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要分享

简雍(三国)简历

人物传记

简介

  姓:简

  名:雍

  字:宪和

  终年:约83岁

  生:公元161年?(东汉延熹四年)

  卒:公元243年?(蜀汉 延熙六年)

  (243年,简雍卒。考《三国志》各传,未见简雍卒年,而同年又有顾雍卒,「二雍」均年76岁,因是书中错为一人,简雍误。但黄巾起义时期简雍便有参加,所以简雍年龄并不会是76岁,根据《三国志简雍传》记载:(简雍)少与先主有旧,即估计简雍年龄与刘备相差无几。)

  籍贯: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

  官职:昭德将军(五品文官,地位低于糜竺,与孙乾相同。)

  任职地:牛鞞县(今四川省简阳市)

  主要事迹:入成都劝降刘璋(《三国演义》《三国志》)

  苛禁酒智谏玄德(《三国志》)

  守牛鞞恩泽及人(咸丰《简州志》)

传记

  少与先主有旧,随从周旋。先主至荆州,雍与麋竺、孙乾同为从事中郎,常为谈客,往来使命。先主入益州,刘璋见雍,甚爱之。后先主围成都,遣雍往说璋,璋遂与雍同舆而载,出城归命。先主拜雍为昭德将军。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酿者。雍之滑稽,皆此类也。

翻译版

  年少时已与刘备相识。184年,刘备加入对抗黄巾军的战争,便跟随他四出奔走。刘备至荆州,与麋竺、孙乾同为从事中郎,担任类似说客的职务。

  211年,刘备入益州帮助刘璋,简雍也有同行,刘璋与他见面,十分喜欢简雍。一年后,双方决裂,战事立即 爆发。214年刘备将刘璋围于成都,简雍被派去游说刘璋投降,刘璋答应,并与简雍同车出城投降。刘备便拜他为昭德将军,其待遇仅次于麋竺,与孙乾一样。

特征

  简雍擅于辩论、议事。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与刘备同坐时,亦盘腿而坐,不理威仪,但求舒服。在诸葛亮以下,他独占一榻,卧姿对话,从不屈就于人。 而且为人极具幽默、滑稽,如有次遇上大旱,要下令禁酒,酿酒的话都会有罪。但有官吏从民家搜得酿酒器具,正议论应否将他们与酿酒的人同罚。一日简雍与刘备一同游览,看见一对男女走过,简雍就对刘备说:“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他们就要行淫,何以不将他们缚起?)”刘备觉得奇怪,便问道:“卿何以知之?(你又怎知呢?)”简雍就幽默地回答:“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他们都有行淫的器具,与在民家搜得酿酒器具一样。)”刘备听罢大笑,也就放了私藏酿酒器的民家。

历史评价

  陈寿:①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诸葛亮已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②简雍雍容风议,见礼於世

史料记载

三国志 简雍传

  简雍字宪和,涿郡人也。少与先主有旧,随从周旋。先主至荆州,雍与麋竺、孙乾同为从事中郎,常为谈客,往来使命。先主入益州,刘璋见雍,甚爱之。后先主围成都,遣雍往说璋,璋遂与雍同舆而载,出城归命。先主拜雍为昭德将军。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诸葛亮已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酿者。雍之滑稽,皆此类也。或曰:雍本姓耿,幽州人语谓耿为简,遂随音变之。

相关故事

  三国时,刘备帐下有个名叫简雍的幕僚。他的主要职责是充当刘备的使节, 往来出使于各诸侯之间由于他的口才甚佳,因此常常能够圆满完成任务。

  建安11年,汉中张鲁与益州刘璋开战,刘璋难以招架,就邀请与自己同宗的刘备进驻益州,以便协同作战对抗张鲁。当时简雍也随刘备进入了益州,他拜会刘璋之时,言谈举止不凡,因此深受刘璋器重。张鲁一事略微平息之后,刘备转而围攻成都,意欲取代刘璋成为益州之主。但成都城池坚深,短时间内绝难取胜,刘备恐怕日久生变,就派简雍游说刘璋,劝他出城受降。简雍进城后,轻摇三寸不烂之舌,竟然使刘璋答应了投降之事。于是简雍与刘璋同乘一辆马车,出城向刘备复命。刘备如此轻易就取得了成都,心中大喜过望,当即决定升迁简雍为昭德将军,以彰显简雍的功劳。

  简雍为人放浪形骸,疯疯癫癫没个正经,行事常常率性而为,对所谓的礼法规矩并不十分在意,也不注重自己的个人形象,但求过得悠闲自在而已。有时候刘备大宴群臣,文武百官在席间皆正襟危坐,唯独简雍坐得歪歪扭扭,不断搞些小动作,连一点政府官员的威仪都没有。刘备跟简雍有旧交,很了解简雍的性格,认为简雍虽然没个坐相,却也无伤大雅,所以对此只是一笑置之;而丞相诸葛亮则对官员要求甚严,因此诸葛亮在席之时,简雍并不敢做出什么太大的动作。诸葛亮离席之后,简雍顿时顾虑全无,干脆连坐也不坐了,高卧席间,头枕软枕,变坐谈为卧谈,仪态甚为闲暇舒适。简雍这种处世作风使他常常成为八卦新闻的主角,但他向来秉承“我做我的你说你的”的原则,对此从不记挂在心。

  有一年益州大旱,粮食收成不好,于是刘备就下令禁止用粮食酿酒,凡酿酒者一律有罪。有些执法人员从百

  姓家中搜出了酿酒的器具,不知该如何处置,就将这种情况上报给了朝廷。朝廷里有些官员搬出“乱世用重典”的古训,认为就算不酿酒,百姓拥有酿酒的器具也应该与酿酒同罪,否则起不到以儆效尤的作用;有些官员则认为法令不应该如此严酷,百姓只要不酿酒就行了,不必对他们再作过多的苛求。官员们讨论来讨论去,最终的意见偏向前者,简雍虽然极力反对,却也无济于事。

  不久之后简雍陪同刘备外出巡游,在路上见到一对男女并肩而行,简雍就对刘备说:“这两个人准备做些苟且之事,您为什么不抓起来?”这下刘备奇怪了:这两个人怎么看也不像是对奸夫淫妇,为什么简雍会有此一说呢?于是他就问简雍:“你怎么知道?”简雍一本正经地说:“因为这两个人拥有做苟且之事的器具啊!既然拥有酿酒器具的人有罪,按照同样的道理,这两个人也应该有罪!”

  刘备听了,哈哈大笑,就赦免了那些拥有酿酒器具的人。简雍做事的风格大抵如此,十分滑稽搞笑,但滑稽之余,常发人深省。相对于那些冒死进谏的直臣而言,也许简雍这种做法更容易达到谏议的目的吧!

简雍墓的传说

  关于简雍墓,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简雍墓内有三道机关,棺为悬棺, 墓道长数十米,宽约三米,内有油缸盛油作点长明灯用;墓内古兵器甚多,清末被一华姓盗贼光顾,破坏较大,墓碑也被打残;民国二年由当时的县政府出资作过修复,笔者所见“汉简雍墓”即为那时补立之墓碑。抗日战争期间,武汉告急,电命当时驻简部队二五补训处一营前往增援,因军响延缓,将士粮草不济,有一个连长发动士兵进墓舀油缸的油炒菜,全营士兵吃后吐泻不止,简阳众多名医也无良药医治,将士身体日渐衰弱,眼看要出人命,补训处长胡素知道这个情况后,亲自入墓,焚香祷告,补上满缸油,封好墓门,众官兵才止住吐泻。

简雍与简阳

  据咸丰《简州志》卷五宦迹介绍:“简雍字宪和,《旧志》(指公元1793年乾隆《简州志》)昭烈时以昭德将军守牛鞞县,多方招辑,惠泽及人,士民赖之,因名山曰赖简山,池曰赖简池。”据此分析,简雍在牛鞞县作官期间做了很多好事,人民群众十分拥护并依赖他!将可能是简雍屯兵驻扎的一座山改名为“赖简山”,将山下的盐池命名为“赖简池”。该志卷三地舆志记载:“赖简山,在州东北五十里,下有赖简池。”唐代《元和志》说:“简州,隋置,简州因赖简池为名。”从这些史料看,简雍对“简州”“简阳”得名贡献不小!是简阳历史上“简州”开山第一官。

简州开山第一官

  (《简州名人》作者:陈水章等)

  简雍,字宪合,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生卒年不详.蜀汉时被刘备拜为昭德将军,派往牛鞞(音币)(今四川简阳市)县驻防.

  简雍与糜竺、孙乾一样,是最早跟随刘备起家的,但他和糜竺、孙乾一样,《三国演义》对其着墨不多,《三国志》也仅在《许糜孙简伊秦传》中有几行简单的介绍。简雍存世史料发现较少。

  据《三国志》传第八裴松之注介绍:简雍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姓简。年少时就与刘备相识。公元188年,刘备加入对抗黄巾军的战争,简雍便跟随他四处奔走.刘备至荆州,简雍与糜竺、孙乾同为从事中郎,担任类似说客的职务。公元211年简雍随刘备入益州帮助刘璋,刘璋十分喜欢简雍,意欲留用,但简雍不为所动。一年后,刘备与刘璋决裂,并于公元224年将刘璋围困于成都,遣简雍游说刘璋,刘璋答应投降。刘备因简雍劝降有功,拜为昭德将军。

  据咸丰《简州志》卷五宦迹介绍“简雍字宪合,《旧志》(指公元1793年乾隆《简州志》)昭烈时以昭德将军镇守牛鞞县,多方招辑,惠泽及人,士民赖之,因名山曰赖简山,池曰赖简池.”据此分析,简雍在牛鞞县做官期间做了很多好事,人民群众十分拥护他!将简雍屯兵驻扎的一座山改名为“赖简山”,山下的盐池改名为“赖简池”。该志卷三地舆志记载:“赖简山,在州东北五十里,下有赖简池。”唐代《元和郡县志》说:“简州,隋置,简州因赖简池为名。”从这些史料看,简雍对“简州”、“简阳”得名贡献不小!算得上是简阳历史上“简州”开山第一官。

  简阳的得名还有另外一说.1956年毛主席路过简阳,对当时前来接站的内江地委书记说:三国蜀汉简雍镇守于此,死后葬简山之阳,故名简阳.毛主席的说法虽有待历史证实,但也算一家之言吧.现简阳市区石笋井街西口成渝公路上,原有简雍墓,墓地方圆数十丈,高约二丈,墓前有一石碑,碑上刻着”汉简雍墓”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20世纪80年代初我父母前去凭吊曾亲见。后因扩修成渝公路而夷为平地!无文物出土,故有人疑为简雍衣冠冢。此外,南街与大古井街交汇处有一名为“简雍巷”的小巷,算留着一点简雍驻守简州那段历史的韵味。

  简雍擅长辩论、议事,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与刘备同坐时,亦盘腿而作,不理威仪,但求舒服。在诸葛亮下,他独占一禢,以卧姿和人说话,从不屈就于人。

  简雍极具幽默感。据《三国志》记载:“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于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u2018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u2019先主曰:u2018卿何以知?u2019雍对曰:u2018彼其有具,与酿者同。u2019先主大笑,而原欲酿者”意思是刘备在四川当皇帝时,有一年碰到天旱。为了渡过难关,他下令禁止酿酒,因为酿酒会浪费粮食和水。不料命令下达后,执行的官员就走极端了,他们只要在老百姓家中搜出酿酒器具,也不管上头已有一层灰,统统当作酿酒犯,一些恶吏更乘机对上邀功请赏,对下敲诈勒索。当时将一些家中搜出酿酒器具的老百姓统统关押等待判决,简雍得知后,也不从正面劝谏刘备,只在某日与刘备一同出游时,指着路上迎面而来的一男一女,对刘备说:“这两个人像通、奸、行、淫,快把他们抓起来!”刘备听得莫名其妙,问:“你怎么知道”没想到简雍一本正经的说:“他们两个人身上都有交欢的u2018器具u2019啊!就跟有酿酒器具就会想到酿酒一样”刘备听罢哈哈大笑,知道自己的政策过了头,就释放那些有酿酒器具的人。

  这则小故事,让人联想到像简雍这样拥有处事智能的人,应该还有不少值得称道之处,然而《三国志》仅仅花了100来字记录他的生平,就连罗贯中《三国演义》对简雍的着墨也十分有限!历史也有不公正的一面,史家往往只注意到耀眼的明星,却对时间隧道里划过的流星无暇顾及,哪怕这流星某一方面的光辉,比明星更璀璨!

相关文章

简氏通志·荆楚卷

  裴松之说简雍姓耿史据何在

  裴松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人,史学家,曾为陈寿著《三国志》作注解。他在《三国志注》简雍传后对简雍姓氏妄下结论,以致谬种流传,实有澄清之必要!

  裴松之写道:“或曰,雍本姓耿,幽州人话谓u2018耿u2019读作u2018简u2019,遂随音变之。”

  这里裴松之说是幽州方言,“耿(gěng)”读“简(jiǎn)”,雍于是便姓了“简”。

  现代姓氏学家完颜绍元,在他的《姓氏百问》中关于姓氏字通假举了“简”姓为例。他的依据来自裴注。他在书中写道:“简雍本来姓耿,由于当时涿县方言里简、耿同音,后来他就姓了简。”接着他写道:“奇怪的是,我们在涿县方言里,无论如何也找不出“简”、“耿”同音的依据来。”更为糟糕的是:完颜绍元与裴松之的观点也是一致的。他写道:“正由于简雍是个外来户,才和刘备这个破落户子弟混在了一起!”

  作为史学家尊重的是历史,而不是一个人的出身!不管刘备未发迹前从事过什么职业,他毕竟是三国时蜀汉的先主,这是历史!陈寿在《三国志》“简雍传”中对简雍是这样写的:“简雍,字宪和,涿郡人也。少与先主有旧,先主至荆州,雍与糜竺、孙乾同为从事中郎,常为谈客,往来使命。先主入益州,刘璋见雍才,甚爱之。后先主围益州,遣雍往说璋,璋遂与雍同舆归,先主拜公为昭德将军。雍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诸葛亮以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性诙谐,且善谏。”(陈寿:《三国志·简雍传》)

  无独有偶。2003年湖北崇文书局出版的“经典诵读系列卷《百家姓》”关于“简”姓根源里的一段话,估计也来自裴注。书中写道:“三国时蜀国简雍本姓耿,幽州人读u2018耿u2019与u2018简u2019同音,遂变为简姓。”同是引自裴松之《三国志注》,又都同为现代人,前者“在涿县方言里无论如何也找不出简与耿同音的例子来”,而后者却找到了“幽州人读u2018耿u2019与u2018简u2019同音”,遂变为简姓的根据!说得不客气点,以上三位都没弄清汉字古音通假的界定。还是以“简”、“耿”为例来说明通假的界定吧。“简”通“耿”,是“简”读“耿”音;“耿”通“简”是“耿”读“简”音。从三个人所持观点看,显然是“耿”通“简”音,否则,耿雍就不会变成简雍!

  据我所知,是“简”通“耿”,没有“耿”通“简”,“简”,在起初就是读gěn(耿)的!

  现在湖南、湖北很多县市仍然保持着这一读法:如“耿直不象话”,“耿直是个糊涂蛋”……在岳阳、华容、南县和湖北的石首、监利,人们都叫我“耿爹”或“滚爹”;监利沙洪村的简家湾,人们就把它叫“耿家湾”。“简”通“耿”不仅在上述地区的方言可以找到答案,民国三十六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我国第一部《辞海》中“简”字条(7)也作出了回答:“简”通“耿”。你如到江西新余高安去,假如你找简姓家门,谁都不知道,如果你问“耿××”,对方马上会告诉你。

  既然是“简”通“耿”,那简雍从“耿”姓无论如何不会变成“简”姓的(中国人最注重“行不改姓,坐不改名”!)如果是“耿”通“简”,正如完颜绍元先生所说:“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耿通简的依据来的。”倒是“简”读“耿”的例子我却举了许多,可那是“简”通“耿”啊!裴松之们没弄清这个界定,以致闹出了这个笑话!

  闹出以上笑话的另一原因是裴松之们不懂我国声韵学的缘起和流变。“简”在古代是读gěn(耿)的。即使现在,在很多地区仍保持着这种读音。和“简”声、韵母完全一样只是声调不同的“奸”、“间”和“艰”,今天在不少地区仍读“强奸(gān)”、“时间(gān)”、“艰(gān)难”……

  “简雍本来姓耿”,而“简”也是读“耿”,放着自身的“耿”不姓,而去姓一个跟着“耿”的读音的“简”,不是简雍大脑出了毛病,就是裴松之们在那里胡编乱诌!不服诸公,请摆出史据来大家看看!

  简 梅 松

  2004.11.30于荆州寓所

说简雍

  作者:匿名

  简雍 就是那个我认为比较平民级的人物 (当然虽说 是第二喜欢的 不过其实 还是有并列的 比如张辽等)

  简雍的传记不知道大家都有没看过 或许因为它的主人不是那么的出名 也或者是因为它篇幅过于短小而大多被人忽略了 其实关于简雍的传记也实在是少的可怜《三国志》中就只有一些的作者寿寿对本人性格行为的一些极其简 单客观的描述和评价…然后就只剩下一个真实版类似今天小笑话性质的小故事 我称其为“有其具”的故事…

  至于 传记和故事本身 我就不再啰唆了 估计大家都是有《三国志》的人 没有的话 百度百科也是可以的…

  我以为 作为蜀国的一位名副其实“老人“ 传记只有这样寥寥数笔 实在是有点可怜 个人认为也有一些不公…

  简雍其人 我认为是有东方朔气息的人 大隐于朝的人 而区别大致在 东方朔是一个想大展宏图 发挥自己才干 结果却被君主一厢情愿的当作了弄臣而被迫大隐于朝的人 而简雍 则是自己心甘情愿这样做…

  相同的地方自然不消说 他们的放浪形骸 他们的风趣幽默之类…

  这些我当然是都喜欢的 而且喜欢得不得了 但是我更喜欢的是他的“智慧”…

  通篇传记看下来 简雍对蜀国的贡献 基本只体现在“老人”这个词上 也就是说传记中 他除了从开始跟着刘备走路 几乎就什么都没干过…

  但是我要说 他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主公即将做错事他站出来阻止 而方式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那么的风趣幽默…记得有句名言 幽默与智慧是不可分割的 我以为是及其正确的… 当然幽默并不是那些简单的滑稽贫嘴之类 我想大家是都明白的也都能分的开…同时 试想一下 假如当时一个大臣 义正辞严的站出来阻止 刘备会怎么样 当然就刘备的话 在他那无论真假的仁慈爱民的外衣下 也许事情会有同样的结果 但是在众人(尤其是周围还有士兵百姓的情况下)让君主下不来台阶的后果…

  因此我认为简雍是有智慧的人 而且是极大的智慧…

  同时 他跟随刘备这许多年 虽然传记中没有任何功劳的记载 但是他真的就什么都没干吗…我想这个问题就不用回答了 大家也都应该知道答案的…他一定是做了很多 只不过是做的不大 不出名 亦或是没有机会接触 大事 大工作 中规中矩的完成自己的小工作而已 因此传记中也并无任何有关犯错误的记录..

  他是懂得生活的人 在完成工作的同时 放浪形骸 风趣幽默…

  这样的人 说真的 我是羡慕的也是想成为的 就现实而言 类似这样的一种情境 死心塌地的跟随一个人创业 自己默默的帮助他 同时看着他的成长与发展 无论暂时的成功与失败 他日入蜀 有争霸一方实力之时 助自己的老资格 不失风趣幽默的享受生活 同时依旧的帮助他 你争名逐利…既不大起也不大落…亦不用承担很多 做好自己本职 虽无大功亦无过… 而苦劳忠义又如何的不能称之为功呢…

  这里还要特别说一下 简雍加入刘备很早 在刘备真正意义上的牛起来(入蜀)之前 他的境遇大家也都是知道的 从始至终的跟随…简雍的忠心也可见一斑…

  这样的人 忠心 正义 智慧 风趣幽默 享受生活的 人你不想成为吗 当然你或许会说我想成为功成名就的人…他的智慧不算智慧 那么好吧 我承认这个大智慧是从孔子的角度说的 每个人对智慧的理解是不一样 那么好吧 那就这样的人成为你的朋友吧 你会介意吗 没有人会吧… 而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或许还是终有一天有缘一见的…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