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这门艺术,和文学作为艺术,许多时候好像是有一些相似处。那就是,它似乎始终都显得不是那么“纯粹”。我的意思是,它的技术性,在书法艺术家那里,其实往往显得并不是那么的重要。换句话说,还是以文学作类比,语言准确,没有病句,不写错字,这固然是一个写作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但是,却远不能成就一位好作家。
书法也是这样。把字写到一种特别的境界,显然不是常人所能达到。见识、学养、心胸、趣味,以及人生观、世界观,许多先天和后天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就像黑暗泥土里那些根须,在看不见的世界里沉默着,无声地歌唱着。它们往深处扎,向广阔处伸展。从而令地面上的枝干,越来越粗壮,越来越高大。令叶子肥阔翠绿,令花儿纵情开放,令果实饱满芳香,几乎要压垮了树枝。
我所认识的风康,向来都是言语不多神情儒雅的。他在我心目中,就是一棵安静的树。与他的字比起来,他确实显得过于安静沉默。但是,绿叶红花,却是那么的热烈烂漫。风云过处,更显其健硕;雨露霜雪,反衬其娇美。
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风康书法时的感受,那就是一种惊艳。我呆呆地看着,墨色线条,开合顾盼,叫人流连难去。我所熟悉的汉字,在他的笔下,怎么就能忽然之间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动如脱兔静若处子,娉娉婷婷长袖而善舞。
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美感,如春风扑面,如暗香浮动。它的面目,清新脱俗,亲切而又矜持,分明久经沧桑,却又天真无邪。写出这些字来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饱读诗书,多近良师益友;他既悲悯人生,又乐观豁达;他淡泊明志,闲看落花;他风雅脱俗,却生机勃勃而具人间烟火。
他阅尽人间无数,却无暮气江湖气;他挥洒自如,而不时流露青涩。所以说成就一个人书家气象的,远不是勤学苦练基本功,远不是毕生临池踏遍青山,而有更多更丰富更微妙的东西在左右着他,滋养着它,成全着他。带着他沉默,带着它生长,带着他远行,带着他飞,带着他春风里开花冬夜里寂寞。
风康兄孩提时还当过几个月的和尚。这段有意思的往事,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司徒庙里的小和尚,暮鼓晨钟,他的心是安静抑或浮躁?他也像一休那样见月流泪想念家中的妈妈吗?他感觉到俗世红尘的异样和遥远了吗?青灯之下,也许他偶然会看到自己的前世来生,然而只是一瞬,他的注意力,便被房梁上的一只壁虎吸引了。
他的老家在苏州城外的光福小镇。那是一个真正山明水秀的地方。好山好水好安静好古雅。每到春天,梅花便云蒸霞蔚,漫山遍野地开,那就是闻名古今的“香雪海”啊!风康家的老宅,就在小镇临水的地方。小小的院落,粉墙黛瓦,江南到不能再江南。风康对这个地方的爱,常常溢于言表。直到如今,他每年还经常会去光福老宅小住一阵。
有次他在老宅里设家宴招待我们。他系上围裙,亲自下厨。红烧老鹅和咸肉菜饭,水平达到大厨级别,令人至今难忘。我知道他的气息与江南、与苏州、与光福,是相通相承的。江南自古而然的文气,在他的身上,在他的言谈举止和字里行间,一直都是活着的。
生活在苏州真是幸福,经常可以和风康等诸兄弟笔会雅集,喝茶焚香谈书论画,风花雪月时事风云,皆于茶盅酒杯间沉浮明灭。唐祝文周、石田十洲、烟桥瘦鹃,还有风康兄的老师宋季丁,仿佛都笑谈于席间。
光福有个司徒庙,也就是风康兄幼时当过小和尚的地方,寺内有“清、奇、古、怪”四株千年古柏。我每每见到风康,就会想起它们。或者我凡去光福看见这四位仁者,都会联想到风康。
风康和风康的书法,与这四株苍古虬曲的巨柏之间,显然是有着隐秘的联系。一样的都在江南的四季里静默,以点、线,以及光影,在天空下朝飞暮卷、游龙舞凤,在时光中书写生命的活力与欢欣。
许风康:
江苏苏州人,1980年始学习中西绘画,后学书法。初习颜楷、汉代医简、孙过庭书谱,继学北魏书法和汉隶。后遍临古代经典,也好前人手札。许风康书法作品宁静清新,自然洒脱,不事雕饰而格调高雅。《中国书法》、《中国书法通讯》、《书法家》和《苏州杂志》,中国书法报、美术报、书法报、书法导报以及文汇报、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等报刊杂志均作过专题报道或发表过书法作品(书论文章)。
许风康作品还被国内多家美术馆、画廊和专业机构收藏,曾担任苏州市吴县(吴县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州相城区书法家协会主席,1998年在苏举办”许风康书法艺术展“,出版有《当代艺术名家精选—许风康》;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友声书社社员。
许风康作品成果一览
1987年 获《双猫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一等奖。
1988年 获《墨苑群芳》全国书法大奖赛一等奖。
1998年,参加第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
参加第一届全国扇面书法展。
1999年,入选第三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
参加第七届全国书法展。
2000年,参加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
2003年,参加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展;
参加天津书法艺术节书法展。
2005年,参加第八届全国书法展;
参加第二届全国扇面书法展。
1999年,参加江苏书法五十年大展;
2005年,参加江苏书法晋京展。
展读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