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要分享

CPI或稳定在3%以内,中国并未面临严重通货膨胀威胁

美国通胀持续走高,引发了国内对输入型通胀的担忧。而我们国内的经济学家一向又对通货膨胀十分敏感,CPI一上涨就感到十分不安。为此,便得出了中国面临严重通胀的威胁。这有点耸人听闻,至少是还有待商榷。

例如,2010年还未结束,我们就开始退出4万亿财政刺激政策了。而我们之所以急忙“退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货膨胀率的上升。2010年5月,PPI同比增速达到了7.1%、CPI为3.1%。尽管当时通胀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是基数效应的结果,但我们在心理上接受不了超过3%的CPI。随着CPI增速的提高出,2011年初央行提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2012年3月中国PPI开始持续54个月负增长,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实际是处于通缩状态。

事实上,中国应该学会容忍高于3%的通货膨胀水平。通货膨胀是指物价的普遍上涨。物价稳定是指普遍物价水平的稳定,或普遍物价水平变化速度的稳定。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主要靠物价变动指引。相对物价水平处于经常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理论上,相对价格的变动不应该影响一般物价水平。

但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由于工资刚性和其他刚性,物价下降的刚性比较强。在一些产品价格上升的同时,其他一些产品的价格未必下降(或下降幅度不够充分)。所以,相对价格的变动往往导致价格总水平的向上的变动。如果日本、美国等国货币当局把通胀目标定在2%,中国应该把通货膨胀率目标定得更高一些。

从CPI和PPI变动途径就可以看到,过去十多年,PPI大部分时间处于负增长状态。CPI在大部分时间都低于3%。在最近十年,中国的主要问题不是通货膨胀太高,而是因为害怕通货膨胀,使得经济增速没有达到可以达到的高度。

最近,中国经济的一个显着特点是:一方面是PPI上升比较明显,另一方面是CPI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上。除了大宗商品过度囤积因素之外,中国PPI上涨总体上是一个积极现象。当前形势下,中国应该担心的不是PPI上涨,而是PPI上涨不能转化为CPI上涨。供应链下游大量行业的企业盈利承压,这对消费和投资产生了负面影响,进而可能影响经济增速。

中国应该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增强消费者的就业、收入信心、刺激有效需求,使下游企业能够把增加的成本做进一步转移。当前内需疲弱阻滞了生产资料PPI向生活资料PPI的传递,进而阻碍了PPI向CPI的传递。

通胀本身当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在稳增长和稳通胀之间,稳增长对中国更加重要。尤其在中美博弈、百年未有的大变局背景下,稳增长更具有其特殊意义。当然,也不是说要拔苗助长,但是也不能主动把增长空间给束缚住了。

我们赞成市场的主流观点,中国并未受到通货膨胀的威胁,目前主要表现为PPI上升的通货膨胀是供给方冲击造成的、是结构性的。PPI可能已经达到阶段性的高点,有望在今后一段时间回落。如果PPI上涨传递到最终消费者,CPI也会有所上升。但中国目前并未面临严重通货膨胀的威胁,中国全年CPI通胀率稳定在3%以下是没有问题的。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