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要分享

碧落黄泉中的碧落是指

李国文先生在《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一文中写道:

也许,这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总得有人付出代价,让后来人获得教训。像我,当时只能算是一个文学青年,初试笔锋,不也搭上五十年代的“右派”末班车,从此碧落黄泉了吗?(《文学自由谈》1999年第4期第12页)

《一曲悲笳吹不尽》一文中,李国文先生又写道:

多少年来,每当我碧落黄泉,一劫不复,跌倒趴下,任人宰割之际……(《随笔》1999年第5期)

推敲文意,这两例里的“碧落黄泉”,似乎只能理解为“一块光洁美丽的碧玉掉进了暗无天日的黄泉”。试想当年反“右”斗争时,李先生才二十七八岁,正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竟被划为“右派”,这是何等的不幸啊!用“碧玉掉落黄泉”来比喻和形容,不是十分贴切吗?从训诂学的角度看,《说文》云:“碧,石之青美者。”《淮南子·墬形训》高诱注:“碧,青玉也。”上古石、玉不分,玉本来就被看成一种美丽的石头。所以将“碧落”理解为“碧玉掉落”,不能说完全没有根据。我揣摸李先生对“碧落黄泉”正是这样来理解和运用的。

然而,在古代文献中,“碧落黄泉”历来都是由“碧落”和“黄泉”两个固定名词组合而成的。“碧落”本为道教语,《度人经》曰:“昔于始青天中碧落高歌。”旧注:“始青天乃东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满,是云碧落。”“碧落”后来被用来泛指青天,天空。“黄泉”一词,始见于《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杜预注:“地中之泉,故曰黄泉。”“黄泉”本义为地下的泉水,因色黄,故称。后引申指地下埋骨之处或阴曹地府。古人常以“碧落”和“黄泉”对举或连用,表示天上和地下,如白居易《长恨歌》有句:“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或者表示人间和阴世,如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三章:“余虽心冷空门,今兹幸逢吾媪,藉通吾骨肉消息,否即碧落黄泉,无相见之日。”从来还未曾见到过有谁将“碧落”分释为“碧玉”和“掉落”的。李国文先生的理解和用法,读者恐怕是难以接受的。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