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享柳宗元的诗句和渔翁夜傍西岩宿。希望大家喜欢。
【诗句】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出处】唐·柳宗元《渔翁》。 【意思】渔翁昨夜落宿在西边岩石下,早晨起来在清澈的湘江中汲水,烧竹煮饭。写了渔翁的起居活动,表现出渔翁的勤劳与俭朴。而诗中以“清湘”代水,用“楚竹”代薪,则给 人以超凡绝俗之感,流露出诗人愤世嫉俗的孤高情怀。 注:汲(jí),从深处打水。燃楚竹,烧竹煮饭。 【全诗】 《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①西岩: 指永州西山。②清湘: 指湘水,流经永州。③欵乃(ao ai奥霭): 象声词,摇橹声。渌 (lu路): 清澈。 【全诗赏析】 《渔翁》是把诗中人渔翁置于他活动的天地中来描绘的,通过其活动 以及周围景物揭示主人公的精神风貌。首句从“夜傍西岩宿”写起,我们 可以想象渔翁是以船为家,生活在山水之间,行踪飘忽不定……诗的第二 句写他早起打水生火,开始一日的生活,事属平常,但所汲为“清湘”之水, 所燃为“三楚”之竹,这就很不平常了。“清湘”和“楚竹”在古代诗文中被 赋予丰富的意蕴,所以一经拈出,就能激发读者的联想,有超凡脱俗之感, 感到它们似乎象征着诗中人孤高的品格。读诗的第三句“烟销日出不见 人”,我们才醒悟到原来前两句所描述的其实是“雾里看花”,很不真切,读 者只能从汲水的声响与燃竹的火光知道西岩下有一渔翁在。那么“烟销 日出”以后该能看清楚渔翁的身影以至他的容貌了吧?急不得,先说“不 见人”,继而随着“欸乃一声”棹歌,忽现眼前的是“山水绿”画面。这里颇 有奇趣可寻:不见其人而先闻其声,使主人公的出场不同一般;不说“山水 绿”是“烟销日出”所致,而直接棹歌,似乎山水是被棹歌唱绿的。但仔细 琢磨,又完全合乎情理:日出烟散,人们首先看到的是山和水等大目标,然 后才会把视线集中到具体的细小目标,只要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会有这 种体验。“欸乃一声”的棹歌在山水间飘荡,它不受什么限制,自然入耳, 听者寻声得人,于是人物出场。经过这一番安排,主人公的亮相造型自然 会十分鲜明突出。诗的最后两句在句式结构上也有类似三、四句的错位: “回看天际”这一动作与“下中流”没有逻辑关系,视线所接应该是“岩上无 心云相逐”。经作者这样安排以后,让人觉得“回看天际”的动作尚未最后 完成,而渔舟已下到中流之中了,渔翁动作敏捷可以想见。而用岩上白云 缭绕舒展的画面结束全诗,有悠远不尽之致。“云无心而出岫”曾经是陶 渊明企慕的境界,可以说末句的景物描写是揭示主人公精神风貌的着意 之笔。 苏轼曾说:“孰味此诗有奇趣。”但又主张后两句“虽不必亦可”。这种 看法引起后世持久的争论,意见难以统一,但一致认为原作是好诗。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