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要分享

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100字(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

您好,现在汉格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100字,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上帝夺去了他的双腿,却从未击碎他坚强而善感的心;岁月悠久了昔日的青涩,却从未消散那份柔软与纯净——题记读了史铁生的文字,你会觉得是品过了一杯珍藏的清醴,回味清香悠长,在某个时刻,也许会应景地涌上心头,不急不缓,恰到好处地催人泪下。

2、因为文字充斥着感性,更因为理性的叙述,更让人的心颤然一抖。

3、多舛的命运让本就心细的他更加感性。

4、翻开书,你会发现那字里行间,全都是感情——就像是一碗炸酱面,酱汁沾染了每一根面条……原谅我的俗气,对于清贫的我来说,炸酱面确实很美味。

5、不,也许这文字真的就如炸酱面,平白,却深入人心。

6、静夜时,阅读着《插队的故事》,我是九零后,没插过队。

7、但读着读着,我似乎觉得那个年代同我并不遥远,我甚至能感受到清平湾,仲伟,小彬……这些景和人是我见过且亲身经历过的。

8、那种啃着掺麸的窝头想着烧鸡味儿的日子,那种见了心爱的男孩女孩却不得不遮遮掩掩的羞涩,那种忍受着十足的青春干劲被不平和心酸磨得一干二净的痛苦……我不知如何评论那个时代,因为毕竟我没真正经历,更多的苦痛细节我无法理解。

9、也许,即使我经历了那个时代,我也无资格评论,因为我于那段时光,只是一个平凡的经历者,一个普通的记叙者。

10、更疼的是回忆。

11、《插队的故事》里,多年后,当年的少年少女再聚时,那种物是人非的苍凉,冰了心。

12、面对瘫痪,文字已经有些锐利。

13、而在《原罪·宿命》里,直接赤裸裸将无望表达了出来。

14、这是小说,文中的“我”、那个“莫非”并不是作者本人,我告诉自己。

15、但是,每个主人公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更何况,他们的经历如此相似。

16、事故发生后的冥想,不是痛极后的麻木么?我认为史铁生感性,是因为还有他对母亲的一份心。

17、经典之作《我与地坛》中,他觉得自己没能早些理解母亲,没能尽孝,愧疚之情溢于言表。

18、可是,他能在母亲有生之年重新振作起来,想必也是一种安慰吧。

19、母亲的爱永远是博大无私的,她甚至可以为孩子心细地着想一切而忘记自己的存在。

20、而感性是与理性并存的,这才构造成一个完整的人。

21、能将二者处理得十分得当的,便是一个识大体、有大爱的人。

22、史铁生便是如此。

23、感性的文字是用理性来表达的。

24、《兄弟》《午餐半小时》里,便是对现实的辛利理智地揭露。

25、如一根长矛,直指社会最阴暗亦最易被人忽视的一面。

26、《兄弟》里,以一个善良女孩子的视角,表达了对贫苦家庭的一对兄弟的同情,更有对世事的无可奈何和对条条框框的思索。

27、《午餐半小时》的文字则充分展现了史铁生先生对光影和声音掌握得敏感、到位,十分精彩。

28、一群工人一起谈话的场面映入眼帘。

29、描写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辛劳与期冀,以及社会的不公与欺压。

30、……其实史铁生先生的文字基本都是感性理性交融的,但我觉得还是感性在前。

31、因为里面有打破常规的想法,譬如说:爱情是两个人相互理解,在理解之上而获的自由;婚姻也许会让有些人害怕,害怕失去现在所拥有的的美好;人活着,就是因为有个信念在支撑,不得不承认,只是每个人的信念不同罢了。

32、信念消亡了,人亦不复存在,这和肉体无关,说的是精神世界……很多人喜欢史铁生先生的文笔,觉得纯净柔软,像是一大朵一大朵的棉花,在棉花下,又是一片贫瘠锋利的土——这是现实。

33、再怎么美好的文字,都是建立在现实之上的,否则就是无病呻吟。

34、这说的也是理性。

35、当今,很多年轻的写手爱堆砌华丽的辞藻、卖弄文采,浮得像一片油,没有质量。

36、对此,我想说:去阅读史铁生先生的文字吧,深厚而纯净、柔软而现实,那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沉稳。

37、相较而言,那便是一股清泉,干净而有质量。

38、因为那其中,有感性,亦有理性。

39、感性在前,理性跟上。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