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色小镇建设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转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小镇建设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特色小镇建设缺少整体规划;特色产业链完整度不高;建设模式单一;主题定位不明确。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小镇建设应着力做好六项工作:因势利导、规划先行;完善政策,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加强金融及土地政策的支持力度;实现小镇建制上的创新与重构;聚焦特色产业,实现产镇有机融合;提炼民族文化内涵,打造民族风情品牌。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小镇建设;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创新重构;产镇融合
特色小镇是产业特色鲜明、人文底蕴浓厚、设施服务便捷完善、绿色生态、魅力宜居的拥有几十平方公里土地,加一定人口经济规模和特色产业的行政建制镇(城关镇除外) [1]。普遍来看,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小镇的发展构架离不开特色产业、文化体系和旅游产业三个方面的支撑。其中,特色产业既包括传统经典产业,如茶叶、丝绸、瓷器、文房等,也包括新兴产业,如康养产业、时尚风情、信息及金融服务等;文化被誉为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小镇的“灵魂”,是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小镇获得精神认同和回归的支撑,包含着历史、社区、邻里、宗教、建筑、名人等多元文化元素;旅游产业则是一种泛指 ,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小镇类型中旅游发展型的数量也最多。新疆目前共有14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小镇的建设为提升地方知名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显着作用。通过对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昌吉州)特色小镇的调查分析,可以总结行之有效的做法,形成可供少数民族地区借鉴的经验及发展路径。
1昌吉州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
1.1已成功获批一个国家级特色小镇
昌吉州目前有国家级特色小镇一个,为吉木萨尔县北庭镇,是2017年获批的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小镇建设主要依托北庭故城遗址和北庭西大寺的历史资源,打造历史文化名镇,同时借助昌吉州全域旅游的政策和吉木萨尔县的旅游资源,围绕“大唐都护府,丝路新北庭”的主题,积极打造有历史渊源、有新镇美景的旅游型小镇。
1.2已正式启动8个在建特色小镇项目
昌吉州在建和拟建设的特色小镇项目主要有:2017年昌吉州确定在全州范围内启动昌吉文旅产业小镇、北庭文化小镇、昌吉市康养小镇、阜康博格达文化小镇、木垒县熊猫电站旅游小镇、天山北麓葡萄酒特色小镇(呼图壁县)等六个特色产业小镇建;昌吉市确立了北部碧玉链特色小镇建设,主要包括渔业小镇和杜氏乐水小镇。
1.3正在积极开展特色小镇的孕育工作
昌吉州各县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立足自身实际有序推进特色小镇的孕育工作。据统计,拟建设的特色小镇主要集中在昌吉市:昌吉市大西渠现代宜居小镇、阿什里“运动+康养”草原生态运动特色小镇、六工渔业小镇、滨湖亲水小镇、硫磺沟近郊乡村旅游度假小镇、杜氏旅游小镇、国家农业开发区花儿小镇、高新区援疆小镇;此外,拟建的还有木垒县阿吾勒风情小镇、奇台县康养特色小镇、呼图壁县雀尔沟哈拉坝风情小镇、阜康市康养小镇、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温泉小镇等。
2昌吉州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特色小镇建设缺少整体规划
昌吉州在特色小镇建设上缺少州级层面的整体规划,小镇的建设与申报往往是以拟申报小镇的建设发展规划为主。缺少特色小镇的培育机制,特色小镇培育、发展较慢。
2.2特色产业链完整度有待于提高
特色产业上下游的配套不够,对产业的特色性、可持续性、排他性、产业链完整性估计不足,难以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难以发挥产业带动效应,促进产镇融合发展。
2.3特色小镇建设模式单一
分析昌吉州在建和拟建设的特色小镇,建设模式还比较单一,从运营内容来看,旅游类小镇占比超过50%,产业聚集性小镇数量少,创新创业型小镇数量少,科技创新型小镇基本为空白。运营模式上基本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型的模式,从规划、建设、运营,绝大部分都是政府行为,政府主导规划、建设,招商企业入驻,在这种模式下由于企业前期参与度不高,难免会造成小镇项目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冲突,影响了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效率和企业参与小镇建设运营的积极性。
2.4特色小镇主题定位不明确
昌吉州在建和拟建设的特色小镇特色不特、发展主线不清、定位盲目化、市场同质化的问题较为突出,导致特色小镇发展支撑差、发展后劲不足。
3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小镇建设对策思考
3.1因势利导、规划先行
少数民族地区要加快推动特色小镇培育、建设机制建设,完善机构,加强管理。对区域范围内的小镇建设要统一规划,加强指导,减少一窝蜂式建设、借小镇建设之名的假小镇建设和重复建设、定位撞车等现象。要建立有效的特色小镇培育机制,结合国家特色小镇的申报规程,设立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小镇遴选与评价标准,从政策、资金、产业、项目引导等方面促进特色小镇的孕育和孵化,助推特色小镇的成长发展。要加强动态监测,不定期开展创建工作情况检查,确保规划按期保质开展。
3.2完善政策,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既凸显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保障,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 [2]。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小镇无论是从地理上还是经济发展依存度上,都与所在县域密不可分。小镇所在的县域要加强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域规划,与新农村建设、乡村整治等建设相连接,加强小镇的道路,水电、卫生、通讯等基础环境的治理与建设,形成政府指导,企业主导运行的模式,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3.3实现小镇建制上的创新与重构
从调查情况来看,少数民族地区现有小镇有些不具备镇的建制,多为村或乡的建制或者在运行上与县域混在一起,不利于小而美的特色小镇建设要求。因此,对于条件成熟的、有建设基础的乡应尽快升建制为镇,或是将县域中产业聚集度高的区域划分建制为镇,使其从地域、产业发展上理顺关系,促其良性快速发展。
3.4聚焦特色产业,实现产镇有机融合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特色小镇需要突出特色产业,没有产业依托的特色小镇,是没有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找准特色,定位特色,聚焦特色,发展特色,在差别化布局中延展小镇大视线,在细化畛域里建立小镇大产业,让特色小镇彰显鲜明的独特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尤其当产业培育达到一定阶段时,唯有通过传统产业优化转型、新型产业培养发展,使产镇之间产生更高层次的有机融合,特色小镇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就昌吉州来说,首先要加快特色农业林业小镇二十里店镇的建设步伐。作为目前昌吉州最大经济苗木种植基地的,二十里店镇在做强主业苗木产业的同时,要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实现苗木与花卉互补,重点打造大规格苗木花卉展示区、彩叶花卉提升区等,完善苗木经济和花卉产业的产业链,完善苗木种植、养护,交易,支付、保险等环节,助力产业发展。要实施产业+旅游的战略,大力发展以苗木花卉为基础的休闲旅游、徒步健康游、近郊农家乐游等旅游项目,实现产业与旅游的良性互动,打造新疆第一的苗木小镇。
其次要加快特色能源小镇五彩湾的建设步伐。资源禀赋型小镇在国家获批的第一、第二批特色小镇中占有一定的比重,都是由于具有天然的自然资源要素,依托优势资源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助力小镇经济的发展。作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聚集区的五彩湾,小镇的建设要按照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建立产城融合发展的生态型园区为目标,通过开发区项目引进,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人口规模,提升开发区的服务配套能力,营造产业新城。要注重完善开发区的居住,教育、医疗卫生、环境质量、旅游设施、商业服务等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建设,完善城镇载体建设,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要协调开发区和城镇的规划建设,以园区建设带动新城发展,以城镇功能完善促进园区产业的提质扩容,形成以产业带动城镇的发展,城镇服务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再次要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旅游小镇。昌吉州现有2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个区级旅游强县,现有37家A级景区,146家星级农家乐,是全疆乡村旅游发祥地。要发挥好昌吉州旅游资源禀赋,打好旅游型小镇的这张牌,培育旅游+的多样业态,实现特色旅游型小镇的良好发展。
一是要构建旅游+乡村型特色小镇——半截沟镇、六工镇。昌吉州是全疆最先发展乡村游的地区,州域内乡村旅游资源丰厚,各个县市都有各自特色的乡村游产品,开展乡村+旅游的特色小镇建设,使乡村建设借旅游发展红利,旅游发展助乡村经济腾飞。目前昌吉州“旅游+”的业态中,半截沟镇、六工镇的旅游+乡村模式运营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半截沟镇着名的江布拉克景区,六工镇的杜氏旅游等都发展良好,实现了以旅游带乡村发展的特色乡镇建设模式。要合理规划布局景区的基础设施,完善停车场、加油站、餐饮、旅游厕所、观景台等基础旅游服务设施;打造精品民宿和特色餐饮,建设目标是为乌昌区域周末休闲旅游首选目的地。江布拉克景区、杜氏旅游景区要积极创立国家5A级景区,按5A 级景区标准进行建设与运营,按照旅游交通、停车、内部交通、游览过程、导游服务、旅游安全等环节进行完善,提升旅游层次。要科学谋划精品线路及旅游项目,开发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消费者,通过多种媒体宣传景区资源,特别要重视新媒体的宣传力量,吸引年轻旅游群体的消费。
二是构建旅游+农业型特色小镇——农业博览园、三工镇、六工镇、新地乡。昌吉州是农业大州,是新疆自治区重要的粮食、棉花、番茄生产基地和农作物制种基地。按昌吉州的规划,在城镇郊区农庄、民俗文化村落、农业科技园区和自然景观区各建立30个高标准示范点、示范区、示范基地,推动创意农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按功能区划分,在城镇郊区加快“农家乐”发展,“农家乐”要积极开展创意活动,将采摘、观光、民俗、休闲、娱乐等活动进行集成。在自然景观区,按照大户牵头,整村推进的方式,建立绿色疗养庄园,形成绿色疗养园区。通过个性化、定制化、情感化等“创意互动”形式,用“绿色”吸引城镇居民休闲疗游。
3.5提炼民族文化内涵,打造民族风情品牌
昌吉州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要挖掘昌吉州的少数民族特色,如哈萨克文化,回族文化等,推介发掘民族特色节日,特色娱乐活动,特色美食,特色手工艺产品,在鲜明的民族特色上做文章。比如,呼图壁县雀尔沟哈拉坝风情小镇主打旅游+民族风情+民族文化,着力体现哈萨克民族风情;昌吉阿什里乡主打旅游+民族风情+运动的生态运动特色,开发冰雪、滑坡、夜游等生态运动,助推阿什里乡的产业转型。作为哈萨克文化资源富集的木垒县,应该深入发掘哈萨克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其建筑、服饰、饮食、传统节日、婚庆等活动都可以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将哈萨克族的特色文化进行传承、发扬,建设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哈萨克文化小镇,解决少数民族的就业问题,实现增收和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王焰新,《特色文化推动大学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2(19).34.
[2]《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中国经济网.北京2015年8月5日.
[3]王焰新,《特色文化推动大学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2(19).34.
[4]《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中国经济网.北京2015年8月5日.
作者简介:张红喜(1986.11-),女,汉族,双学士,新疆昌吉市人,现为新疆昌吉州委党校中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