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要分享

关于川军是四川还是重庆的争论

最近一段时间来,网络上关于四川人和重庆人的争议大有愈演愈烈之式。其争论的导火索就是最近重庆山火中的逆行者,摩托骑士们,被网上称为(川军)。有的人就开始搞挑拨离间,希望川渝两兄弟搞内哄,他们好在旁边吃瓜看热闹。当然川渝两兄弟有事争几句属于正常,但当外人要参与,甚至于指手划脚,人家两兄弟会放下争议一至对外的。还有人指责抗战中的川军是一些地方军阀,土匪组成,不像其它省的人都是正规军。可没有360万的地方军阀,土匪,没有全国三分之一的四川钱粮供给,我相信许多人的爷爷,老爸,老妈不知道还在不在这世上了,也不可能有你们这些满口开火车的喷子的存在了。

我们四川和重庆本来就是一个属地,古称巴蜀,川渝。今天让我们来普及一下四川和重庆的历史,我们四川重庆只不过是自立门户的两兄弟而已。

据史料记载,四川地区这个名称,见于宋代,起于唐代剑南三川。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北宋王朝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一次新的调整,将巴蜀之地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治所分别为今成都、三台、汉中和奉节,总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这是“四川”得名之始。在宋徽宗大观三年 (公元1109年)的诏书中就正式使用了“四川”一词,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将“四川”作为行政区划略称的开始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宋朝将原巴蜀地区分为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台)、利州(今广元)、夔州(今奉节)四路,合称“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其间设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宣抚使等官职,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宋代时,重庆先后属西川路、峡西路、夔州路管辖,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今渝中半岛)由此而得名,迄今已800余年。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川峡四路调整合并设立“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是为“四川”建省之始,统有九路(含重庆路)、五府。四川行省衙门驻成都路。(其中,1288年-1290年四川行省曾移驻重庆。因在之前的宋元战争中,蒙古成都,使当地的生产和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因军政供给困难,两年后复还成都。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明军灭大夏国,在成都府设立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重庆府亦隶属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辖区除今四川、重庆外,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辖境已达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布政使司衙门驻成都府。)清代,设立四川总督管辖四川省,省会成都府。重庆府亦属于四川省。清初,通过湖广填四川运动使四川盆地恢复了生产力。辛亥革命时期,四川保路运动瓦解了清王朝在四川的省级政权。1911年11月22日,中国同盟会在重庆建立蜀军政府(武昌起义后第14个新建立的省级政权)。同年11月27日,成都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标志着清王朝在四川的政权最后瓦解。1912年3月11日,成渝两地军政府合并组成统一的四川省政权—中华民国四川都督府。1912年4月成渝军政府合并,成为中华民国四川省。1928年设立成都市(成都县与华阳县合并),为四川省会。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由巴县析出),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四川省辖市,水陆总面积93.5平方公里,人口28万。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5月5日,迁都至重庆的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析出四川省,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第一次直辖)。抗战时期,重庆伤亡39480人。川军用行动兑现了诺言。8年抗战,川军英勇杀敌,血溅沙场。据统计,四川有350多万壮丁奔赴抗战前线,死伤川籍将士多达64万。在众多着名战役中,都曾留下了川军的身影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令》宣称:“四川古称天府,山川雄伟,民物丰殷,而重庆绾毂西南,控扼江汉,尤为国家重镇。政府于抗战之始,首定大计,移驻办公。风雨绸缪,瞬经三载。川省人民,同仇敌忾,竭诚纾难,矢志不渝,树抗战之基局,赞建国之大业。今行都形势,益臻巩固。战时蔚成军事政治经济之枢纽,此后自更为西南建设之中心。恢闳建置,民意佥同。兹特明定重庆为陪都,着由行政院督饬主管机关,参酌西京之体制,妥筹久远之规模,借慰舆情,而彰懋典。此令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194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成都。撤销四川省,并将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区和西康省。1953年3月,重庆由西南大行政区直辖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西南行政委员会代管(第二次直辖)。1954年7月,重庆直辖市被撤销,重庆划回四川建制,重庆从直辖市降为副省级市。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中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成立。[至此,川渝分治,这就是第三次直辖。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