材的词,题意真挚而不浮艳,有些词中也表露了一些关怀祖国命运的情思。他的词属于“婉约派”,风格清幽峭拔,音调谐婉,辞语精美,但有的过于追求形式,意境不深。

这是一首就扬州几遭金兵蹂躏,追怀丧乱,感慨今昔的词。作者在词题下有序说: “淳熙丙申至日(宋孝宗淳熙三年即1176年冬至那天),予过维扬(扬州),夜雪初霁(晴),荠麦弥望(满目),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自制词牌),千岩老人(诗人萧德藻,姜夔是他的侄女婿)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作者自己道出词中的题旨所在。江苏的扬州,在隋唐时代是交通冲要,并以歌舞繁华之地著名。宋王朝南南后,金兵加紧南侵活动,曾两次侵陷扬州(1129、1161),使城市受到严重破坏。作者过扬州时节虽是第二次大破坏的十五年之后,但所见仍是一片“废池乔木”, “冷月无声”,为此他非常恨怨金兵的野蛮破坏,也异常惋惜这座名城的繁华难再。在姜词中,这是一首现实性较强、情景描写逼真、感慨深沉的作品,历来被认为是宋词中的名篇,其中的许多佳句,多被后人称道。

作者写这首词是要悲吟城市繁华的被毁,同情人民苦难的深重,而写出来又还是自己的“婉约派”的风格,为此作者用了今昔对比的写法。对昔时的繁荣,以清淡、俏丽的色调描画: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而这里风月繁华,更有唐人杜牧的“俊赏”,有“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为证。这样写,“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从现实到历史的追溯,都有了具体形象确证。对比之下,今时的破败,则令人触目惊心,以致就是杜牧来看了,也会感到伤情难赋的。作者以浓重的色调,描画了可悲可怕的一片惨痛情景: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那有名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写扬州有名的杜牧,也会是“算而今重到须惊。”

在古典诗文中,写战争造成的国破城荒,人民所受的战乱痛苦,多有细致入微、惊心动魄的作品,如蔡文姬《悲愤诗》,鲍照《芜城赋》,杜甫的许多诗作,但以词写这种题材,并且写得这样情深笔细,还是不多见的,这出现在姜夔笔下,尤其令人感到可贵。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