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要分享

来龙去脉成语产生于

一、来龙去脉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弄清一件事情,就说要知道“来龙去脉”。“来龙去脉”这个成语实来源于道教。在阴阳风水这一块儿,道教把山称为“龙”,水称为“脉”。风水师在查看地理风水的时候,非常仔细。要看看山(龙)从哪来?水(脉)往哪里去?这样,才能断定这个地方的风水好坏。所以,就有了“来龙去脉”这一说。

二、张冠李戴东汉时期有一个叫张陵的人,在四川鹄鸣山潜心修道,造作道书,广收信徒,凡入其道者都要交纳五斗米,故称为“五斗米道”,世称天师道。张陵自认教主,人称张天师。张天师的名号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张天师捉鬼”简直成了一句俗话。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哲学家、宗教家、思想家名叫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安徽涡阳人(一说是山东苦楚县人),他著有一本哲学名著《道德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道教创立后,后来的修道之士把《道德经》尊为道教的最高经典,同时又尊奉老子为道教的教主,中国人常说“老子天下第一”指的就是老子其人。实际上道教在东汉末年创立,其创始人应该是张陵。由于老子与其著作《道德经》的关系,老子的影响大大超过了张陵,以至于后世道教徒都默认老子是道教的始祖。所以,人们说张家的帽子戴到李家的头上去了。说明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与此有关的成语还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等等。

三、喝西北风现在百姓生活中常用的“喝西北风”一词本来源于道教,该词原作“吸风”。指道家所宣扬的一种境界,即不食人间烟火,只靠呼吸空气生存。形容没有东西吃,空着肚子过日子。出自《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唐朝·枉檐《游边》:“边云四顾浓,饥马嗅枯丛。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如“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清朝·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

四、胡说八道人们常把不负责任地乱说一气,称之为胡说八道。其实该句成语也源渊于道教。道教追求的是长生不老与得道成仙,但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八个阶段,也就是八道。哪八道呢?一为入道,进入道门;二为学道,学习修道的理论和方法;三为访道,对道的研修要请高道大德加以指点,四为修道,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五为得道,通过修行、参悟,自己的道行日益高深;六为传道,有了道行,不仅要个人修持还要普渡众生进行传道;七为了道,通过上述修道的过程你终于得道脱胎换骨完成了修道的过程,八为成道,也就是升入天界成为神仙了。

五、不三不四这句成语是形容一个人的品行不正派、不像样子。然而为什么要说“不三不四”呢?不五不六、不七不八不行吗?这也和道教文化有关,出典于《易经》一书。书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谓八卦是由——、--两个符号组合而成。这两个符号称为爻,爻者,交也。说明事物相互交错变化。——代表阳,--代表阴,八卦中每卦都有六爻,《易经》的范围很广,可以说是“错”、“综”、“复”、“杂”。这四个字的意思是指卦变而言,我们常说某人变卦,变卦是卦变的倒装语,按易经的道理,卦的第三爻和第四爻最重要,这两爻在卦的正中间,亦是中心位置,如果处在三和四爻之间就叫“不三不四”。

六、乱七八糟人们常用的“乱七八糟”一词现形容毫无秩序及条理,乱糟糟的样子。而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也是一个道教成语。在易经的九宫八卦中,其他卦象都是凶中带吉或者吉中有凶,唯独第七宫的游魂卦和第八宫的归魂卦是纯粹的凶卦,所在古人在摇乌龟壳时遇到第七卦心就乱了,卜到第八卦事就糟了,所以说乱七八糟。

七、每况愈下多形容人的环境不仅没有发展,反而逐渐下落。出自《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相传,战国时有一个叫东郭子的人,听说庄子对“道”很有研究,就去向庄子请教,问他“道”到底在什么地方。庄子说:“我讲的’道’各处都有,无处不在。”“那请您具体指明它在哪些地方,可以吗?”东郭子非常客气。庄子不假思索:“在蚂蚁洞里。”东郭子非常奇怪:“道,是很高尚的东西,怎么会存在于这么卑下的地方?”庄子又说:“’道’,在稗草、砖瓦碎石之中。”“这不是愈加卑下了吗?”东郭子更为奇怪。庄子继续说:“我的’道’在屎尿之中!”东郭子听庄子越说越低下,心里很不高兴。庄子这才向解释:“要满足您的要求,把’道’的本质说明白,就得像在集市上检查猪的肥瘦一样,愈是猪的下部,愈能看出猪的肥瘦。因为猪腿的下部是最难长膘的,如果腿部也长满肉,其他部位当然更肥了。所以,我今天告诉您’道’所在的地方,尽是卑贱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道’,那么’道’存在于其他的地方,也就不言自明了。”“噢,原来是这样。”东郭子很佩服庄子的才学。这个成语原来的意思是说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来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