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要分享

名画背后的历史

吴辉

日常生活中,绘画艺术几乎随处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绘画的审美,从来就没有统一标准,更多的是创意,为此,很多家长从小就送孩子去学美术,接受艺术的熏陶。

在历史的时间长河里,慢慢沉淀下来的各种绘画作品,有的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名画,如《清明上河图》《蒙娜丽莎的微笑》等佳作。在没有摄影摄像的年代里,这些画作又承担着记录历史的功能,在每一件艺术品的背后,深藏着理念与人文的变化。

可以说,绘画是人类凝固的历史,是无声的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绘画艺术发展与变革的同时,金融的内涵与形式也在随着时代的步伐而逐渐变化,从历史与地理的角度出发,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经济、金融的影响。

《名画中的金融史》即以此为出发点,以世界名画为切入点,通过“名画赏析+历史故事+金融视角”的跨界融合,讲述了金融的演变和应用,揭示了金融发展的逻辑,给我们当下的金融生活带来启示。很有幸,《理财》杂志记者拜读了此书和采访了作者本人刘晓乐,探寻了作者书写这本书背后的故事。在作者看来,将绘画艺术与金融置于具体历史时空之下,才能挖掘其内在隐含着的因果关系,重构历史图景。以下为采访实录:

《理财》:您在什幺样的契机下萌发了要写这样一本书的想法?

刘晓乐:自古以来,经济昌盛之地,必有艺术之花盛开,佛罗伦萨、威尼斯、安特卫普、荷兰、法国、英国、美国,每个地方强权或世界强国诞生之地,一定是经济繁荣的区域,并且诞生过艺术流派,艺术与金融相伴而生。这是很符合历史规律的一件事情:金融是跨时空的价值交换,艺术是跨时空的思想交流,艺术变革与金融发展有着深厚的联系。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对于艺术与金融之间的关系,第一反应便是拍卖这一金融形式,或者说有钱人通过拍卖这一形式进行艺术品投资,这种反应无形当中也验证了艺术品的存在必须有金融力量的支持,所以,我便将金融与绘画艺术结合了起来,从而产生了写一本《名画中的金融史》的想法,并付诸行动。

《理财》:花了5年来写这本书,可以分享一下您在写作过程中碰到哪些困难或令人难忘的事件吗?

刘晓乐:在写作过程中,确实有很多令人难忘与怀念的事情。说起困难,第一件就是对于艺术的理解与感悟。在写本书以前,我只是一名金融工作者,完全不熟悉绘画艺术,而且也没见到过几幅世界名画的真迹。当我产生写书的想法以后,我先是与很多朋友进行了初步交流,并让他们帮助我寻找一位愿意与我合着此书的人,但可惜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于是,我只好开始自学艺术史并研究名画,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与艺术品位,最终通过此途径完成了写作。

至于难忘的事情,与中信出版社编辑之间的交流便是我终生难忘的记忆。当我写好初稿时,接到出版社许志主编的电话,她针对我书中的内容与我进行了两个小时的沟通,并很快地通知我,中信出版社愿意与我签订出版合同。那天,我坐在停车场里待了10分钟左右才出去,因为我沉浸在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之中。

当然,有过兴奋,也会碰到挫折。当我与责任编辑丰虹合作将本书内容修改了六遍之后,我们来到了出版发行的最后一道关口——质检关。结果,质检老师看了不到20页,就将书稿给打了回来,并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举例来说,在《称量心脏:阿尼的亡灵书》这一章节中原文有这幺一段话:“象征真理与正义的玛特女神——她化身为一根羽毛,若结果显示心脏重于羽毛,则意味着死者的心地纯洁善良,可被允许跨入极乐世界。”当时,质检老师提出修改意见,认为“极乐”是佛教用语,不应用于埃及时期的宗教表述。

当时,我有点小崩溃,这幺严格,还能不能发行了呀,这一稿打回来之后,我加班加点又对书稿中所有的专业术语、数字、年月都进行了校对修订,最终也算是有惊无险地通过质检,当然,后果好像是自己的眼镜度数又加深了。

《理财》:我有幸拜读了本书,好奇书中涉及的那些名画是如何挑选出来的,在艺术视角和金融视角的解读中,二者有什幺关联或底层逻辑?

刘晓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一个洞穴理论这样说道:有一群囚徒被囚禁在一个洞穴里,他们只能盯着眼前的洞壁,这些囚徒便以为墙面上的影子便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真实的事物。如果有一天,有一个转过身来,到外面的世界,他会觉得很疑惑,甚至不相信这些是真实存在的事情。

柏拉图的洞穴理论给人们描绘了两个世界∶—个是在洞穴中只能面向洞壁的世界,另外一个是转过身来面对洞口并且可以走出洞外的世界。

我想用柏拉图的洞穴理论告诉大家,我认为:名画是由真实与虚幻组成的多维世界,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家们用他们的名画来凝聚思想、反映世界。留下历史时空记忆的名画组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世界,在这里,现实世界映照其中,欧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传说、重大事件都会在名画空间中找到相应的作品,甚至很多艺术家还能够独创一些现实世界中没有的人物与场景。

我所做的,就是将名画世界中能够对应现实金融变化的经典之作从中筛选出来,擦掉隔在它们中间玻璃上的灰尘,使它们能够交相辉映就好。

《理财》:您个人是怎幺理解金融史与世界史的发展的?特别是对宗教、艺术、历史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您怎幺看?

刘晓乐:有这样一种说法:世界史就是一部金融史,也有好些着作就是这样命名的,比如《世界是部金融史》《世界史就是一部货币史》《金融可以创造历史》等。

如果将宏观世界当作一个可以正常运转的人体的话,经济或金融就是我们人体的血脉,为我们输送营养;政治就是人体的骨骼,支撑我们的形体;文化就是人体的头脑,为我们指引方向。所以,世界的发展,人类的前行,必然也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类因素的变革与发展而构成,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史与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都是同步的,其中涉及宗教、艺术各方面的内容也是一样的道理。

书中有几篇关于宗教的历史,宗教本来在诞生之时可能是由于精神层面的需要,但当发展到一定阶段,与政治因素结合之后,就一定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耶稣说“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就是从宗教文化层面对政治权力的答复,信仰归上帝,世俗归国王。而当基督教变身为统治阶层以后,本来负责联系上帝与人间的教会组织却又想寻求世俗权力的统治,于是教权与王权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斗争,而在斗争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经济的支持,必须要有艺术的宣传,所以,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我们会发现,太阳之下,本无新事。

《理财》:以史为鉴,还有哪些书可以推荐我们读者作为延伸阅读吗?

刘晓乐:从金融史的角度出发,推荐《千年金融史》《资本5000年:资本秩序如何塑造人类文明》等书籍,《千年金融史》介绍了从5000年前到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与现代金融体系息息相关的概念和实践的发展,以及这些发展对文明进步的贡献。除了以上两本书,《借钱:利息、债务和资本的故事》《新食货志》《投资:一部历史》《债:第一个5000年》等书籍也值得阅读与拥有。

从艺术史的角度出发,推荐《艺术的故事》,作者是欧美着名科普读物作家房龙,他以丰厚的知识底蕴将多种艺术门类的内容融为一体,从东方写到西方,从上古写到近代,可以为读者打开很多扇了解艺术的窗户;当然如果从了解名画背后故事的角度出发,日本艺术畅销书作者中野京子的名画系列书籍也是不错的选择。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