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享和刘方平 春怨。希望大家喜欢。
【题解】 诗题为《春怨》,可见为一首闺怨诗,但绝非一般独居闺妇之怨,由诗中“金屋”一词可以推断,应该是失宠的妃嫔之怨。 【全诗】 《春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注释】 ①金屋:即黄金屋,极豪华的宫殿。这里指极华丽的宫室。 【赏读】 诗中通过描写幽禁在深宫中的妇女生活,表达了失宠妃嫔的苦闷、怨恨之情。 诗可分为两部分,一二句写的是室内景色:斜阳照纱窗,这样的景色本来易令人伤感,与“金屋无人”相映,更显女主人公的凄凉,如此凄凉的女主人公,怎能不伤心落泪?“日落纱窗”引出“金屋无人”的哀怨。说“日落”又叙“黄昏”强调出暮色之重,道出其人的无奈。 尾二句写室外景色。“金屋无人”已经使人很懊恼了,而“寂寞空庭”,直承上句,进一步描写女主人公居所幽深而春情孤苦;同时空庭和春色对比,空庭中人更显寂寞。春晚又引出下句:春晚已是落花满地,令人哀怜。置身如此落花春晚的空庭,无人相伴,望着无人“金屋”,女主人公也只能以泪洗面了。 诗人从日暮写到黄昏,从春晚写到落花,从空屋写到空庭,如此重叠渲染,反复吟咏,都是为托出宫人的怨情而故意营造的凄凉孤苦的境界,读了辛酸,令人断肠,再加上诗人把自己的命运暗揉进诗中,借宫人之口道出诗人对身世可悲、青春易逝的慨叹,使得全篇深曲委婉,味中有味。 这首诗还运用象征手法来暗点美人迟暮之感。“日落”、“黄昏”,这些都是大好时光即将逝去的象征;而“春欲晚”,“梨花满地”则象征诗中之人已经身老色衰,可见其命运的悲惨,也就更能表现其哀怨之深。 这首诗独具一格,看似写景,而在景中又暗暗道出这许多曲委,可见诗人手法不凡。 【鉴赏】 宫怨诗的内容大抵集中于一点: 深宫女子青春虚度的哀愁。刘方平善 画,这首诗也如同一幅宫闺图,通过特定时节的环境物候,用烘染之法,极 形其凄凉孤寂,深微地刻画宫人的这种幽怀。前人说作者“绝句描绘细腻, 妙有含蓄”,《春怨》体现了他的特色。 全诗一个画面,两个有机结合的组成部分,时间、空间和画面主体布局 分明:前二句是渐近黄昏的时刻,屋中独悲的女子;后二句是将到晚春的季 节,庭中满地的梨花。诗中只第二句“泪痕”一词以最具特征性的细节,轻 轻勾出宫中怨女的形象,她也是整个画面的中心,其余笔墨全是用来烘托她 的怨情的。 首句“日落”、“黄昏”是宫人的时间感,大好春光,无从领略,只能 从纱窗上默看日晷渐移。一个“渐”字,更传达出青春少女被禁锢的烦恼: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又是一个难挨的 白天送走了! “生怕落花时候近黄昏” (清李雯《虞美人》),又一个恼人 的春夜开始了! 第二句先借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点明流泪者的宫人身 份;宫禁森严,“泪痕”表现出不敢悲啼、而又难自抑之痛;况且也“无人 见”,她与亲人是生死永隔,在宫中则将弃置终身,只能默默地走向毁灭。 两句写幽怨凄楚彻骨。 “寂寞空庭”句又承“无人”渲染幽独处境,“春欲晚” 遥绾 “渐黄 昏”,再从时间上加重“怨”情,“欲”字隐含着女子惜春的迟暮之感。但 第三句也为结句铺没,——“空庭”中的景物主体是那满地的梨花。 “梨花”句最婉曲幽深: 首先是渲染宫人遭遇。落花不扫门不开者,无 人来也。刘禹锡《阿娇怨》写长期受冷落的陈皇后(阿娇)遥望悬测,以为 武帝临幸,便即“试开金屋扫庭花”。“梨花满地不开门”正表明这里是君王 不到之处,也暗示着宫人一春之中从盼望到绝望的心情。再则,是用象征手法 烘衬女子的悲惨命运。司马札《宫怨》:“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宫人的终局也只同空开自落的梨花罢了。但这又不仅是从旁托喻,以寄同情, 其中还暗含宫人可能有的拟己自伤的心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 时”( 《红楼梦·葬花吟》 ),地上的梨花正是不久香消玉殒的自己,“开门”岂 不触目惊心?未必只如俞陛云所谓“朱门深掩,安有余绪怜花”(《诗境浅说 续编》)而已。此句使景物与人物形象凝合,含情不尽,确是结得很有神韵。体 清之深,或许是刘诗“细腻”、“含蓄”的工夫所在吧。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