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要分享

【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本文分享杜甫的诗句和一览众山小上一句。希望大家喜欢。

【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出处】唐·杜甫《望岳》。 【意思1】一定要登上泰山极顶,到那 时再俯瞰四周群山,它们将显得十分矮 小。会当:唐代人的口语,定要。一释 为“应当”。凌:超越,登上。绝顶:最 高峰。 从《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语化出,笔力雄健,意境开阔,泰山的峻伟和诗人胸怀的博大于此可见,因而金圣叹《杜诗解》卷一说“如此作结,真是有力如虎。” 【意思2】 会当: 合当。凌: 登临。绝顶: 最高峰。句意: 将来当我登到泰山极顶的时候,居高临下一看那周围的群山,一定显得非常矮小。诗句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后多用这两句诗说明立足点高,能容易观察事物的本质,困难问题也易于解决。 【鉴赏】登上山顶,从泰山峰顶俯视天下,众山都会显得渺小。此诗 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当时诗人漫游齐赵,经过泰山作了此 诗,这是目前所存最早的一首杜诗,写尽泰山的雄伟高峻。此句诗歌中, 诗人由望岳而产生了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即“一定要”,因此 诗句不仅表现出泰山的雄伟壮丽,还表达出诗人不畏艰险、敢于攀登山 顶、俯视天下的雄心壮志。 【评析】 杜甫著名诗句。 两句写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周围的其它山峰便都在脚下了。“会当凌 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 “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 却有深刻的含义: 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 顶峰的誓言。会当: 应当。凌: 登上。 《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 故题作《望岳》。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 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诗篇气魄 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 明王嗣奭 《杜臆》 卷 一: “公盖身在岳麓,神游岳顶,所云 ‘一览众山小’ 者,已冥搜而得之矣。” 清金圣叹 《杜诗解》卷一: “如此作结,真是有力如虎。” 清浦起龙 《读杜心解》 卷一: “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位居峰巅 等极高之处,鸟瞰四周,顿觉万物低矮 渺小。[例]我曾经在一个明朗的早晨 登上电视塔,鸟瞰晨雾弥漫的上海城, 那真正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啊。整个上海,仿佛都匍匐在我的脚下 了。(赵丽宏《上海抒情》) 二、用以比喻 取得最高成就或殊荣,傲视一切。[例] 小将们把眼睛紧紧盯着乒坛的“珠穆朗 玛峰”,渴望自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王丁《祖国荣誉高于一切》) 三、用于比喻取得了卓越成就或具有崇 高理想、远大志向的人会觉得一般的理 想和目标是那么短浅渺小。[例]“会当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扔掉个人主 义的包袱,站在共产主义的高度,才能 看清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从而树立起 坚强的革命信念。这时再回首看那自 私而可怜的个人主义,必然更觉渺小, 只不过犹如人们脚下的一抔黄土而已。 (黄胜平《“渺茫”与“渺小”》) 【全诗】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后迁居河南巩县。官宦家庭出身。35岁进京城长安寻求人生前程,但很不如意,穷困中渐渐与下层人民接近,慢慢地走上了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他的作品反映社会生活和民间疾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风格沉郁苍劲,讲究格律形式,对后世影响很大。今存诗1400多首。岳:指东岳泰山,又尊称“岱宗”等。钟:聚集。神秀:指奇特的景物。阴阳:山北和山南。决:裂开。眦:眼眶。 该诗杜甫早期的名作;写泰山的名篇之一。明代诗人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且立片论 此诗是诗人青年时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后写的泰山名篇,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诗篇之一。诗是押仄韵的古律,很多地方不合平仄,不是标准的五律。 此诗表达青年的壮怀,主题在结尾两句,是仰慕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表达。因为有这样的壮怀,所以诗写得景象阔大,雄奇神俊。首联一问一答,就将泰山绵延广远的气势写出来了。如果用白话解释,那就是“伟大的泰山究竟是怎样的山呢?它的郁郁葱葱的山色简直将齐鲁大地染成青绿的一片,还无边无际地扩展得更远了”。“青未了”三字可见诗人的写作天才。颔联赞美大自然把神奇的景色都集中到泰山来了,泰山的高峻将山北山南分割成明暗的天色,一山之中也不同。后一句与王维的“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意义相近。颈联想象登上泰山高处的感受,看到云卷云舒,让自己心胸激荡。目送飞鸟远去,一直到看不见为止,大瞪着眼睛好像眼眶都要裂开一样。这两句不是登山之后的所见,而是在山下望而心想的内容。这样的心想,其实表明了青年诗人欲登高望远,纵观天下的抱负。两句的词序都是倒装,是“生层云荡胸”和“入归鸟决眦”。尾联说明自己将来一定要登上峰顶,去感受放眼望去,众山在泰山之下变得低而矮小的壮景。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