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要分享

练功者需要调心,不要忘记形神分离的危害

“形神合一”学说,是气功、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理论将各种心理活动统称为“神”(气功中又称为“后天之神”)。认为神的活动是人体脏腑活动的表现,也就是说,把五脏看成是精神所赖以产生的器官。《内经》中说“形者神之质”,“无形则神无以生”;又说:“五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舍也,邪弗能容之,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五脏主藏精气、血液、津液,是人体生命的核心,而人的精神产生于精气津血,所以五脏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五脏气血充盛则形神统一,精神聪慧。《内经》中说:“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人之气血精神者,所以奉于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反之,五脏气血亏虚则精神疲惫,神志恍惚,甚至死亡。《黄帝内经·灵枢》中说:“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这里所说“神气皆去”不见得专指百岁老人,任何年龄组的人,如果不注意调养,伤害了五脏,久而久之,都会招致同样后果。

练功者需要调心,不要忘记形神分离的危害

传统理论的形神观,在认识神对形体的依赖关系的同时,还认识到神对物质的反作用;认为精神对脏腑气血有统摄和主宰作用,人的心理活动制约着人的生理活动,这就是气功实践中“调心”之所以重要的依据。神对形体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神能协调脏腑、气血、阴阳,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二是神能调节脏腑阴阳,使之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缓冲由外部因素而引起的情志刺激,从而维持人体与外环境的平衡。所以古人特别强调神的重要性,认为“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总之,神依附于形体,无形则神无法存在;而精神反过来又能主宰和支配形体的一切活动,没有神的形体无异于行尸走肉。因此,练功者应特别重视对神的修炼,祛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利用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去影响生理活动,以达到神形共旺,身心同健,以终其天年,历百岁而不衰现代医学的研究证明了神(心理)对形(生理)的作用在对疾病抵抗力方面的影响。如英格兰普通感冒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为健康的自愿受试者做了心理方面的测试。把受试者的心理压力分成等级,然后向体内注射感冒病毒。结果,心理压力大的一组及性格内向的一组比心理压力小的一组及外向性格的一组患病的程度严重。

下面介绍一下神与精气、津液、血的关系。精、气、神三者,古人称为三宝。精是后天水谷之精微所化生的物质是人体各种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由精而化生,是产生机体切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质;神是精气共同作用的表现,是人体一切生理心理活动的概括。由此可见,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气产生于精,精的化生又有赖于气,精气共同作用而形成神。因此,精气充足的人,神一定也很旺。反之,神不旺盛的人,其精气必然不足。如过度耗损了精,便会减弱了气的产生;过度耗伤了气,也会降低了精的产生和化生,精损气亏就会使神表现出不足。反之,如因精神活动过度损伤了神,神有不足也会影响精与气的生理功能,使人形体衰弱。练功时由于神得到了补养(入静状态),精与气自然得到滋润、濡养,久而久之,形神共旺,百病不生。这就是气功学中形神合一的原则。

津液、血也都来源于水谷之精微,中医常提到精、气津、液、血、脉等名称,实际上它们不但同源,而且是相互资生,相互作用。所以当津液耗损时,气血也同样亏虚;而气血的不足,也会导致津液的亏损。《内经》中说的“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汗为津液所化生,津液不足的自然少汗或无汗;反之,汗出太多,也会损伤津液。因此,保持津血的正常生理功能,也就是养神。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